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发挥“工匠精神”绣出美丽站湾——利州区质监分局结对帮扶利州区站湾村纪实刘学平记者刘慷 何仲碧/文刘仁/图

广元日报 2017-07-13 04:53 大字

站湾村位于白龙湖腹心地带,毗邻青川县,是利州区最偏远的山村,平均海拔近1300米,属典型的贫困山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气候多变,粮食产量低,靠天吃饭现象非常突出。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民间就广泛流传着“站湾村,白龙湖,罩子雾齐门槛脚;要想扯尺遮羞布,肩膀当作地皮磨”的顺口溜,描述的就是站湾村“苦甲天下”的贫困面貌。

近日,记者造访这个偏远山村,映入眼中的是处处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幢幢川北民居鳞次栉比,一条条公路四通八达,花椒、辣椒、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欣欣向荣……是什么让站湾村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改变,实现华丽转身?淳朴的站湾村民一语道破背后的“天机”。

精心部署

脱贫奔康迎来亲人   

2014年,按照中央、省、市***总体部署和利州区委区政府结对帮扶具体安排,利州区质监分局负责联系建档立卡贫困村——利州区金洞乡站湾村。

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利州区质监分局在帮扶伊始,就以开局就发力的干劲、起步就冲刺的节奏,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成立了以局长陈志林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部分党员干部为成员的驻村帮扶工作小组,详细制定了《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实施意见》,压实单位包村帮扶、领导包带帮扶主体责任,健全工作队驻村帮扶、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第一书记脱产帮扶的联动机制,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抓落实、第一书记抓具体的精准帮扶工作体系。

该局还建立完善了《干部驻村帮扶考核办法》,积极将干部结对帮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个人年度考核内容,在单位内部逐渐掀起竞相追赶、竞相比拼的帮扶热潮。认真选派脱产驻村第一书记1名、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3名,单位14名干部全部参与结对帮扶,通过“1+1”的形式与1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4名贫困人员结对认亲,实现了帮扶工作的全动员、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

陈志林在第一次与村民的见面会上,就掷地有声地向全村贫困户郑重承诺,质监队伍将充分发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担当,不折不扣执行***各项政策,让所有群众公平公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确保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精准识别

对症下药开出良方 

要想挖断穷根,首先得找准穷因。

“陈局长,我们村山大地少,就是把整个村翻个遍也刨不出几个钱来,你得帮我们出出主意,想想办法啊!我们站湾人会知恩图报的……”陈志林一进站湾村,就强烈地感受到来自群众对脱贫致富的热切期盼和那份沉甸甸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激发出了利州质监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潜力。

群众最盼望的是什么?就是甩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

陈志林带领班子成员数次深入站湾村开展帮扶调研,14名干部定期深入贫困户家中与群众交心谈心,全面摸排,准确掌握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发展意愿等重要信息,及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一户一策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和措施,建立贫困户脱贫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

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公共服务薄弱……这是站湾村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也是很多贫困村面临的共性问题。

摸清“病因”,利州区质监分局对症开出“强化党建引领、补齐基础短板、培育特色产业”的治病“良方”,并无缝对接“六个一批”帮扶措施,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70余户200余人、低保政策兜底5户5人、新型主体带动9户32人、医疗救助扶持5户5人……

责任已压实,思路已清晰,留给利州质监人的就只有一件事——干。

精细治理

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村级阵地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提升村级规范化治理的前提,是增强村级组织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载体。“5·12”地震后,站湾村村委会办公房屋由于地基下沉,受损严重,被列为D级危房,加之资金问题,长期得不到维修,村上要开展活动受到很大制约。

利州区质监分局通过调研,了解情况后主动从办公经费中挤出6万元支持站湾村阵地迁建,并计划今年挤出5万元支持该村群众文化广场建设。2016年8月,站湾村村委会新办公房屋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便民服务代办站、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并顺利通过验收同步达标。

看着焕然一新的村级阵地,站湾村老支部书记伍兴元告诉记者:“村委会没有办公场所的那些日子,村民们很少聚在一起,大家都在各忙各的事,人与人之间显得很冷漠,很生疏。现在好了,有了村委会,大家就像有了家一样,聚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多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增进了。”

建好村级阵地,只能算得上万里长征第一步。如何用好村级阵地,发挥阵地作用,才是摆在帮扶部门和站湾村面前共同的课题。

利州区质监分局以“诚信、便民、服务”三大主题为突破口,深入贫困村与村“两委”联合开展“计量惠民、质量为民、诚信利民”等宣传活动,重拳整治农村市场秩序,有效保护农民合法权益,走出了一条局地共治共管、干群共建共享的村级治理新路子。

甘当“桥梁”

夯实基础服务民生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站湾村形容当地出行难的一句话。一直以来,“行路难”始终成为拦在乡亲们致富奔康路上的一道坎。

“我虽然年龄大了,劳动能力不如从前,但我还有手有脚,解决温饱莫得问题,只要你们帮我们把路修通了,我们天大的困难都能克服。”淳朴老实的范廷凤向驻村工作队队员道出自己的心里话。

也正是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利州质监每位干部的心。

“山里的民风很淳朴,乡亲们都很善良,其实他们对我们的要求并不多,我们结对帮扶,就是要帮助他们解决急难险重的事,争取办一件、成一件,大家只要做了,相信群众自会有一双雪亮的眼,心中自会有一杆公平的秤。”陈志林每次在站湾村脱贫攻坚专题会上都会和大家分享这个观点。

作为单位“一把手”,陈志林充分借助单位平台优势,积极充当村委会和区级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主动对接项目部门,协调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115万元,全部用于该村道路建设。

如今,村里通组公路硬化率达100%,入户路通达率达80%,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水泥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销售农特产品和出行。

“以前路不通,村民要卖东西,全靠人工背到乡上去卖,有些老年人由于长期背,背都背驼了。现在好了,那些生意客可以直接开车到家门口收购,既不累人,还节约时间,我们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享受到这样的便利。”说起村里的路,四五十年代的老人们感慨良多。

此外,该局还协助站湾村争取水利项目资金5万元,维修山坪塘3口,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和牲畜用水问题。协调争取安全饮水工程项目资金35.6万元,解决了134户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动员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新建沼气池,解决了130户家庭的用能问题。完成危旧房改造65户,解决了230余人的安全住房问题……

正是这些小事的落实,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仅给站湾村群众带来便利和实惠,而且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见证了发展速度,看到了发展希望。

精品路线

发展产业带动民富  

农村要脱贫,关键在产业。

帮扶队员们在贫困户家中经常听到的就是“没资金、没市场、没规模、没特色”,群众对发展产业有顾虑。针对这样的情况,利州区质监分局班子成员经过反复研究,结合职能职责,创造性地制定了《发挥质监职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八条举措》,明确提出突出地域特色,坚持长短结合,走集约化、品牌化、标准化的精品农业路线,加强精细管理,打造产业扶贫站湾模式的发展思路。

“做好帮扶工作,离不开两面镜子,要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放大镜。拿起望远镜,就是要坚持长远规划,不把帮扶当成一阵风的事情;拿起放大镜,就是要解决燃眉之急,如何通过‘短平快\’产业让群众立马见到成效。”陈志林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诠释了“坚持长短结合,走精品农业路线”的精髓。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大红袍花椒品牌效应强,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广,带动群众长效致富效益好。2016年,利州区质监分局引进帆舟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免费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提供花椒种苗,待到花椒成熟时,由公司负责保底回收,彻底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带动发展花椒种植户37户,当年种植花椒53亩4240株,预计两年内突破200亩1.6万株。

“别看这小小的花椒苗,等进入盛产期后,每株可收干花椒4斤左右,公司以每斤保底价40元回收,可实现产值250余万元。”第一书记盛克明信心满满地向记者算起了收入账。

花椒虽好,毕竟需要两三年才能挂果,短期内农民的收入怎么办?在反复调查市场基础上,该局又引入了天曌果蔬合作社,引导农民种植辣椒,为打消贫困户思想顾虑,同样制定了“市场价格不好时,保证以保护价回收;市场价格好时,保证以市场价格回收”的保护机制,通过“两个保证”,带动发展辣椒种植户24户,种植辣椒23亩,每亩以35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可带动每户增收3800余元,适当缓解群众发展长效产业空档期内的燃眉之需。

贫困户的项目发展有了着落,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为“零”的现状又如何破题呢?

利州区质监分局又将视线转移到食用菌产业上来。2016年先后与广元市利州区站湾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马娃子家庭农场”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入股分红、村企共建、抱团发展、共同经营”的模式发展香菇、金耳、木耳产业,标准化建设站湾村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园1个、特色产业园1个,规模种植香菇6万椴、金耳木耳2万椴,2017年可实现集体经济人均分红22元。

标准引领

乡村旅游托起希望 

7月的站湾,湖畔绿树垂影,到处瓜果飘香。行走在4组莲花池的乡间小路上,富有川北特色的小木屋,农田环绕,鸡犬相闻,鸟鸣蝉叫……好一幅依山傍水、山水相融的田园画卷。

“要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旅游品牌,开发旅游产业,努力把站湾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陈志林用远瞻性的眼光对站湾村刚刚起步的乡村旅游提出要求。

利州区质监分局积极服务乡村旅游,班子成员和驻村工作队经常深入4组指导农家风貌打造、旅游商品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饭店管理等对标提升工作,标准化打造独具川北民居建筑特色的民宿接待10处,修建乡村旅游环线13.2公里,新建占地面积1000平米的停车场1个,培育乡村旅游农家乐5家,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余个。充分依托“农民夜校”,“按需配菜”为当地群众开设了旅游服务、酒店管理、食品安全、营养卫生、烹饪方法等课程,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共举办旅游服务实用技能培训5期,培训群众200余人。

“我们这里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营业,但每天都会陆陆续续地迎来一些游客,以前愁销路的土特产现在变成了香饽饽,游客们不仅喜欢吃,而且走的时候还要买一些带回去,这些东西以前一文不值,现在连山里的野菜野果都变成钱了……”4组村民李洪贵在谈到旅游带来的变化时滔滔不绝。

扶贫路上精准帮扶,脱贫路上铿锵迈步。金洞乡党委书记谭芳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利州区质监分局的帮扶过程、帮扶成效,全乡的干部群众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站湾村能发生这样的变化,既要感谢国家的大好政策,也要感谢能将政策落实落地的质监队伍。”

把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不平凡。默默的付出换来了组织和乡亲们的高度认可。2016年,利州区质监分局被区委、区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班子连续9年被市质监局党组和区委评为“四好班子”。脱贫战场上的务实作风只是质监精神的一个缩影,该局在抓作风、抓业务、抓发展、抓脱贫上实现了“多手抓、多手硬”,连续9年获区委区政府绩效管理先进单位、目标绩效考核省市驻区部门一等奖;连续9年在全市质监系统综合业务考评中排名第一。

在谈到今后的帮扶工作时,陈志林告诉记者:“帮扶支持站湾村健康发展不是质监人一阵子的临时任务,而是每个质监人一辈子的不懈追求。我们将持之以恒地发挥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统筹处理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临界状态群众、‘输血\’和‘造血\’、物质和精神、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等关系,匠心打造业兴、民富、村美、人和、风正的‘四好村\’,确保站湾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新闻推荐

全市首个多分量地震监测实验站建成

本报讯(记者鄢怀林)近日,记者从青川县防震减灾局获悉,由北京大学全额投资设备,价值达80余万元的“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及实验站在青川建成运行,该系统的建成填补了广元市无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的空...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