玉米林里锣鼓草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插队期间,最热闹、最有趣的农活,就是“薅锣鼓草”。
川甘交界处的阴平山一带,坡地多,只能种旱粮,玉米就是主要的旱粮作物。春天下了种,初夏玉米长到3-5寸高时,就要薅第一次草。这次很认真,还要间苗,每窝留1-2株;要松土,使幼苗能充分吸收水分。盛夏时,玉米长到半人多高,在抽穗扬花之前,要薅第二次草,主要是给玉米根部培土,增强其抗倒伏能力。
这第二次草的薅法,很有讲究。要选两个锣鼓师,一人打锣,一人打鼓,鼓在锣后。打锣的人,要负责唱薅草歌,他也是薅草现场的总指挥,一般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人担任,他们记忆力强,嗓子好。天不亮,锣鼓一响,大家就扛上锄头跟在后面,到了地头一字儿排开,从下往上薅。一阵锣鼓,一段山歌,指挥着薅草的全过程,这就是薅锣鼓草。
山坡地很不整齐,大家都是顺着地边站,这叫“扎盖子”。紧锣密鼓后,歌手开始高唱:“莫把黄土当板凳,腰杆莫要紧倒伸!”这是在催那些爬山累了、坐下喘气的人和站着不动的人。
开始薅草了,歌手边打锣鼓边审视队形,然后用山歌调整:“要像蚂蚁牵线走,莫学蜂子乱了营!”这是叫大家注意间隔距离。人密,就会占便宜;人稀,就要吃亏。比如两头的人要“医治”你,他们就成“∨”字形薅,把需要你薅的范围越留越宽。
锣鼓草的歌文很多,有《五更怨》《十二月交情》《月儿落西下》等,多数是表现农村青年男女情愫的。这些长段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但随便哪一首,都可以唱上半天。四句一段,从一月唱到十二月,从天亮唱到月落,唱尽了男男女女的恩恩怨怨。当然,打锣鼓的时候多,唱的时候少。有经验的歌手还能利用打锣鼓的时间记旧词、编新歌。反正由他们控制,连打几分钟锣鼓不唱一句歌词也是经常的事。
山里人说,“头道草要薅得细。二道草要薅得快。”“锣鼓草,棒打倒”,这不是薅草,是“吓草”,他们认为,把草吓一吓,也是有好处的。
后来,青川县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把“川北薅草锣鼓”成功送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中,这锣鼓草的生命力可真旺盛。(向明月)
新闻推荐
同心筑梦聚合力 携手奔康谱新篇 同心·脱贫帮扶基地建设的“青川实践”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自2017年省委统战部将青川县红光乡同心·脱贫帮扶基地纳入全省基层统战工作示...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