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薅草锣鼓响山间村民农活干得欢

四川日报 2016-07-11 23:00 大字

□本报记者 程文雯

“哟呵呵,上坡薅草啰!”7月5日,广元市青川县茶坝乡范家山,阵阵铿锵的锣鼓敲出一段热闹的山歌,十几位村民一路你追我赶,伴着简单的锣声唱出当地流传已久的薅草锣鼓,来到玉米地里,一名领头者引吭高歌、激情飞扬,其他村民则快速锄草、你追我赶,现场鼓乐喧天、到处都是欢歌笑语。

茶坝乡的薅草锣鼓是川北薅草锣鼓的一种。薅草锣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四川北部山区农村的民间文化,俗称“打锣鼓草”“薅锣鼓草”“撵锣鼓草”,川北薅草锣鼓主要分布在广元境内,其中尤以青川最具代表性。每年七八月份锄玉米草、黄豆草时,几户或几十户人家聚在一起,一字形沿山坡地排开,一人敲着锣,一人击着鼓,有节奏地边敲边打边歌唱,为劳动者鼓舞士气、统一步调、消除疲劳。2006年,川北薅草锣鼓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上8点左右,锣声一响,大家就知道该出工了。在茶坝乡,要问这一套薅草锣鼓产生于何时,几乎没人说得清。但村里老一辈的人都记得,家里以前几代人干农活都少不了这阵阵山歌。薅草锣鼓演唱作品主要有《韩湘传》《八仙图》《鹦哥记》《清官图》,以及一些山歌如《二面麻柳叶》《三月百草青》等都是代表性的传统唱词,当然更少不了在劳动中创作的即兴唱词。几曲唱罢,辛苦劳动的村民们聚在一起歇歇气,大家用火烧馍配老鹰茶“打腰台”,即吃加餐。这时,男女开始山歌对唱,歌词随编随唱,极富乡土气息。

然而,由于受现代生产方式的影响,传统农耕生产在当地也越来越少,川北薅草锣鼓的生存土壤正日益缩小,加上一些老年歌手相继过世,年轻人多外出打工,歌手队伍出现青黄不接。为了保护好这一民间瑰宝,2007年6月青川成立川北薅草锣鼓艺术团,通过“百场送文化下乡”等基层文艺演出活动,以舞台的形式表演传播,让这项非遗重获新生。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