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护士王海燕: 健康幸福,就是最快乐的事 本报记者 陈春怡 文/图

淮河晨刊 2018-05-11 18:53 大字

经历过那场灾难,王海燕心态更加平和,对待生活和工作更加从容。

作为一名医疗工作者,提起5月12日,王海燕首先联想到的却不是行业节日“护士节”。十年前,“5·12”地震发生后,王海燕作为安徽省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成员之一,第一时间奔赴灾区。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驻扎重灾区十五天,体会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见证了人性的力量。“医院让我考虑五分钟,我说不需要,拯救生命是我们的责任。”5月10日上午,在第二人民医院,王海燕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王海燕回忆说,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何种险境,家人的鼓励给了自己莫大的鼓励,“家里知道我要去灾区,只有一句话,‘我支持你\’,让我特别感动,也让我在后期救灾过程中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2008年5月16日凌晨2点30分,经过21个小时的昼夜兼程、长途跋涉,王海燕所在的医疗队终于抵达了重灾区青川县城。放眼望去,整个青川县城满目疮痍,到处是开裂的墙体和摇摇欲坠的危楼。王海燕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从四面八方涌来的伤员,还有不断的余震和五公里外堰塞湖随时可能倾江而下的江水。

危险面前,医疗队成员们毫不退却,迅速投入工作当中。青川县四面环山,潮湿多雨,昼夜温差大。早晨起床,帐篷都能拧出水来。饮食上更是无法保证,凉矿泉水泡方便面成了“标配工作餐”。偶尔当地志愿者送来一锅热乎乎的稀饭,大家都吃得津津有味。而对于王海燕他们来说,生活上的不适应还不是最难以忍受的,每天面对大量急需救治和护理的重伤员,伤口护理、输液、喂饭,清理大小便,还要做好伤员的心理干预,听见的、看见的都是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人间惨剧,王海燕无数次背过身去偷偷掉下眼泪,转过身来还要强撑着安慰病人。多少个日夜,她几乎不曾合眼,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成了家常便饭。

白天,在由帐篷搭建的简易医疗场所里,医疗队紧张有序地开展着工作,所有人忙得像陀螺,把疲惫抛在脑后。最多时候,王海燕一天需要救治上百名伤员。除此之外,王海燕和队友们还要下到各乡镇救治伤患,把重伤患转运到条件稍好的县城。每天在盘山公路上来回穿梭,山体滑坡、从天而降的坠石、上涨的河水如影随形般地威胁着生命安全。但王海燕没有被困难吓倒,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书写了一名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高尚情怀。

十年过去了,王海燕已从一名普通的护士成长为护理部主任,工作稳定,生活幸福,如果不是这次采访,她可能不会主动提起那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什么似乎都没有改变。“只有我自己知道,心态变了!原来我生活中性子有点急,从灾区回来后,我对很多事情都看淡了,遇事更平和,觉得一家人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事情。”

如今,只要新闻中有关于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王海燕都不会放过。她告诉记者,青川县建立了地震博物馆,有机会自己一定会去看看,那是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生命中的重要篇章。

新闻推荐

汶川地震救援护士陈晓玲: 不后悔选择护士这份神圣职业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文/图

陈晓玲正在照顾患者。见到陈晓玲时,她正在为一名即将结束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回血操作。“只要患者的血一分钟没有回到体内,我们就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陈晓玲是市四院血液净化室的护士,她告诉记者...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