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方山村的变迁

广元日报 2017-11-08 01:29 大字

本报记者刘怀英

两年前的方山村,438户1543人中精准识别建卡贫困户有111户389人,其中病残户103户332人。87户建卡贫困户都居住60、70年代的土坯房,年久失修。经过两年来的帮扶,如今走进方山村,以前的破旧土坯危房变成了崭新明亮的川北新居;以前村民挑水吃背水吃,现在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这一切的变化,与昭化区政协机关的精准帮扶密切相关。

安居工程,让村民们住上好房子

10月31日,记者来到昭化区王家镇方山村,所到之处,一派生机蓬勃的新村面貌呈现眼前,在秋日暖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温馨。

见到4社的高占学时,他正在他新房的院坝里晒谷子,近70岁的他患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腰椎盘突出,儿媳是先天性精神病患者,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

“这辈子做梦都没想过会住上砖房,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我还住在土坯房中。”提起房子,高占学脸上乐开了花。

“住上新房的感觉真的不一样,下大雨也不用担心房后泥石流滑坡,门前就是公路,做啥都方便。”2社的高天双提起房子,更是激动不已。他以前的家离新家1公里,因住半山腰,路不通不说,房后是悬岩,一遇下大雨就滑坡。“担惊受怕住了几十年,这下好了,可以高枕无忧了。”按照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他家享受5万元,建50平方米的房屋。搬到新家后,用上了天然气,环境好了心情自然就好了。

石板路、白墙体、小洋房……记者看到,在方山村,除了建卡贫困户和易地搬迁的村民房子面貌一新外,非贫困户的房屋也是焕然一新。

“让群众真正住上好房子,摸底、讲政策、协调土地、选址、建房、搬房等程序,帮扶干部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扶贫工作才能扶到群众的心坎上。”昭化区政协纪检组长、方山村第一书记黄邦杰说。

截至目前,全村新建房122户,改造旧房120户以上,宅基地复耕30户以上,传统村落保护改善22户,改厕、改圈、改厨、院坝硬化、花台、栏杆、门窗等修缮一新。

“住上好房子后,村民自然就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房屋周边环境改善了,村民的好习惯慢慢养成,素质也一天天提升,真正做到了‘四好\’。”方山村党支

部书记张学智告诉记者。

产业带动,村民腰包鼓起来

要想富,找门路。

从方山寺向山下看,一串串鱼塘错落有致,一群群鱼儿在水里时而扑腾时而吃食,好不悠闲。

“鱼塘里共投放4万元的鱼苗,我们探索壮大集体经济。按照‘支部+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新建昭化区方山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我们用土地入股,土地给租金,最后分红。”方山村8社社长陈斌洪告诉记者。

60岁的郑敏洪被公司聘为管理人员,除了自己1.5亩土地入股可得600元,家里3个人分红60元。另外,他的工资按一斤鱼他得0.50元,今年共卖出5000斤鱼,郑敏洪的工资为2500元。

见到7社67岁的社长王维炳时,他正在晒玉米,两层小洋房干净整洁。

“别看他是一个人在家,能干得很。去年一人在家卖了80头猪,纯利润就16万。”7社社长杨银昌告诉记者。

“今年共养了35头猪,已卖18头,我还养了5头牛,挣个10万没问题。”王维炳说。

7社的吴彦江是建卡贫困户,家中经营着一台拖拉机,以前道路条件差,全村硬化的道路很少,拖拉机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现在不一样了,不光是村道、社道硬化了,就连很多入户路也硬化了,路修好了后,拖拉机生意更红火了,他说以后还打算把拖拉机换成卡车,继续跑运输。

让村民感到更高兴的是,佳和中驰农业开发公司投资1.4亿元,在4社流转土地400亩,建立万头种猪繁育场,由村民代养或带动建卡贫困户务工,带动村民致富……

“两年前,这里没有产业,村民靠传统种养殖生活。我们来帮扶后,和村上一起想办法,引进几家企业来带动村民脱贫致富,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项目,让方山村彻底告别贫困。”黄帮杰说。

如今,在区政协领导的联系指导下,方山村坚持***与新村建设突出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推广藤椒、生态黑猪、土鸡鸭、水产养殖、优质粮油等,实现综合治贫,全域脱贫。据初步估算,达产后全村总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户均增收1.5至2万元,其中贫困户户均收入4万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4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万元以上,实现2020年底方山村111户389人全部致富奔康。

新闻推荐

省林业厅公布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名单广元市天曌山景区榜上有名

本报讯(记者杨霞)11月2日,记者从市林业和园林局获悉,省林业厅日前公布了11处四川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广元市天曌山景区榜上有名。评审首批“森林康养国际合作示范基地”,也意味着四川...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