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出新天地易来新生活 广元市以“四化四好”模式高质量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

广元日报 2018-12-03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曾媛王梓菡

广元市是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坚持战略部署“扣扣子”、责任履行“担担子”、任务落实“钉钉子”。保留设置了独立的以工代赈工作部门,进一步加强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力量。

如何实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四个好”目标?广元市探索形成了“突出差异化搬迁规划好、坚持规范化建设住房好、推进多元化发展产业好、培育文明化新风生活好”为主要内容的易地扶贫搬迁“四化四好”模式。

突出差异化搬迁规划好

着力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功能

在原“十三五”规划99267人基础上,通过多轮摸排核实,广元市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新增10081人。在此过程中,符合搬迁条件、愿意搬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搬尽搬”推动了易地扶贫搬迁的进程。

践行“美丽广元、宜居乡村”理念,广元市打造出了幸福美丽新村升级版。突出“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特色,凸显“依山就势、错落有致、相互穿透、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川北山区田园新村风貌,着力拓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功能,建成有不少景观化、田园化、生态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

全市在科学选址、综合治理、破解用地难方面下足硬功夫,同步出台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搬迁住房选址指南》和《搬迁住房设计指南》,采取“五指并拢、重拳出击”办法,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统筹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态文明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污染治理,保障安置点群众便捷出行、幸福生活。并通过集中流转土地、闲置土地利用和自主调剂置换等方式,有效解决搬迁户在迁入地建房用地难题。

2016年以来,全市共建设5户以上集中安置点497个,搬迁安置7453户23332人。搬迁户集中流转土地、闲置土地利用和自主调换土地达到1.12万余亩。

坚持规范化建设住房好

严格执行住房建设“一套图纸、专人放线、工匠施工、包村监管、统一验收”的流程

不求“高端大气上档次”,但求“舒适够用无压力”。易地扶贫搬迁中,坚持“严控面积、超标无效”原则,把人均住房面积控制在25平方米以内,确保户均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的政策底线,最大限度避免贫困户建房负债。对五保对象、残疾等特殊困难群众,采取“村委会+贫困户”“政府+贫困户”等形式进行兜底安置。坚决不允许住房续建、盲目扩建加层,在落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过程中,严格实施搬迁计划和具体建房计划,避免因集中建房“刚需”导致拉抬建材、运输、劳务等成本。据统计,每套住房建材成本节省10%左右。

除此之外,严格执行住房建设“一套图纸、专人放线、工匠施工、包村监管、统一验收”的流程,监督建材质量,切实消除安全隐患,确保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

最终,乡镇政府与搬迁户签订协议,约定奖惩条款,严格履行“建新拆旧”合同。对在约定期限内拆旧复垦并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的,按比例拨付最后一笔补助资金,否则按违约处理。2016年以来,全市已完成拆旧复垦及生态修复12079亩。

推进多元化发展产业好

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实现整体就业,促进搬迁群众变成产业工人,支持搬迁群众自主经营找到增收门路

坚持“房随业走”,把安置点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向农业园区集中、农业园区规划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集中,以“连片搬迁+整体就业”、“部分搬迁+个体业主”、“城镇建设+城镇居民”的结构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实现整体就业,促进搬迁群众变成产业工人,支持搬迁群众自主经营找到增收门路,构建农旅相融的乡村旅游格局和农业生态康养基地。

采取开办夜校、农民田间学校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劳动力培训和技能培训。出台《广元市实施资产收益扶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后续发展办法(试行)》,量化“四类”资金股权,将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资金、财政支农和扶贫资金、政府整合的涉农资金、村(组)集体接受的资助捐赠资金等4类资金投入到安置区形成的生产经营性资产全部量化到贫困户、安置区群众和集体经济组织,参股到实施资产收益扶贫的企业、专合社、景区景点、家庭农场、工农产业园、物流集散区等实体,完成资源、资金和农民身份的三大转变。

2016年以来,全市围绕农业产业园区、乡村旅游园区等安置3.4万人,劳务输出2.1万人。实现安置区(点)内有劳力和就业意愿家庭,户户至少有1人就业,无劳力家庭都有政策兜底保生活。

培育文明化新风生活好

建成文化体育场所400余个,为搬迁群众提供周到社区服务

要持续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提升群众获得感、归属感、幸福感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全市制定落实了十大救助制度,切实做好保基本、兜底线工作,让搬迁户尽快融入迁入地生活。激活农村生产要素,在贫困村率先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搬迁户平等纳入迁入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并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将股权适当向搬迁户倾斜。聚焦“四好”新村建设,在推进物质脱贫的同时推进精神脱贫,积极探索文明乡风培育机制,切实增进群众幸福感。在集中安置点和搬迁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组建社区并成立党支部,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为搬迁群众提供周到社区服务。

目前,全市已在312个贫困村启动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1000余搬迁群众通过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实现财产性人均增收1300元以上。广元市已有216个集中安置点建立农村党组织,成立各种协会1300余个,建成文化体育场所400余个,实现服务搬迁群众全覆盖。

新闻推荐

昭化区强化督导检查 压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责任

本报讯(李娜)为确保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考察点位规范达标,连日来,昭化区创文办强化督导检查,扎实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