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构建三大调解体系 助推和谐景区建设

四川法制报 2017-11-07 01:30 大字

中共青川县委副书记李彦江

建立旅游纠纷调解专项资金,按照“以案定补”“一案一评”方式对调解员实行工作补贴。县、乡定期开展优秀调解员和优秀调委会评选,营造了人人维护景区形象、人人争当调解员的浓厚氛围。对与游客发生纠纷的社员在合作社内部定期通报,倒逼社员强化守法自律意识。

在生态康养旅游名县建设中,青川县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优势,将调解组织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推进全县旅游市场健康发展。1-9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87.6万人次,同比增长23.5%,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同比增长27.2%。实现了“景区赢得好口碑、游客享受好服务、社员获得真实惠”的三方共赢效果。

建立规范化的组织体系,促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一是构建多元人才保障机制。建立以旅游协会会员为主体,乡村“五老人员”、党员志愿者、县内法律工作者和“候鸟”型法律专家多元参与、专兼结合的调解队伍。通过免收景区门票、授予“荣誉市民”等方式聘请法律专家组建旅游纠纷调解智库。

二是构建多方协作运行机制。建立《专(兼)职调解员工作制度》《志愿服务对接制度》等制度,按照坐班制与巡逻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时服务。通过志愿者向调委会预约服务时间与服务对象向服务队申请服务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避免服务供需错位。

三是构建多点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旅游纠纷调解专项资金,按照“以案定补”“一案一评”方式对调解员实行工作补贴。县、乡定期开展优秀调解员和优秀调委会评选,营造了人人维护景区形象、人人争当调解员的浓厚氛围。对与游客发生纠纷的社员在合作社内部定期通报,倒逼社员强化守法自律意识。

建立高效率的工作体系,促进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一是多渠道信息收集确保快速反应。建立以“十二户联动”机制为支撑,巡逻联防队、援助电话为补充的信息传递通道。建立网格员、巡逻联防队员、调解员信息互通机制,实行“多头接入,归口调处”,构建起10分钟快速反应圈。

二是全方位纵横联动实现高效调解。对争议较小的旅游纠纷启动简易处理程序现场调解;对涉及专业领域的与相关职能部门开展联合调解;对情况复杂、现场不能达成和解的,与上级调委会开展纵向调解,实现同步工作、同步思考,最大限度节省调解时间。

三是小额诚信担保破解纠纷死结。旅游合作社、景区、乡镇人民政府共同出资成立旅游纠纷诚信担保金,实行三方共同监管。对涉及金额小,双方一时又互不相让的,通过诚信担保金向受损方进行诚信担保支付,并落实1名调解员跟踪调解,避免因小纠纷而耽误游客行程。

建立全方位的支撑体系,确保矛盾纠纷成功化解

一是破解证据收集难题促调解。整合财政资金,带动社会投入,对景区重要节点实行全覆盖监控,建立了以天网工程、“雪亮工程”为主体,以企业、合作社社员自建视频监控为补充的信息监控体系。同时,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信息共享,确保调解员能及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

二是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促调解。将法治课堂作为社员的必修课,作为“农民夜校”和社员集中学习的重要内容。统一编印旅游法治宣传读物,免费发放到景区内所有商户和住户。重要节假日前,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大检查,同时提醒旅游从业人员遵纪守法,诚信经营。

三是增强业务能力水平促调解。建立每周1次集中学习,每月剖析1个典型案例,每季度1场专题讲座,每半年对学习情况进行1次积分公示、每年1次县级层面集中培训的“五个一”学习提能机制,有效提升了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调解成功率,为法治青川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新闻推荐

金融花开增收忙——青川农商行脱贫攻坚出新招

许文帮本报记者刘乾辉8日至9日,记者在青川县采访金融扶贫,听到最多的一句话:“青川农商行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要摆一两天都摆不完。”新招之一:信贷资金投向康养旅游业,脱贫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的青溪镇...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