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建助力 提速脱贫奔小康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13 09:23 大字

青川“党建扶贫”工程见成效

□冯小刚 特约记者 王生伟

12月10日,气温骤降,寒气逼人,但青川县红光乡红新社区的香菇大棚里却热气腾腾,香菇种植户王显其正忙着采摘冬菇,他高兴地说:“党建扶贫真是给力,要不然我家不会发展起这16000多袋香菇,年均收入5万多元。”

2011年底,青川县实施全域“党建扶贫”工程,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全部投入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一线,加快提速贫困村向 “小康村”转化。

“五联五帮”到一线

在马公乡锅坛村周友云家堂屋墙面上,一张黄底红字的“帮扶连心卡”很醒目,青川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强海英及县级帮扶部门、马公乡党委、锅坛村党支部结对帮扶的党员干部姓名及帮扶职责一目了然。强海英帮助周友云发展银杏套种柴胡5.5亩,并在农闲时联系务工渠道,夫妻俩年收入8万元以上。

青川县委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为组长,县级帮扶部门、项目乡镇党委书记、项目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四级联动”扶贫工作组。3年来,39名县委常委、党员副县长担任19个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乡镇扶贫攻坚工作组长,180多名县级帮扶部门、乡镇、村(社区)党员干部为成员,投入扶贫攻坚第一线。

按照“五联五帮”工作机制(即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村或社区、帮助建强班子,联系一名村社干部、帮助培训提高素质,联系一名党员、帮助带头致富,联系一户贫困户、帮助脱贫致富,联系一名农民工、帮助法制辅导),86名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联系86个村(社区),帮助完善发展思路、规划270多个产业项目、培养村级后备干部310多名、帮助127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第一书记”打先锋

“3年来,村党支部坚持县委确立的 ‘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障\’特困村帮扶工作思路,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统筹推进基础设施、生态产业、人居环境、社会治理、党建工作综合扶贫攻坚,全力打造出幸福美丽新农村......”今年青川县第一轮特困村扶贫工作总结表扬暨第二轮扶贫工作启动大会上,红光乡副乡长、小荊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欣向县委报告。

2012年初,为加强首轮10个特困村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力量,县委面向全市公选了10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兼第一书记,与其签订了3年帮扶责任书,规定3年内不调动、不调整,3年后帮扶任务不完成不脱钩。在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10名驻特困村副乡镇长各展其能,竞相比拼,加快推进特困村脱贫转化。姚渡镇副镇长、王家村第一书记唐映勇连续奋战2个月,建成600多亩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打造出川陕甘三省交界处生态产业亮点村。

3年来,特困村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和支撑,实现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工作“双赢”,共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致富能力强的党员近100名,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应急抢险突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为群众办好事1070多件。(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七步议事法”催开马村幸福花

俯瞰马村。□白钟梅王生伟12月15日,笔者一行走进青川县白家乡马村,惊喜于这个“贡米”之乡的华丽嬗变:高大的河堤巍然屹立,护卫着村庄的安宁;洁净平整的水泥路取代了曾经凸凹不平的村道;“贡米园”假山...

青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青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