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村的变迁
何广华本报记者邹贤良
“老何,最近身体恢复的咋样!你家还有哪些困难需要我们解决?”10月26日,昭化区委办公室纪检组长、驻村工作队长熊瑛一行,来到虎跳镇仙山村一社,看望贫困户何坤元。
何坤元一家新修的砖房里外收拾得整洁干净,“我修房子花了8万元,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就补助了7万多元。区委陈书记还与我结成亲戚,逢年过节来看我,给我送钱送物,送生活用品。说起来如同做梦一样,如果不是党的政策,哪有这样的好事啊!”61岁的何坤元满脸笑容。
“仙山村变化大,全靠区委办帮我们绘蓝图,抓重建,引项目。几年来,区委办先后协调各类资金120万元,用于基础建设、庭院经济和产业发展。”村党支部书记熊光富说。
拆迁重建乐了村民
仙山村有173户512人,其中贫困户27户84人,村民们的房屋大都修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且为土坯房,由于年久失修,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开裂和倾斜。
“决不能让老百姓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副市长、昭化区委书记陈正永斩钉截铁地说。虎跳镇作为他的联系点,先后多次来到仙山村现场调研指导,出谋划策。
去年5月起,区委办、虎跳镇抽调干部10余人,组成建新拆旧机动队、搬迁队,分批分组上门宣传政策,做通思想工作,统一调配机械,机动队做工作,搬迁队搬运家具,一户跟着一户拆,一户挨着一户搬。
今年7月,全村173户全部拆完,并按照“就地取材,实用美观,群众为主,体现特色”的要求进行了重建,年底即可全部入住新房,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坐落于仙山村三组的红豆树坪,因有七棵奇特罕见的红豆树而得名,村里在这里建了个聚居点,聚居31户村民,形成了鸟语花香、果木成带、青石路、小流水的特色民居,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像这样的聚居点,仙山村共有5个,安置村民70户103人。
庭院经济靓了乡村
走进仙山村,最吸引眼球的,还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用竹篱笆围起来,种上了葱花蒜苗、青椒白菜等蔬菜瓜果的“微田园”。
“别看菜园小,亲朋好友来了,不用上街就能做几个家常菜招待客人。”正在除草的贫困户王春林告诉记者,他家“微田园”不但种有蔬菜、花卉,还种了100多棵果树,年收入十分可观。
“这是青菜,这是萝卜,那头是香葱和小菜。”看到记者兴致勃勃地观察着“微田园”,贫困户马文贵热情地介绍说,“等到开春了,这里就种些西红柿什么的,一年到头花样不同。”马文贵全家有4口人,以种植粮油作物和务工为主,吃穿都不愁,今年即可脱贫。
驻村工作队大力开展“六化行动”,挨家宣传动员,逐户设计规划,强力推进庭院经济,坚持“群众自己筹一点,帮扶部门捐一点,党委政府贴一点”解决资金,挖掘房前屋后可利用土地,先期发动7户示范户,带动全村村民建设“微田园”,种植时令瓜果蔬菜,既方便自食所需,又美化了环境,还能增加收入,让群众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目前,全村庭院经济已经全复盖,成为村民们的新宠、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
产业发展鼓了腰包
“决胜脱贫攻坚,关键是要想点子、谋路子、找方子,真正把产业发展起来。”昭化区常委、区委办主任付正文如是说。
驻村工作队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充分利用土地优势,坚持长短结合、大小结合、种养结合,走增收致富之路。全村种植冬枣200亩、蔬菜100亩,贫困户辅以小家禽饲养,实现短期增收。
今年8月,区委办牵线搭桥,引进秀丽竹江农业有限开发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麻椒产业基地。麻椒是一种调味品,具有开胃消食之功效,还能增加血管扩张,降低血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村流转土地100亩种麻椒,每亩年租金350元,一年可收租金3.5万元,加上务工收入,全村人均可增收1000元。三年内麻椒种植规模达到400亩,仅此一项,全村人均年收入便可增加4000元。
村党支部书记熊光富感慨万分地说:“经过区委办几年帮扶,全村已脱贫14户58人,明年将全部脱贫。村两委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仗,小康路上绝不落下一个人。”
新闻推荐
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新课堂研讨会在广元市举行推动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报讯(记者涂媛媛)9日至10日,为期两天的全国中小学新媒体·新技术·新课堂研讨会在万达中学举行。副市长吴桂华出席研讨会并致辞。2014年以来,全市按照“市县同步、五化同构”的思路,推进实施以“三...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