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困难也要迎难赶上”——余坝村党员***示范项目小记

广元日报 2017-07-15 21:48 大字

本报记者盛伍

13日,走进青川县观音店乡余坝村畜禽生态养殖基地,山坡上牛羊成群、树林下土鸡遍布,完全原生态纯天然放养。

余坝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有贫困户56户190人,其中,贫困党员户3户。长期以来,无产业支撑一直是制约全村脱贫奔康的最大瓶颈。

2016年以来,余坝村把发展党员***示范工程作为实现该村脱贫奔康的重要抓手。

“余坝村林地面积广,村民也有养殖基础。”经过充分征求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的意见,青川县统计局派驻余坝村第一书记张相平将产业发展瞄准了畜禽养殖。

作为示范工程的领办人,张相平说,在余坝村发展牛、羊、鸡等养殖,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能力强,群众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也高。

确定示范项目后,如何破解资金难题?余坝村创新实施党员***示范工程,在资金的筹措上,按照“1+N”投入模式,党员示范项目资金为“引子”,帮扶单位支持、党员干部众筹、全村群众互助等多渠道拓展资金渠道。

在第一书记张相平的牵头组织下,以股份合作的形式组建盈利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3户贫困党员和21户贫困户加入。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党员示范户+贫困户’的模式,强化党建引领脱贫,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技术、市场优势,帮助贫困户转变发展思路、掌握养殖技术,实行分户经营、统一销售,实现贫困党员、贫困户和合作社等多方共赢。”张相平说。

合作社理事长王仲锡是当地的养殖大户。“目前,合作社存栏土鸡3000只,羊300只,牛38头。”王仲锡说,合作社运行一年多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因合作社采用生态养殖的模式,市场销售供不应求。

合作社养殖渐渐风生水起,贫困党员和贫困户怎么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余坝村有一套全新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党员以2.8万元省、市、县补助资金入股合作社,占有6.4%的比例,每年参与分红。

同时,为实现贫困党员的利益最大化,合作社无论盈利亏损,合同约定每年底给予贫困党员户1000元的保底收益。此外,合作社对贫困党员和贫困户实行“两优先”:优先流转他们的山林地,优先吸纳他们在合作社务工。

“去年底,我在合作社领到了1000元的收益。家里也搞起了土鸡和生猪养殖,争取早日脱贫致富。”说起党员***示范工程,余坝村贫困党员唐继学连声感谢党的好政策。

贫困党员白含禄虽然已经年近七旬,但是发展产业的激情不减,家里养殖土鸡60多只,种植了5亩魔芋。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拖后腿,再困难也要迎难赶上。”

在盈利畜禽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余坝村党员群众发展养殖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余坝村党员白含礼养殖山羊60余只,种植木耳2000棒。“这些完全得益于党员***示范工程的实施,党员就要发挥带头作用,我要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产业致富。”

与观音店乡余坝村党员***示范项目一样,青川全县79个示范项目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全县形成“村党组织主导、第一书记主抓、贫困党员主体、贫困群众参与”的党员***示范项目建设模式。

新闻推荐

姥爷的“雪碧”

扫码阅读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事情,有的已模糊,有的已忘记。但有一件事一直留在记忆深处。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天空中一丝云也没有,太阳火辣辣的,我的小脸蛋儿,早就晒得像个红苹果似的。姥姥和...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