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乡巨变看剑阁
走进剑阁,雄关内外漫山尽带“黄金甲”。
驱车沿国道108线下(寺)普(安)段一路走来,“要致富,走烟路”、“种烤烟,建洋房,喜气洋洋当新郎”等烤烟产业发展标语不时映入眼帘……
烤烟,已成为四川省剑阁县农民增收、财政增税的支柱产业,从试种期的35亩、产量125担发展到如今的4.5万亩、目标产量12万担,剑阁探索出了一条发展烤烟产业的新路子。
刚刚过去的一年,剑阁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2015年,通过全县上下努力,种植烟叶4.4万亩,收购商品烟叶115403.9担,较上年同期增加1038.9担,均价21.59元较同期20.92元增加0.67元。实现产值12458万元,较同期增加495万元。实现烟叶税274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9万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缘于剑阁 “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质量、突出特色”的烟叶生产理念,得益于善于创新、强力推进、狠抓烟叶生产基础管理的工作措施。
一路走来,从无到有、从劣到优、从默默无名到走俏市场、从小打小闹到支柱产业……剑阁烟叶种植历经风雨,在川北大地生根发芽,蓬勃发展。如今,已成为四川省第七大烤烟生产县,正向着“现代烟草农业转型升级标杆县”迈进。
党政重视的剑阁范本
“富民强县,就要做大做强烤烟产业!”烤烟产业一直被定位为剑阁由山区农业向现代农业嬗变的突破口。
剑阁烟叶产业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剑阁种植烟叶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川北地区的烟叶主产县,种烟历史悠久,生产基础雄厚。改革开放后,该县曾先后两次兴办地方卷烟企业,生产过4个牌号的卷烟,最高生产量为1200大箱。
如今,剑阁县69万人就有农业人口61万人。2012年,种烟7.3万亩,进入了20万担新时代……
这些成绩凸显的是剑阁党政干部的战斗力。
“政府支持烟农谋发展,我们确保政策符合经济规律;剑阁全县是一个经济实体,我们和农民一起迎接市场挑战!”剑阁县长张世忠说,政府已成为农民闯市场的前哨,干部就是农民致富增收的马达。
2007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把四川建成全国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广元提出“大力发展广元烟叶,打造川北烤烟基地”。广元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剑阁县的烤烟发展,剑阁作为该市烟草种植第一县,优势独具。由此,剑阁县响亮地提出“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建成农业示范园区10个,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奋斗目标,烤烟种植“使命”重大。
在决策层重视下,剑阁县成立了烤烟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及县人大、县政协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种烟乡镇、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成立剑阁县烟叶生产管理办公室,形成了县、乡、村齐抓共管的格局,使烤烟产业发展得到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同时,为强化人才支撑,该县在千名干部下基层中,向干部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促进了烤烟产业的发展。
搞好烟叶,剑阁党政齐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不时下田埂办公,烟地说法,一线指导群众生产。目前全县取得的成绩,就体现了剑阁干部的战斗力。
正是有政府撑腰,剑阁烟农的市场之路才走得平衡、和谐。剑阁县有了烤烟这个“磁器活儿”,证实剑阁决策层已经具备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金刚钻”,农村闯“市场”,剑阁党政干部真抓实干。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建立健全烟叶发展工作机制,形成乡镇主抓、相关县级部门配合烟草行业搞好服务的齐抓共管格局。同时要加大烤烟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目标考核力度,把烤烟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规划好、落实好、发展好。”剑阁县委书记向永东说。
产业扶贫的剑阁样本
“要得富,把烟务”“要得经济翻一番,家家户户种烤烟”……这是剑阁县发展烤烟得出的“信条”。
走进剑阁县,一幅幅依托烟叶脱贫致富的场景映入眼帘——
场景一:高观乡张帽村每年种植800多亩,种植户40多户产量2100多担,总产值240多万元,户均收入6万余元,烟农人均收入1.5万元。
从2006年开始,烟草行业投入了2200万元,改善了当地烟水、烟路、烤房、农机等生产设施,建立了统一育苗、统一植保、统一机耕、统一烘烤体系。仅张帽村就有18户农民靠种烟实现了脱贫。村里住房得到改善,道路得到改善,水源和用电得到改善……
场景二:39岁的田坝村民陈安江,在2008年大地震后,从青川县木鱼镇余坝村移民到田坝村后,全家5口人从2009年开始种了7亩烟,当年就稳定了全家的生活。随着种植亩数逐年递增,几年时间,陈安江便新修了三间两楼一底、面积在400余平方米的楼房,去年又购买了价值10余万元的小轿车。2016年种植48亩,预计产量达到170担,产值在20万元左右。
场景三:剑门关镇青树村四组村民刘碧松,1991年开始种烟,20多年种烟历史,2015年种植58亩产值17多万元。问他为什么对种烟有兴趣,他说自从种烟后,收入大不一样了。亩产就在3000—4000元,投入劳动少,收入高,见效快。“以前我家住的是土坯房,现在不一样了,住的是宽敞明亮的楼房。”他感慨说,“在我们山区,烟叶产业带领我们烟农走上幸福之路。”
……
这一幕幕仅仅只是剑阁县以烟叶助力脱贫致富的几个片段。在剑阁,依托烟叶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还有很多。
是什么让烟农在剑阁的土地上就有“突围”解困的希望,甚至于比外出务工还强?“我们坚持让利于民放水养鱼,把政策的落脚点定在群众增收上,让群众得到真实惠,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剑阁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花泽松一语中的。
为了促进烟叶发展,剑阁县委、县政府将烟叶税收的80%用于产业发展,烟草行业的产前投入、不适用烟叶处理、烟叶基础设施建设、优良品种实验与推广等方面投入很大。一方面调动了烟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改善了烟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县政府还制定奖励措施,烟农每交售一担烟叶财政奖励30元,每新建一间烤房奖补15000元,让烟农放心种植。
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县上统一制定了土地流转协议书,烟农可以采取有偿或无偿流转土地种植烟叶,签订流转协议书,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纠纷问题……
这一系列举措给剑阁烤烟搭上了经济杠杆。有了这一杠杆,烟农真正变“要我种”为“我要种”,积极性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甚至于出现了大量“职业烟农”,村民管他们叫做“铁杆烟农”,政府还为职业烟农购买了养老保险。
在一系列举措下,2015年烟农亩均收入达3384元,较上年增加300多元,户均收入35875元,较上年增加3200多元。“老百姓是纯朴勤劳的,他们期盼富裕,‘增收\’才是硬道理,烤烟这项产业在剑阁大地、在老百姓心中已经根深叶茂了!是脱贫解困的好产业。”副县长张晓军欣慰地说。
规模种植的剑阁模本
大地之脉,群山之间,一块块高标准烟田蔚然相连;一条条平坦的机耕路纵横交错,沟渠四通八达;密集型烤房群、育苗大棚错落有致……在剑阁大地上,现代化农业生产与原始的自然生态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魅力图景。
“我们要打造烤烟产业的航母!”剑阁县剑门关镇党委书记梁赛指着眼前成片的烟地自豪地说。今年,该镇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烤烟种植已达到3210亩。
村民刘友海原来种了6亩烤烟,分散在山上山下好几个地方,一家人起早贪黑,很辛苦。“今年,我在烤烟产业园区内连片种植,机械化操作,既轻松收入也高。”
“现在种烟比以前轻松多了。”城北镇亮垭村村民张正和说,烟苗在育苗工场里统一培育,耕地有机耕专业队,搬运有运输专业队,以往最头疼的烟叶病虫害防治也有专业人员负责。碰到任何技术难题,只要打个电话,专业技术人员就会很快上门服务;遇到天灾,还有补贴。
“目前,全县烟区建立了烟叶种植‘两头工场化+中间专业化\’生产服务体系,降低烟农劳动强度,提高烟农收入。”剑阁县烟办主任高峰告诉记者,“两头工场化”指一头工场化育苗,一头工场化烘烤;“中间专业化”指育苗、机耕、栽培、植保等中间环节都有专业化服务队帮助、指导。
近年来,剑阁县还建立了完善的“提供烟苗——培育技术指导——收购统销”的一条龙合作机制,老百姓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烟积极性大大提高。
如今,剑阁县烟叶生产基本实现了统一供种、统一供苗、统一机耕、统一植保、统一烘烤、统一分级,促进主要烟叶技术标准化、主要劳动过程机械化、主要业务操作专业化,全面提高了烟叶生产水平。
为推动规模化种植,近年来,剑阁大力发展烤烟百担组、千担村、万担镇、50担以上专业户,大力实施“万亩烤烟高产示范带”工程,片区面积已占总面积的80.5%,大户和业主经营比例占全县种烟面积的83%,产量占全县总产量的86%,烤烟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格局基本形成。
“同时,以烤烟种植为龙头、常规作物为辅助、养殖业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普安镇党委书记罗剑中看到了现代烤烟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该镇正通过烤烟种植项目带动,核心示范区内的果蔬、畜禽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观光体系建设,农村生产、生活面貌将彻底改善。
推动农业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与二三产联动发展,使产业间相互配套,这样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在剑阁的烤烟生产领域萌芽。
2016年,剑阁继续推进规模化种植,逐步淘汰烟叶收购计划1000担以下的种烟乡镇,重点打造烟叶“百担户、千担村、万担乡(镇)”规模化工程;进一步整合站点资源,整合取消收购量偏小的收购点;进一步优化农户,鼓励5亩以下的种植户向10亩以上发展。通过优化生产布局,户均种植面积达到13亩左右,适度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率达到80%以上。
“目前剑阁已成为四川省第七大烤烟生产县。下一步剑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建成全省烤烟基地和主料烟基地县,实现产量30万担、产值3.6亿元、税收8000万元以上,使烟农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剑阁县烟办相关负责人说。
夯实基础的剑阁读本
烤烟产业要发展,夯实基础是关键。
2015年,剑阁县加大了烟叶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在烟草行业没资金配套的前提下,县政府投入600万元,配套烟用农机135台;投入300万元,新建烤房200间,为烟叶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防天灾,剑阁县烟叶主产区建起6个冰雹和大风天气监测预报防控点,利用移动发射车和防雹火箭炮等新型设备,有效减少恶劣气候对烤烟生产的危害。
同时,为更好地夯实基础,该县建立“烟基”管护机制。建立短信平台服务机制,县烟草公司与移动、联通、电信部门搭建短信服务烟农平台,指导烟农技术。建立烟基管护机制,县政府按实现烟税4%作为烟基管护资金,用于烟水、烟路、烟房、烟机进行维护管理,使其发挥作用更好,确保了烟农的利益。
剑阁县烟草专卖局局长母明新告诉记者:“烟草行业在全县烟区投入的烟叶基础建设资金7.5亿元,建设烤房9438间、微水池2568口、668口山坪塘、163805米管网配套。同时,建设了5处提灌站、82192米沟渠、10处机井、8处烘烤工厂,并进行了25404亩烟地整治、配备烟用农机具5384台和585679米烟路整治,彻底改善了烟区生活生产条件,夯实了烟叶发展基础。”
2016年,剑阁县计划投资3.52亿元,烟草行业投入1.62亿元,县政府投入1.9亿元。主要用于建设木马、武连烟叶工作站点2个;建设一处杨家河水源性工程,大力实施土地整理、机械化作业、烤房改造等烟基建设。
品质提升的剑阁路径
产量上去了,如何保证烟叶品质?
记者来到剑阁县普安烟叶基地单元时,普安烟点点长魏俊永正在育苗工场忙着“督工”。2016年育苗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合作社正在抓紧时间进行场地整理、喷雾消毒。魏俊永怕工人操作不规范,影响了育苗质量,一有空就过去盯着。
“育苗场地准备的工作重点是严格消毒,从源头控制病虫害。清洁的育苗环境有利于减少烟苗病虫害。虽然前期费了力气,但对培育高茎壮苗很有好处。”广元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烟叶中心主任陈立平补充道。
在乘车穿行于普安基地单元途中,剑阁烟办副主任罗晓峰告诉记者,这片农田属于轮作区,两年后才会再种烟,通过科学轮作和土壤管控,土壤的生态特色进一步凸显,更有利于培育特色烟叶。
那么,剑阁县近年来的烟叶品质、等级纯度有很大的提高,如何做到的?
剑阁县烟办主任高峰说,主要是改变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一方面提倡采用大量牛、羊粪通过堆积发酵处理后使用,另一方面可利用秸秆(玉米秆为主)还田,此外还可以利用冬地种植绿肥(主要以豌豆为主),这样才能确保有机肥使用到位,土壤结构才能得到有效改善,烟叶升级上档的目标才能实现。
除了彻底形成保护,剑阁烟业还多举措防止极端气候对烟叶的伤害。
为防出现降水偏少、持续干旱气候,剑阁县烟办加强与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的联系,实行24小时气象应急保障,掌握烟区未来旱情发展趋势,发现降雨云团立即实施高炮作业,充分利用人工降雨这一科技手段有效缓解烟区旱情,努力减少烟农损失。
为种出更好的烟叶,种植队伍建设必不可少。
剑阁县烟办每年都对残疾烟农和职业烟农进行一次集中培训,让他们全面掌握烟叶生产全过程的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同时,剑阁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带动作用,坚持技术培训走在农时前面,实行站点技术员分片包户,以层层培训的方式对广大烟农进行技术培训,让广大烟农掌握技术要领,达到了“知政策、掌技术、提收益”的良好效果。
此外,该县专卖局(分公司)聘请省内外烟草专家到乡镇巡回讲课和办培训班,聘请省内烤烟主产区技术员到该县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等。到去年末,累计为种烟乡镇、村组培训技术人员40余万人次,90%以上的农户已基本掌握烤烟生产关键技术,乡镇、村组干部成为烤烟生产技术骨干,形成了县、乡镇、村、组四级技术人才网络体系。
近年来,剑阁县紧紧围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思路。从育苗、移栽、田管、采摘、烘烤、交售六个环节服务环环到位,提升烟叶标准化生产程度,使烟叶内在品质、等级纯度大大提高。2015年,剑阁烟叶均价达到了21.59元,比2014年增加了0.67元。川渝中烟等五大企业与广元市烟草公司签订“共建基地单元”协议,把剑阁县作为企业联办的烤烟生产基地,实行定点定样收购。
基础支撑产业,发展铸就未来。2016年,剑阁烤烟将按照“质量重于数量、信誉重于效益”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山区特色烟叶品牌, 剑阁烤烟踏着现代烟草业开启的新路径,为农业大县增加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常炳文 闫新宇)
新闻推荐
近日,四川广元市供销社在青川县召开电子商务发展工作会议,广元市供销社主任毛延富、市邮政管理局局长李茂泉出席会议并讲话,青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国辉致辞。今年以来,广元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