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乡如何变成了“金坝子”?
□赵蕾 唐丽 本报记者 许静
青川县石坝乡,曾经是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十大特困乡之一。“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得这里雪上加霜:全乡582人遇难,农房全损。震后,大小滑坡持续不断,河床被抬高了五六米,每到汛期,老百姓“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如今,石坝乡变了模样:村民们住进了安稳又漂亮的新房,还发展起了生态农业,日子越过越滋润。
是什么让石坝乡“点石成金”?
曾经生活在山洪威胁下
隆冬时节,记者从广元出发,在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达石坝乡五一村,顿时眼前一亮——一排排新房整齐划一,白墙、青瓦、红线,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一幅水墨画;不远处的一块石碑上写着几个大字:“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记者向村民打探石坝乡这几年有哪些变化,村民何国义快人快语:“以前我们家就住在山后头,娃娃上个学要走七八里山路,每天天不亮就出发,天黑了才能到家,要是遇到下雨,路不好,还要大人背着去上学。现在好巴适,出门就是大马路,你说变化大不大?”
“关键是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东躲西逃了!”村民何长跃说起一件至今都让他后怕的事:2012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他正在院子里推磨,忽然看见山上有点松动,赶紧跑到屋里将小女儿抱了出来。刚一出门,一块水缸大小的石头就从山上飞到堂屋里,房子被砸出一个大洞,所幸没伤到人。
山上原住有142户、418人。青川县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周军告诉记者,每到汛期一下雨,石坝乡就有数百人需要临时安置,老百姓苦不堪言,政府也是“压力山大”。
出路只有一条:避让搬迁。
如今搬进80多平方米新房
“拿着1万3千块的避让搬迁款能搬到哪里去?”村民们找政府诉苦:搬迁款租房子都不够啊!
转机发生在2011年,省国土资源厅批复,青川县石坝乡土地整理项目准予批准实施。
能否将土地整理项目与地灾避让搬迁结合起来?经过论证,答案是肯定的。
广元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刘彬列出了三大好处:土地整理项目经过了专业地勘队伍科学选址,远离地质灾害危险区;连片规划集中安置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和搬迁成本;两个项目联合申报,缩短了报批时间。
第一步是选安置点。周军说,普通的土地整理的评估只要达到规定坡度就可进行,但与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相结合就必须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为此,他们专门请来了地质队,从地质灾害类型、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气象水文条件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最终选定了青龙村青岗坪作为安置点。
第二步是实现项目的结合。所有的基础设施均由项目资金建设,农房实行统规统建,建好之后,只向农户收取成本费用。
“路通了、环境也美化了,我住进了83平方米的房子,每平方米只收了720元,扣除政府的补偿款,我就只用了4万多。”村民何长清开心地说。
2012年底,35户、143人欢欢喜喜搬进了新家。
石坝乡党委书记王维锋带着记者走进了青岗坪安置小区。“我们坚持的是‘减少硬化、增加绿化\’,尽最大可能恢复生态系统,靠近山脚和地势不平的地方都保留了原有的林木,在公共绿化区植入了桃树、银杏,等到春暖花开时,这里就是一个大花园!”
“一点三园两分地”解决生计
住进好房子,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又一道考题。“在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考虑到了生产和生活的结合,在开发出了20多亩宅基地的基础上,又整理出了两百多亩的耕地发展产业。”王维锋说,该村实施的是“一点三园两分地”的思路:即建成一个居民安置点,建成150亩核桃产业园、3000窟长毛兔示范园和100亩桃园,实现户均两分蔬菜地。“具体来说就是采用核桃树下兼种紫花苜蓿,饲养长毛兔,将兔粪用于沼气池,最后再用于培肥土地,既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又实现能源的再循环,就地解决了农户生计问题。”王维锋说。“盖房子我向银行贷了2万多,去年就基本还清,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了!”何长清家去年养了70只长毛兔、6头生猪,一年的收入达到了5万多元。
据王维锋介绍,经过一年的努力,五一村村民收入已经实现了翻番。未来两年,产业发展起来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1万元,超过全县平均水平,“那个时候石坝子就会变成名副其实的金坝子!”王维锋充满期待地说。
新闻推荐
●行走30厘米宽鸟道●手持APP导游●品广元美食美景6月10日,广元市政府发布消息,“2014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将于6月25日-7月3日在广元市举行。作为四川旅游最为重要的盛会之一,每届文旅节都为全...
青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青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