攥紧“绿色”武器 与贫困战斗 青川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成效日显

广元日报 2018-12-02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张欣刘怀英

向保护利用森林资源要收益,科学用林带动50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超2000元;

向保护利用水资源要收益,白龙湖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标准,水产单价较以前提高了5倍以上,带动库区人均增收2000元;

向保护利用蓝天白云要收益,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参与优质旅游商品供给,20%的建卡贫困户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近年来,青川县始终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精准脱贫全过程,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之路。

“常青树”也是“摇钱树”

青川县地处川、甘、陕三省结合部,是“5·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革命老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72.99%。

全县三分之一以上国土建立了自然保护区,有兽类103种,占四川50%,是全世界低海拔地区野生动物遇见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生态护林、植树造林、科学用林,使贫困群众在创造生态效益的同时获得了经济收益。

将生态护林岗位全部投向贫困户,全县691名贫困群众通过生态护林实现年人均增收4800元。

引导群众放下斧头少砍树、拿起锄头多栽树,全县6965户贫困户实施退耕还林20412.98亩,户均获得政策补贴350元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康养、林下药材、森林蔬菜等林业产业,青川被授予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称号。

建峰乡碾子村2组村民王全开就种起了黄金果。

“市场上零售价格50-80元/斤,我家种植有几百盆,每一盆就有5斤的产量,不出三年就能赚取第一桶金,脱贫奔康不是问题。”王全开对种植黄金果收益信心满满。

黄金果成了碾子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而在清沟村,通过引进业主发展起来的860亩茶叶种植基地,整齐的茶苗也是生机勃勃。

如今,青川黑木耳、香菇、竹荪等森林蔬菜畅销全国各地,海伶、唯鸿、川珍、农汇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建立了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带动505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生态水”也是“黄金水”

自去年9月全省开展流域生态补偿以来,青川已获得流域生态改善金400余万元。

同时,县内也创新设立小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推行下游补偿上游的水生态“反哺”机制,让贫困群众在保护水环境的同时获得相应经济收入。

乔庄镇张家村积极参与寨溪河水环境保护,村集体2017年获得下游生态补偿5.2万元。

青川县境内的白龙湖、青竹江、乔庄河渔业资源丰富,通过对56种经济鱼类进行保护性养殖,该县建立大鲵人工驯养繁殖基地和地方名优鱼类驯养繁殖中心各1处。

全面取缔网箱养殖后,如今,白龙湖水质常年保持Ⅰ类标准,白龙湖水产单价较以前提高了5倍以上,带动库区人均增收2000元。

依托白龙湖,沙州镇幸福村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通过定期举办“搏鱼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垂钓爱好者,带动库区乡镇发展农(渔)家乐200余户。

“大氧吧也是”“大金库”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综合施治,青川县构建了“全域山水画,天然大氧吧”生态格局。

通过大力实施“增氧”行动,近五年来全县人工造林达37万亩,国土绿化率达85%。

同时,该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作物,发展名优绿茶28万亩、木本油料41万亩、风景银杏19万亩、道地药材2万亩,在实现增收的同时又绿化了大地。

营盘乡高峰村,村民何德明家的屋后种菜,屋前花园,轻轻打开气灶,噗噗地冒着蓝色的火苗。“全村进行沼气建设,政府给每户补助2000元,自己仅贴个工钱就行了,如果自己有这方面的技术,连工钱都不用出。”他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全县已有3.49万农户用上了清洁沼气,户均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吨,全县年优良空气天数持续保持在98%以上,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2万个以上,县城成功入选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在此基础上,青川县致力于把青川建成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已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4个,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参与优质旅游商品供给,20%的建卡贫困户通过旅游相关产业实现增收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继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上不断创新,积极探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助推老百姓增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青川县委书记罗云说。

新闻推荐

广平高速(青川段)土地勘测定界成果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本报讯(杨书丹记者唐续宗)11月23日,青川县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召开广平高速广元至平武(青川段)土地勘测定界成果验收评审会。会...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