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寻访白龙玉竹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8-31 06:48 大字

□ 王敦贤

初夏,一行人到青川唐家河去。

到了阴平村,车内躁动起来:“呀!阴平道,三国古迹!”“看看去,看看去!”车在向阳居山庄停下,人便四散开去。

唯我一人不动,静坐山庄回廊。早餐后两个多小时车程中滴水未进,此时正好安安静静地品茶。提过一只开水瓶放在桌上,起身去车上拿茶杯茶叶,孰料车门已锁。怏怏地回到廊下,庄主想是看见了我的行止,热情地招呼:“来来来,这里有刚洗干净的茶杯,茶叶摆在桌上的,自己泡,自己泡哈!”

嗜茶几十年了,离开家门,哪怕半天也要带上水杯和足量的茶叶。回廊方桌上摆放的袋装茶我倒是看见的,但这种免费提供的茶叶能喝吗?不知同行者何时回来,聊胜于无吧,只好取过一只茶杯,撕开一袋茶叶冲泡。没想到竟是当年的新茶!更没想到的是,品质竟如此好!当我在先前的三分之一杯水中再注进开水时,腾腾热气中,一股清冽、甘醇的茶香袅出,直入人的肺腑。

轻啜一口,让其在喉舌间徘徊、留连之后再徐徐吞下,霎时,真有如醍醐灌顶了。

一边品茶,一边观赏。杯中茶叶尽都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茶芽饱满、叶片丰腴,在茶杯中腾挪、蹁跹,柔美中有英气。

观其汤色,莹澈碧绿,碧绿中似又调进了三分鹅黄,正是绿茶的上好汤色。饮完一杯,续上开水,把丢弃的铝塑袋拾起细看,“白龙玉竹”四字展现眼前。庄主正在为我们准备午饭,我忙趋前动问:你这“白龙玉竹”何处购得?回答说:就是青川的茶,在县城买的。

“可有电话号码?”

“有有有。”说完拿出一个记事本来,报给我一串电话号码。

我大喜过望,赶紧输进了手机,并注明“白龙玉竹”。

游阴平古道的人回来了,个个一脸满足。料他们见我亦是一脸满足。

游完唐家河,回到成都后即按存下的电话号码拨了过去,果然是“白龙玉竹”的销售者。询价,再次意外,这么好的茶叶,竟然一斤仅120元。我订了四斤,很快便收到茶叶了,急匆匆打开包裹,茶叶与我在向阳居所见毫无二致。泡了一壶,与家人共享,家人都连声说好。于是自己留了两斤,另两斤分赠给了茶友,茶友们亦纷纷夸赞。

次年清明刚过,正是新茶上市的时候,又打电话到青川购茶,不想却是一位女性接电话了。我忙向她解释,去年曾打过这个电话,买了四斤茶叶,是一个小伙子办的。她回答说:“他到外地读书去了,这个号码现在是我在用。”

“你们今年的新茶出来没有?”我问。

“山上气温低,还没摘茶哩!”

清明前都有新茶上市,怎么会清明过了还没采茶呢?把我的疑惑向她说了,回答却不得要领。我揣想,这可能是公司的财务人员,不熟悉茶叶生产情况吧!

向谁打听呢?猛然记起,我的一位彭姓乡友在青川作常务副县长,而且恰好又分管农业,连忙拨通了他的电话。乡友在电话中告诉我,县农业局副局长、茶叶办主任唐映政对青川茶非常熟悉,你要寻访的“白龙玉竹”,见到他,一问便知,并热情邀请我去青川走走看看。

正好老友徐炜次日要去广元。他是蜀中著名书法家,亦是一位老茶客,听说访茶,于是结伴先去了青川。

在乡友的介绍下,认识了唐映政。这个一脸憨厚的中年汉子简直就是一部茶典。我忍不住想要炫一下我的茶知识,却被他一一击溃。尤其对青川茶的前世今生,他更是了若指掌。听我提起“白龙玉竹”,立即带我们去了“白龙茶业公司”。

50岁左右的业主尚金良,朴实诚恳,听我们说明来意,便提议:“正是采茶季节,何不去茶山看看?”

正中下怀!一行人便驱车前往“白龙玉竹”的出生地——永乐寺乡向阳山。途中交谈得知,尚金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从部队转业后,被分配到市政府工作。他的老家就在向阳山上,每回一次老家,他心中便觉酸楚——老家人太穷了,穷得好些青年男子打光棍。

上世纪73年到76年,人民公社搞多种经营,山上种经济作物,这向阳山便成为了一座茶山。公社解体,土地承包到户,集体的茶园再也无人管理了,灌木疯长,荒草蔓生,20年过去,昔日的茶山成了一座荒山。尚金良反复思考后,毅然辞去公职,买下了这片600多亩荒山的经营权,他决意把这里重新恢复为一座茶山,让乡亲们除了种地喂猪外,参与到茶山的生产经营中来,多一条致富门路。

筚路蓝缕。清除灌木杂草,修剪老茶树,大量补栽新苗,垒土挖沟,使之成为梯级茶园,还修建加工厂房……当时,上山没有公路,尚金良又筹资从土门垭修一条直通山顶的土坯公路。长期吃住在山上,与乡亲们一道挥汗劳作。通过两年不懈努力,通车了,荒山重又变为了一座茶山,并且开始了产出。

我们去茶山时,距他创业已逾十年。从土门垭的大路进入通向茶山的村道路后,一直左曲右折地上行。20分钟后便看见茶园了,一垄一垄,梯级向上,直达山顶。

山顶海拔高度已达1200米,空气鲜洁,风挟花香。不闻采茶歌,却有采茶人,穿红着绿的姑娘媳妇们臂挎竹篮,手指翻飞,似蝶恋花,似蜂采蜜,茶芽茶叶纷纷落入篮中。

我凑近未采过的茶丛细看,不由感叹:这向阳山正午阳光充足,晨昏云遮雾绕,昼夜温差大,正是茶树的宜居之地呵,茶树上冒出的茶芽粒粒壮硕,展开的嫩叶片片油润厚重。有些茶枝,生命力极度旺盛,竟然冒出了一串串茶芽、嫩叶,令人叫绝,令人叹为观止。

从山顶下行百余米,便到了公司所建的“向阳山庄”。山庄古朴典雅,洁净无尘。我们在凉亭坐定,少顷,前几天制好的新茶便端上来了。春风拂面,茶香袭人,饮茶、谈茶,不亦快哉!

听唐映政介绍,青川茶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成功后,苴国侯(苴国,今广元一带)用当地所产的桑、蚕、丹、漆、茶等上贡给周武王。这是迄今为止茶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载。尤其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对七佛茶情有独钟,曾专置茶官,在七佛建贡茶园,年年上贡,遂称“七佛贡茶”。如今,青川县凡宜种茶的乡镇均有茶园,县上把全县的茶叶统一为“七佛牌”,不过,旗下又有若干分支。“白龙茶”当属“七佛茶”中的后起之秀了。

唐映政告诉我们,青川茶叶得天地造化之功,兼不用化肥、农药,故品质极佳,干物质达41.37%-45.91%,何为干物质?——茶叶浸出物。比如100克干茶叶,经过数次浸泡,再次晾干后,便只有50多克了,另外的40多克(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硒等)已经溶入茶汤,进入饮用者的体内了。

我问唐映政:“你这么懂茶,想到过自己也经营一片茶园吗?”

他坦诚地回答我:“想过,但不能做。我在农业局副局长、茶办主任的位置上,国家对茶农的扶持政策,上级拨下来的扶持资金和设备,都要通过我这里去分配、实施。人,都有私心,我如果办了企业,难免不向我自己的企业倾斜,这样做了,于心有愧,也毁了我半世清名。能在有生之年为茶农们服好务,对青川茶业的发展作出贡献,也就不枉此生了。”

再看这尚金良,为了心中的理想,竟自断后路,朝着一条充满风险的路决然走去。他先前并不懂茶,由于要经营茶园,这才苦苦钻研种茶、制茶技术,终于做出了自己的品牌。

来青川,不仅寻访到了“白龙玉竹”,还到了它的出生地;不仅看到了高山茶园,还结识了两位茶人,并触碰到了两颗善良、明净的心灵。真是不虚此行了。

临行时,与徐炜先生共同想了四句话赠给金良,徐先生挥毫写下:

穷研茶道,

品尚金良。

白龙腾飞,

跨海越洋。

算是我们对白龙茶的祝愿吧!

新闻推荐

市安监局加大帮扶力度

本报讯(郭强)今年以来,市安监局加大帮扶力度,通过“五措施”,助推青川县营盘乡都家坝村做大集体经济。一是帮助找准定位。立足村内丰富的林木、林果及白龙湖优质水资源,通过“互联网+”对外销售农户木...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