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平走张大爷猛地向牛屁股后面一甩荆条天空划过撕拉
周瑜平
“走——”
张大爷猛地向牛屁股后面一甩荆条,天空划过撕拉一声鞭响,牛儿就猛地向前奔去。
其实,认识76岁的张大爷是机缘巧合。今年五一期间,我有幸到青川县板桥乡周家沟休假。
在一个如梦如幻的早晨,几声清脆的吆牛声惊醒了我。
我看看表,此时正是凌晨五点,张大爷的歌声已经穿透山间浓雾,从一副水墨山水间穿越到我的窗前。
好多年没有听见过这种劳动的旋律了。牛歌这种没有声学原理的自在声乐,此时此刻响起,格外动听。
这种一边劳作,一边和牛儿互动交流的说唱,使得吆牛人不用将使牛条狠狠地抽打在牛屁股上,只是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有些呼啸声即可,然后在地上溅起飞扬的尘土,牛儿自然会猛地一耸肩膀,迈开步伐,快速地耕出一垄泥土,翻飞起诗意的泥浪。
委婉牛歌三两句,震撼心灵千百回。板桥乡周家沟的牛歌,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聆听,它让我剧烈地震撼和感动,我已被这彻底的山泉水般的清澈歌声洗礼。我要膜拜张大爷,膜拜这个原始的劳作,膜拜这美丽的原生态农耕图景!
使牛犁地是一种低效劳作,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张大爷却淡定坦然。他们虽年近八旬,依然身手矫健,在风中、在雨中、在雾中、阳光下,张大爷是最美的劳动者,他那种坦然和宠辱不惊的心态,依然在今天动如脱兔,静如处子,这种人生的阅历和境界已深深感染着所有人。
张大爷这种来自刀耕火种的原始劳作,在今天多多少少还融入了些许的现代元素。他使用的犁铧是纯铁铸件,用起来沉重而坚定,不像木质犁铧。拉地的水牛作为张大爷一家亲手割草喂养的牲口,它和使牛人之间已经达成几十年的默契,摁犁铧、甩荆条、弯腰弓步、快跑转弯、过坎回头,一切驾轻就熟,张大爷的协调性快捷敏锐,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76岁老人的步态,实在让人敬佩。
娴熟的犁地技巧,坚实的犁垄步伐,即使牛一边喘气,却也一边快步不停,这让张大爷也给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牛儿一些奖赏,唱出愉悦的牛歌。
识五谷,知稼穑。
种粮人最知道粮食的金贵,半点也浪费不得。在朴素的民间,千百年来耕读为本的立家理念,都是我们看见的比图画更美的山间劳动,农人犁地的画面见证着艰辛劳作过程,也见证着丰收的喜悦。
对于一个老者,犁地简单而且笨重,可是也有长期积累的技巧,劳动起来也有愉悦享受,伴随着耕作与收获,我们在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前面,还能说些什么?也许张大爷不是我们的最佳模范,可是他确实可以带来生存和处事的启迪哲学,胜于我们心中的许多偶像。
张大爷不是优秀的歌手,他这辈子也不会参加任何选秀节目,但是他的吆牛歌,却自成体裁又独具特点。短小质朴的重复,都从各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唱出了劳动人民的苦乐爱憎,唱出了人生的乐观与豁达。
记得小时候,我瞧不起犁地的农活,因为比我个子还高的犁铧实在太沉重,往往让我满嘴啃泥,加上身高够不着犁把,犁地艰难,自己又怕吃苦,所以常常遭到村里同龄孩子的嘲讽。不过骂归骂,我就是不动手,所以也就养成了今天的懒惰习气。
今天,当我想以一个农耕体验者的姿态走进田间地头时,在别人的汗水中,我再次知道劳动的高尚和伟大!
泥浪滚滚脚下翻飞,牛歌阵阵喉咙嘹亮。
在张大爷的眼里,这些牛歌就是劳动的伴奏。
山村如诗如画,坡地烟雨朦胧。在清晨五点,万道光芒的朝霞从山头照进山坳,一副云蒸霞蔚的山坳水墨画开始风云雷动。
此情此景此地,那山那牛那人,在这无比俊美的生活场景里,张大爷的早起劳动,让人触物生情,感彻肺腑。
人和牛儿的快乐奔走,逐渐诞生即兴编唱歌儿。用粗犷悠扬的风格,从高亢豪放的喉咙中爆发而出,使之成为一种对劳动的赞美和对自己的奖赏。
山间的牛歌昂扬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让人沉醉痴迷。
这种说唱被世代先祖视为黄土地的家园和母语,更凝聚着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唱这种歌,要么就土得掉渣、要么就美得醉人,这种既通俗又亮丽的特色足以使其站在歌坛圣殿之上,来宣泄黄钟大吕。
张大爷说,牛歌可以宣泄劳动者的喜怒哀乐,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弯曲的山道里,到处都可以听到顺风而来的悠扬:
“走头头儿的那个牛儿来哎,三盏盏儿的那个灯,带上了那个铃儿来哦,哇哇儿得的那个声。”
V形犁铧略带螺旋形,在快速奔走的牛屁股后面,滚滚黄土都朝犁铧一侧翻飞,让生土熟土混匀,产生新一轮的劳动果实。
让人感叹的是,张大爷坚定地沿袭着几十年的老习惯,他要去集市上买来最好的铜铃,牢牢地系在牛脖子上,成为牛歌的绝佳伴奏!
牛和牛歌都是张大爷的宝贝,多少年的追寻和叩问,张大爷都记得土地不变的芳香。他说,这山里的牛、山里的人世代更替,但是山里的农耕文明和故事,总在每一年的春天里,述说新的传奇。
张大爷没有铿锵的誓词,但是他知道,人活着,最简单的价值实现就是在春天种下种子,在秋天把它们收获成仓廪之食。
张大爷说,76岁了,他并不羡慕都市繁华,他甘于乡村寂寞,愿意一辈子居住深山,无怨无悔。他唯一的成就感就是牛使得好,能再使几年,而且每一年都能收获他人生的最高理想,收获那些满山遍野的金黄。
张大爷现在身体还很健壮,我们除了祝愿他健康长寿,注意腰椎已弯成弓形的脊背,更希望他这个年纪,应该退出犁地队伍,开始享福。毕竟,老人家已经奋斗了几十年,收获过无数的劳动果实,现在是该享受成果的好时候了。
当然,如果张大爷愿意将这种娴熟技艺作为一种教材或者农耕技术表演给年轻人看,当然会产生另一番喜悦的价值!
对于张大爷,对于牛歌,我想,我们愿意他一直唱,我们一直听。在这深山中,牛歌,永远是最纯粹的音乐!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保刚)7月12日起,由青川县广播电视台制作的青川旅游形象片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中文国际频道(cctv-4)和新闻频道(cctv-13)播出。该形象片主要是结合对青川的定位分析,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
青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青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