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赴使命 记广元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

广元日报 2020-04-03 00:57 大字

本报记者江涛

逆行出征时,还是寒冷冬日;胜利凯旋时,已是春暖花开。

1月28日,广元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25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武汉。离别家乡67个日夜后,4月3日,他们将回到故乡。

救死扶伤有大爱

53天!他们是最早出征,也是在武汉战斗时间最长的一批广元援助湖北医疗队。

武汉红十字会医院!这所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1.5公里,是武汉最早确定的七家发热病人定点收治医院。广元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一直战斗在这里,是广元三批医疗队中救治任务最重的。

队长曾茄告诉记者,“在武汉的53天时间,全体医疗队员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护航,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今天终于可以向家乡人民报告,打胜仗、零感染,我们不负所托不辱使命,平安回家了。”

曾茄说,广元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及其他医疗队并肩作战,共收治病人近400人,其中一半都是重症患者,很多都是老人。“我永远都忘不了,我们刚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时,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热泪盈眶的样子。”

到达武汉第二天,四川第一、二批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红十字会医院。广元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迅速行动,配合省队用3天时间完成通道改建,7天完成重症病区改建和流程及规范的制定。

医疗队25人分配到武汉红十字会医院2个重症病区和2个普通发热病区工作,刚开始医疗条件和物资有限,医疗队员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兼职护工,最多的时候一晚要搬20多个氧气钢瓶。治疗中,他们的医术得到病人和同行的认可,目前已在核心期刊发表新冠肺炎相关论文3篇,受国家级表彰一人、省市表彰十余人。

医者使命动人心

病区很安静,这里没有硝烟,却是殊死搏斗的前线;这里充满危险,也发生了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一句话,让医疗队的赵英明成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她说:“我只是千千万万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的普通一员。大家都在忘我奉献。”在武汉,赵英明不畏风险给患者擦拭翻身,照管吃喝拉撒,帮阿姨梳头,带大叔跳健康操,阿姨拉着她的手说,“看到你,就像看到我女儿。”赵英明说,医生就是这样,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武汉患者小文给曾茄写来1200多字整整4页的感谢信。小文说,你们就是天使,我真心感谢你们。

在防护服上写下“感恩驰援,武汉加油”的罗振宇说,我们历经“5·12”汶川特大地震,当年你们用爱包围四川,现在我们用爱治愈武汉。他跪在地上护理病人的一幕让人泪目。

告诉儿子自己去武汉打怪兽的勇敢妈妈魏燕,在武汉期间得知母亲重病需要手术,依然坚守岗位。得知医院已安排好一切,她说:“感谢医院帮我照料,我有我的职责和使命。妈妈,女儿回来就来陪你。“

历经过非典和地震的李雪是一名老兵,她注重患者心理疏导,即使上班不能喝水说得口干舌燥也坚持。她说,治病也要疗心,病人有信心恢复也更快。她照管的患者发来短信:“谢谢你,我爱你,我爱你们所有的医护人员。”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刘瑛在日志中写下“每当我‘全副武装’走入病房,就好像带着枪走向火线的战士,战疫必胜。”

长期穿防护服的苟莉过敏十几天依然工作。她说,过敏不算啥,我们是来救命的。

一位患者告诉王会明,“即使在这么多穿着防护服的人里,我也能认出你。”王会明感动地说,这就是可敬可爱的武汉人民。

伏籽桥在日志中充满深情地写道,“武汉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深爱这片我们战斗过的土地。”

曾茄告诉记者,回到广元,除了陪伴家人遍尝家乡美食外,医护人员还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带着这份感动与感恩,投入日常工作,“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我们不需要歌颂,我们只是带着医生使命做了我们该做的事。”

新闻推荐

编者按 ■

由中共广元市委宣传部、广元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广元市发改委指导,广元日报社主办的“广元首届财经风云榜”大...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