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山村变“新”山村——朝天区羊木镇奋力打造乡村振兴样板纪实

广元日报 2018-06-20 07:46 大字

胡勇文本报记者刘慷张百顺

忆往昔,人们说起朝天区羊木镇新山村,总是会摇头,“新山村名不副实,一点也不新。”

因为这里交通不便,山贫田薄,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曾是全区远近有名的贫困村。

如今的新山村,已挥别昨日的苦涩,叫响了“新山村”的品牌,焕发出了新的容颜。这里邻里和睦、村风文明,民居错落有致,村容干净整洁,产业大发展,村民生活节节高,成了远近有名的文明新村、富裕新村、幸福新村。

从名不副实到实至名归,新山村何以有如此巨变?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新山村,探寻其乡村振兴的嬗变之道。

发力新村建设让村容村貌“靓”起来

走进新山村,一条硬化后的水泥路通向村委会门口,道路两侧整洁干净,成片相连的四季水果产业园里鸡舍星罗棋布,跑山鸡在果园里相互追逐。

以前的新山村远没有今日热闹的景象,206户村民守着几千亩荒地过着穷日子,没有支柱产业,没有集体收入,有31户贫困户,是典型的贫困村。

脱贫,必须从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开始。近年来,新山村对照贫困村“一低五有”退出标准,以扶贫新村建设为契机,硬化通村公路6.6公里、通组公路7.6公里、入户路7.8公里、产业园区道路2公里,道路交通四通八达。修建蓄水池3座,敷设饮水管线7千米,户户饮用上安全自来水。全力打造以村委会为中心的新村聚居点,实施农户包括勾檐座脊、红砖(土墙)外墙粉水、房屋外墙漆饰、新钉山花条、木板门窗刷漆等在内的户办工程,所有农户厨房、厕所功能配套,户建产业小庭园,村民人居环境得到大力改善。由国家电网公司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全村高低压电网进行了全面改造,实现安全用电覆盖。

同时,完成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打造了集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学习培训、综合管理、文体活动“五位一体”的新山村党群公共服务中心,配套建设卫生室、文化室、文化院坝,满足了村级组织活动开展和村民文化体育公共文化服务需要。

精耕特色产业让群众腰包“鼓”起来

“每斤按4到6元卖出,3万袋香菇,产值就达到10万元,比在外面打工挣得多。”看到记者,村里的香菇种植大户赵发银高兴地算着自己的致富账。

赵发银是新山村第一个尝到产业致富甜头的贫困户。通过第一书记杨奇国的牵线搭桥,赵发银种植的香菇在菌种、菇木选择、种植技术上都得到了专业指导,加上夫妻二人的勤劳耕种,香菇产业很快走上了正轨。

除了引导贫困户发展香菇、椴木木耳等产业外,村中还流转了806亩土地种植小水果,栽植了800亩冬桃、葡萄果苗,并在这800亩果苗地上套植了15万株猕猴桃小苗,点播了12吨核桃。

同时,该村进行了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成立了新山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新山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帅扎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农户自愿入社,构建了“1个公司+2个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统一流转的80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

“2016年、2017年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2万元,算上在广元城里开的农副产品直营店等收入,合作社社员人均可分红80余元。”新山村支部书记王思祥说,经过测算,果园人工除草费一年就要花10万元以上。2017年底,合作社在流转的800亩果园里建起150个移动鸡圈,套养跑山鸡2万余只,搞生态种养,草可作为鸡的绿色食料,省去了大笔除草费,鸡蛋和出栏鸡统一由合作社收购及进行订单式销售,为合作社增加集体经济5万余元。

脱贫不返贫,才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新山村正持续探索以四季水果观光为主线,集赏花、摄影、采摘、休闲垂钓于一体发展休闲农业;以林下土鸡新型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助力,结合土特产新型营销方式,发展智慧农业。挖掘“帅扎营”碓窝梁张飞古柏、五指石、骑马石等三国文化,以及新山水库建设文化元素发展旅游业,以文促旅,以旅兴农,农旅文互惠,实现融合发展。

强化村级治理让干群人心“齐”起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也不要金山银山,在河里挖沙卖的破坏性思维大家再也不能有了。”“不能看别人发展什么,我们就跟着发展什么,要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引进龙头企业,要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紧转A3版)

新闻推荐

蜀道大讲堂开讲互联网大数据

本报讯(记者张园)14日,蜀道文化大讲堂邀请到中央财经大学科技与金融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董新义教授,作“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