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骨”引领“三变”活源 多元发展 昭化区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
杜非
近年来,昭化区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决策部署,立足川北盆周山地实际,积极推动农户可持续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经营机制变革,通过“壮骨”引领、“三变”活源、融合共享、模式再造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壮骨”引领
着力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着力在组织人才、资金及政策等方面汇聚力量,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自我发展能力。
组织人才“壮骨”。探索“村党支部+产业扶贫党支部+驻村帮扶党支部”合建党总支的模式,力推村支部书记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实现合建党总支、村支部书记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村村全覆盖。坚持选优配强村干部,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学”、课堂与现场“结合学”、测试与操作“互促学”、外行与内行“结对学”等方式,培育乡、村“剪刀干部”400余人,充分发挥出人才对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整合投入“活血”。2016年以来,区财政整合资金8110万元,按照每个贫困村2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及50万元特色产业园建设资金、每个非贫困村20万元到30万元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资金的标准,扶持全区21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撬动企业及社会资本5000余万元,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
政策扶持“强筋”。围绕园区规划、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土地流转、基础建设、产业服务及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落实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土地整理、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及农村土地整治中新增耕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及使用等21条政策措施,扎实推动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我建设、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三变”活源
充分释放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活力
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宝,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权赋能,推动农村改革由过去的“裂变”转向“聚变”。
全面推进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在全面清理村集体经营性、非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及落实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的基础上,将村集体经营性、资源性资产折算成股份量化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覆盖组建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或股份经济合作社,让集体资产有主体经营,让农民真正成为集体资产权益享有者。目前,全区清理经营性资产1.37亿元、资源性资产182万亩,组建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6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142个。
创新财政投入资金股权量化。对投入到村的特色产业扶持周转金、生产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支农资金和社会援助资金折算成股,按一定比例分别量化到村集体、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并向贫困户适当倾斜。柳桥乡普子村将财政投入资金100万元按1:2:7分别量化到贫困户、村集体及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用于发展核桃、中药材产业,实现了农民与村集体共赢。
积极推进集体产权有序流动。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建设,组建了广元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昭化分中心和29个乡镇服务站,落实了村级信息员,着力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为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提供动力和保障。
融合共享
与时俱进发展村集体经济新业态
立足自身资源与地缘优势,突破传统单一发展模式,因地制宜选择村集体经济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
盘活资源创收。通过优化资源盘活存量、挖掘资源做活增量等方式,让“沉睡”的资产资源“活”起来。沙坝长梁村出租旧村委会、集体土地,年收入超过1.5万元;白果乡山溪村整合财政扶贫资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帮扶部门捐赠资金筹建标准化养殖场,采取竞拍的方式对外招租,2018年全村人均分红100元。
为农服务创收。通过兴办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超市,探索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村社区物业管理等,开展农资供应、农机耕作、农村劳务中介、农村电子商务、社区绿化管护、卫生保洁等农村专业化服务增加集体收入。陈江乡紫金村组建耕艺农机专合社,为全乡及周边乡镇提供机耕、机收服务,年服务收入逾12万元。
产业发展创收。依托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补助等资金扶持,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流转土地及林地等,统一配套水、路、渠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标准化大棚、圈舍等农业设施,采取反租倒包、招商发包、自主经营等多种经营,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等项目增加集体收入。目前,全区建成村集体经济产业园371个,并全部实行反租倒包和招商发包经营。
新型业态增收。充分挖掘本村资源,通过入股、参股、合资等形式,兴办休闲旅游型、加工增值型、网络营销型、新型能源等各类经济实体。朝阳乡灯杆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装机21.2kw,日均发电80至110度,年均增收2万余元,被群众誉为“屋顶印钞机”。
集体自建项目增收。积极承接村内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或将政府投入到村的财政支农资金、涉农项目资金采取“补改股”的方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资本市场化运作来发展集体经济。射箭乡丁角村积极利用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开展村内小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六化”行动统一配送建筑材料,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模式再造
探索创新村集体经济和农民共同发展新模式
坚持把增加农民收益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又分好“蛋糕”。
紧密利益联结。采取租金保底、“租金+分红”、贫困户量化股权分红保底等利益联结方式,实现村集体、业主和农户的多方共赢。明觉镇前锋村与天叶农林公司合资建设银杏种植加工园,公司分第1年、第2年、第3年及以后年度按投资额的6%、7%、8%向村集体保底分红;陈江乡雷鸣村蔬菜产业园在土地租金保底的基础上按蔬菜产量0.2元/kg向村集体分红等。
创新收益分配。为了让集体经济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创新集体收益“42211”分配模式,即:40%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用于全体成员按股分红,20%用于改善村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农村公益事业,20%作为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0%用于扶危助残济困,10%用于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工作报酬,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合理分配。
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全面加强集体经济发展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四议两公开”“村财乡代管”等制度,采取村民代表大会、董事会等方式对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进行评估,发挥村廉勤委对项目建设监督作用,严格管理村集体资产,规范使用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广泛惠及农民群众。
(作者系昭化区委副书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雪洋)25日,记者从南河街道办事处获悉,该街道扎实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宣传垃圾分类理念,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