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着力鼓起农民“钱袋子”——青川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探索与思考
苟蔚栋
近年来,青川县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先行区、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以***、精准脱贫为抓手,突出“六轮驱动”,努力探索农民增收新思路、新途径和新办法,全县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强化产业发展,增加产业性收入。突出结构调整优化,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绿色山珍、名优绿茶、风景银杏、木本油料、生态畜牧、有机水产六大特色产业,强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目前,以黑木耳、袋料菇、竹荪、羊肚菌为主的绿色山珍产业分别达到2700万棒袋、6100万袋、5000亩、800亩。名优茶叶产业基地面积23万亩,实现产值3.5亿元,茶农户均直接增收8550余元。加强26万亩核桃、8万亩油橄榄基地管护和高接换优,风景银杏产业累计完成栽植2000万株。新建年出栏1000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个,生态畜牧业总产值达7亿元。特色水产产业实现水产品产量23500吨,大鲵养殖规模达12万尾。突出电子商务发展,2013年青川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电商孵化中心——青年网商协会,每年通过线上线下营销农产品达2000万元以上。成功争取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突出科技示范带动,近三年累计新建农业科技示范片13万亩。完善和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县龙头企业达5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突出农业品牌创建,已创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7个、有机产品21个、四川省名牌产品9个。
强化技能培训,增加工资性收入。全县转移和输出农民工近8万人,劳务总收入实现9.35亿元。一是着力抓好技能培训。采用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方式,提高劳务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推进全县劳务经济由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二是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坚持向外输出和县内转移并重,进一步拓展劳务转移输出渠道和规模;加强劳动监察力度,高度重视劳务纠纷的处理,帮助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县每年集中实施70余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30亿元以上,解决农民工就地就近务工增收2万人次以上。
强化农村改革,增加财产性收入。一是探索将财政支农资金形成的生产性资产量化到个人并进行收益分配,让农户“以股生财”。在新旺竹荪、群升核桃、茅坝果蔬3个合作社试点并取得成功。二是积极培育农户理财能力,开展农村资金合作社省级试点,让社员“以钱生财”。众鑫互助社发放互助金21笔93万元,拉动社员自主投入近300万元,带动发展食用菌产业产值达840万元。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动农户住房经营权入股和出租,让农户“以房生财”。
强化***,增加家庭性收入。全县扶贫攻坚规划覆盖36个乡镇101个村49316人,总投资2.2亿元。第一轮“10+4”特困村脱贫致富工程三年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从42.6%降为3.3%,特困村向示范村、小康村转变的基础更加坚实,启动第二轮12个特困村脱贫致富三年计划。省、市、县三级帮扶贫困村162个,投入帮扶资金2917万元。两年来减少贫困人口9600人。青川创新“123444”综合治贫模式和“四步两公示、五个一、六到户”的***试点经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省扶贫移民局和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被广泛推广。
强化大众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充分发挥园区助农增收的主引擎和主平台作用,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乡村旅游景区“四区相融互动”,形成了青溪——姚渡北部走廊六园连片、群园发展格局,总建成面积达9.2万亩。近几年,园区内农户收入增长水平高于全县5个百分点。新农村建设成果助推乡村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和体验农业,积极培育农业新业态和乡村旅游业,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9个,新发展星级农家乐140家,每年接待游客近70万人次,助农增收人均达510元。
(作者系青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
新闻推荐
“天天与‘癞子\’(方言,此处意指麻风病人)在一起,离他远点!”广元市青川县康复医院职工何冰面对别人对他的不理解,他痛苦过、彷徨过,但从来没有后悔、动摇过。他守候在大山深处的康复村(外界称“...
青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