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联盟发展之路 办小微学校典范

广元日报 2018-06-27 02:02 大字

学校名片

利州区民族小学建于上世纪50年代,学校地处龙潭乡界牌村二组,是一所农村全员寄宿制小学,学校环境优美,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服务范围涵盖了龙潭乡9个村(社区)9700余人,是该区唯一一所民族小学。

学校占地面积7334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657平方米。现开设6个教学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96人,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6.33平方米;生均运动场馆面积12.24平方米。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19人,学历合格率100%。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5人,先后获市、区级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7人。

学校拥有电脑教室、音乐教室、实验室、电子琴室、图书室、师生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各类专用室各1间。并全天开放,经常性使用,均由专职教师规范管理,并做好使用记录。数学科学配备率100%,音体美器材配备率为96.47%,图书室共有图书3009册,生均15.35册;计算机每百名学生拥有10.71台。先进的教学设备,优美的学习环境,为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以人为本突出特色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提升,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遵循“人文关怀,环境育人,和谐发展”的原则,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行民主化、人性化、制度化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更新管理理念,把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校的实际精神紧密结合起来,铸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实现了“整体优化,凸显特色”的阶段办学目标,使该校形成了“文明、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爱生、乐学、勤研、善创”的教风和“乐学、善思、励志、笃行”的学风。学校走上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家长放心、社会好评的良性发展轨道。

坚持教育科研引领,扎实推进教育改革。按照教育局的安排部署,结合践行陶行知赏识教育理念和实施以“1+5”为主导的生本教育改革要求,开展以提升教师为重点的生本研修,构建学校生本教育改革核心团队;推行以学生自主管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核心的生本德育;落实“前置学习(个人先学)—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展示质疑(课间交流)—激励提升(教师点拨)”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

不断加强艺体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充分利用资源,每学期都开设独轮车、口风琴、架子鼓、鼓号队、版画及球类等各类课外兴趣小组,每天认真组织大课间与阳光体育锻炼1小时活动,积极推进体育艺术教育“2+1”项目的实施。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每年选派参加市、区运动会及艺术节,成绩喜人,既丰富了寄宿制学生的校园生活,又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还培养了学生阳光、自信的气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儿童的体育艺术教育,使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更加健康、快乐。

深挖资源打造亮点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形成民族文化特色。针对辖区实际,深入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展开全方位调研,带领学生进农场、入农家、走访现代农业产业园,组织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了校本课程,增加了学生对民族的认知和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了爱国热情,同时激励学生把握时间、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服务贡献力量。

抓好亮点工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学校以“五好”教育为抓手,促进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国学经典教育”为基石,大力推行传统文化教育;以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为载体,有效提高师生身体素质;以“援建方回访”为引线,全面渗透感恩教育……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多次被《广元日报》、四川省教育厅网站、广元电视台、利州区电视台报道。

近年来,学校抢抓发展机遇,以“利州区微型学校发展联盟”为依托,积极搭建教师专业化成长平台,努力探索小规模学校管理方式,科学构建自主课堂模式,精心策划艺体活动,统筹推进教育改革。先后获得广元市文明单位、广元市最佳卫生先进单位、广元市教育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利州区素质教育先进单位、龙潭乡优秀党支部等荣誉称号。面向未来,全体教师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把该校办成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典范而不懈努力!(贯开斌)

新闻推荐

昭化区全面培育“剪刀干部”服务“三农”

6月以来,昭化区卫子镇的镇村两级干部带着一把剪刀齐上阵,来到猕猴桃园区,充当起了农技员。乡镇都有专职农技员,为何其他干部...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