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青川:“五位一体”的生动诠释
■柳桂华天府早报记者丁宁摄影方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概括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在川、甘、陕三省结合部的四川省青川县,近年来抓住灾后重建的大好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兴县、艰苦奋斗、富民强县”的总体思路,着力建设“生产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全面构建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实现了青川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跨越振兴之路。铺开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美丽画卷。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6.9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5亿元,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亿元,增长13.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1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7478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18元,增长15%
三大目标
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
“生态引领”追赶跨越
2011年3月,刚刚上任的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认为:青川的生态资源丰富,青川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出路也在生态。
在深刻分析了青川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后,青川县牢固树立“生态立县”的理念,致力“为民为实事,追赶促跨越”,2011年4月,青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提出了“三大目标”,那就是:通过3至5年的努力,把青川建成“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并提出要把青川建成“生态青川、美丽家园”。
针对青川的县情,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以人为本、生态立县、艰苦奋斗、富民强县”发展思路,坚持“产业支撑、基础先行、改革创新、改善民生、党建保证”五大举措,全面推进青川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振兴。
“三大目标”的新鲜出炉和“生态青川、美丽家园”的响亮提出,吹响了“生态兴县、富民强县、统筹发展、追赶跨越”的集结号。
苦干实干
——“几何三角”铿锵前行
从地图上观其地理位置,青川是川、甘、陕三省毗邻的“几何三角形”中典型的边角地带,缺乏区位优势,长期以来,受交通等“瓶颈”的制约;频繁的暴雨、洪水和“5·12”地震灾害,更让青川雪上加霜,青川发展裹足不前,举步维艰。
青川人在“5·12”地震后勇敢地喊出了“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的标语。青川人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在震后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很快建起了美丽的新家园。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三大目标”,按照“突出项目,壮大产业,加快发展”的主基调,开启了“生态兴县、富民强县、统筹发展、追赶跨越”的新征程。
在竹园经济开发区,记者看到,这里塔吊林立、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一派繁忙景象,新建成的黄沙“浙商产业园、塔坝生态医药产业园、碑垭新材料产业园”规模宏大,已入驻园区的20多家企业,生产经营红火,购销两旺。园区企业一老总王修海告诉记者:“我们企业经营的‘环保再生资源利用示范项目\’去年产值达1.2亿元,计划2014年产值达1.8亿元。”
竹园经济开发区居委会副主任李歆谦告诉记者:“竹园经济开发区规划占地21.5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12.15平方公里,黄沙、塔坝、碑垭三个工业产业园占地就达2000亩,产业园区目前有来自浙江、山东、重庆、成都等地的企业28家,规模以上企业15家,2013年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10.15亿元,2014年,园区的企业比上年增长20%以上。”
青川认真贯彻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和广元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在城镇布局上,该县以“一轴串两心、三线带六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重点突出县城行政中心和竹园经济中心主体地位,统筹推进青溪、三锅、关庄、沙州、木鱼、姚渡等重点集镇加快发展,科学构建“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
在产业布局上,青川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和低碳经济,建好“川浙合作产业园”,全力打造竹园经济开发区、青溪石材加工区,积极推进木鱼、孔溪、三谷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一园两区三基地”齐头并进,与此同时,还集中打造了“孔溪乡小企业园”,初步建成了以矿产品加工、医药制造、特色建材、特色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板块的工业发展体系。县上还从2011年起,每年实施70个大项目,逐步走出了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青川新材料产业园、石材产业园基本建成,小企业创业园、食品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入园企业11家,园区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县亿元企业达到6家,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8家。2013年,青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5亿元,增长20.5%。
生态工业加快发展。青川县分管工业的副县长张国辉告诉记者:“2013年,全县新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户,达到32户。新培育亿元企业2户,达到6户。中哲、青云上锰业等一批企业完成技改扩能。”
在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推进“两化互动”的同时,青川县加快发展生态农业。
六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名优绿茶、绿色山珍跨入亿元产业行列;风景银杏实现农村居民人均50株目标;木本油料新栽植核桃3.2万亩、山桐子2万亩;有机水产产量实现1.57万吨;生态畜牧健康发展。“青竹江娃娃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县国家地标产品达到6个,“唐家河蜂蜜”获农业部地理标志产品称号;新增有机产品5个、省名牌产品3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建成农业科技示范片4.92万亩、高标准农田1.3万亩,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生态旅游全域发展。青溪古城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县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加快推进,启动荞鱼洞旅游综合开发规划。星级农家乐达到147家,旅游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70元。全年共接待游客25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3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5.2%。
现代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金融业健康发展,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引进小额贷款公司一家;全县存贷规模突破100亿元,其中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亿元。
城乡建设成效显著。全县交通运输、金融、通信、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健康发展,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7亿元,增长15.3%,出口创汇405万美元。
基础设施显著提升。广甘高速、乔木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实现了1小时到市目标;县客运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农村公路140公里;县城棚户区改造、木牍公园等项目基本建成,人民公园、银杏公园、感恩文化墙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6.1%。完成地质灾害治理能力平台建设,治理地质灾害隐患点102处。全面完成农网改造,城乡环境明显改观。竹园镇及三锅民兴等6个村被评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沙州镇及青溪堰坪等6个村被命名为省级卫生镇、村。建成桥楼现代农业园区和乐安寺通坝新农村综合体,建成29个生态小康新村、34个示范新村、13个新村聚居点。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6.9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5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4亿元,增长13.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18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17478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6218元,增长15%。
青川步入了规范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民生为本
——系列力举富民惠民
近年来,青川县实施了一系列富民惠民工程。“白血病患者救助”、“火灾事故救助”、“因病返贫干部救助”、“贫困儿童救助”等“十大救助制度”,救助政策涵盖了因灾、因病致贫和就医难、上学难、生活难等方方面面的困难群众。自2011年实施以来,仅此一项县上就直接发放救助资金3016万元,惠及群众3.4万人。
如果说青川县实施的“十大救助制度”是对困难群体的“救急、救难”的话,那么,“银杏富民”工程则是该县实施的普惠于民的治本之策。
自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开始实施“银杏富民”工程,倡导“一人10株银杏树,十年就成富裕户”,让青川百姓家家户户在山上建起了“绿色银行”。
青川县政府办主任李波说:近三年来,县上实施的“十大救助”、“银杏富民”、“十件实事”等工程,真正实现了富民惠民安民,全县干部群众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管理创新
——社会建设活力倍增
在县城乔庄,记者每走一段都能看到,墙上张贴的“十二户卫生联洁”制度,“十二户治安联防”、“十二户救助联帮”、“十二户文明联创”等制度。记者开始不明白什么意思,为什么是“12户”,而不是10户、8户、20户呢?青川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张黎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含义。原来,这是青川县创新社会管理推出的新招。
随后,张黎详细向记者介绍了由公安部门负责实施的“十二户治安联防”制度的具体内容,按照“就近就亲”原则,由相邻的12户住户组成一个联防组。由联防组成员推选1名热心治安工作、有较强工作能力的户主任户长。以户主为核心,组织相邻住户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负责治安巡逻、矛盾纠纷化解及联防组日常工作。
“十二户”联动机制中,各联动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制定实施值班交接、职责任务、监督措施等工作制度。每个小组推选1名联带组长,每月确定1户联带中心户。联带中心户负责组织开展产业技术培训、信息共享等服务,并协调联带小组内用工情况。联带小组实行大户带动制,由小组成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确定产业发展示范户,通过示范户带动其余11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十二户联动机制\’非常符合青川实际,不仅体现了干部群众的意愿,切实解决了城乡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更提升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文明道德修养,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剑说。
“活乡强镇”是青川县创新社会管理的又一举措。为夯实基层基础政权,强化乡镇职能职责,县财政每年给每个乡镇划拨15万元的矛盾化解基金,给每个特困村15万元的产业发展资金。强化了基层基础,乡、镇、村、社各级都展示出前所未有的抓发展、促跨越的生机与活力。
政府自身建设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关键。青川县始终坚持建设“勤政型、服务型、实干型、廉洁型”政府,要求干部牢固树立“政治清明、工作勤奋、真心为民、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积极在广大干部中开展“富民、惠民、安民”党建主题教育活动以及党员在单位和所在社区“双报到”志愿服务活动等。与此同时,在广大群众中开展“五讲”教育,2012年开展了“首届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大大提升了公民道德素质。
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行政效能显著提升。“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面建成。强化“两集中两到位”,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行政审批更加便捷。大力推进政风行风评议及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等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正是因为青川创新社会管理,青川的政法维稳、安全等工作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县”。
五位一体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美丽青川”巍然崛起
如何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青川县以实际行动和出色的业绩作了生动诠释。
记者来到位于青川西北部的国家级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一群短尾猴在硕大的树丫上翻越欢跳、嬉戏玩闹,一批批的游客在忙着拍照,好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图”。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占地63万公顷,有1100多种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有3100多种植物在这里茁壮生长,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和“生命家园”。去年,唐家河成功创建为国家4A景区,成为青川“生态文明”的一大亮点。
在离青川县城60多公里的青溪镇阴平村,记者看到一幢幢新貌别致的小洋楼掩映在绿树丛中,一个个小果园里硕果压枝,生机盎然。青溪镇党委书记杨金军告诉记者:这个村30多户家家户户都开办了“农家乐”,家家户户生意都很红火。阴平村是青川县2011年就建成的“全国生态文明村”,是青川众多美丽乡村的缩影,也是青川县委、政府近年来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生态青川、美丽家园”的代表作。
按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不断优化环境质量。大力实施“绿色增长”工程,县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12㎡,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1.5%,绿地率、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
生态创建成果丰硕,生态文明建设再谱新篇。2013年,青川成功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省级卫生县城通过复查验收,青溪镇被命名为全市首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达100%。城镇和农村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为9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60%。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扎实推进,新造林14万亩。
青川以生态优势为依托,坚持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之路,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生态县、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创建省级生态乡镇20个、生态村40个。2012年,青川成功创建成“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先进县”。“我们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饭碗\’、‘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我们不仅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有了绿水青山,才有永续利用的金山银山。\’”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的话语掷地有声。
新闻推荐
日前,四川省扶贫办和京东签署了《全省***招工合作启动方案》,3月16日在苍溪县的招工会则是四川省最先启动的首批15场招工活动之一。据了解,京东西南分公司将在苍溪县、青川县推进首批次扶贫招...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