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田园式敬老院——医养结合 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广元日报 2017-08-16 12:33 大字

本报记者肖志元

8月10日,艳阳高照。

走进利州区荣山敬老院,整洁敞亮的环境,丝毫闻不到医院特有的浓重药水味儿,给人一种放松、宁静的感觉。

敬老院里,花草树木长势良好,大朵的紫荆花开得正艳,院子里面的菜圃一片绿油油。老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看电视,唠家常。这个已正式运营五年的医养结合式康养中心处处洋溢着农村五保老人安享晚年的幸福。

2005年,利州区民政局为解决荣山、大石片区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养老问题,利用原荣山镇政府闲置资产成立荣山镇敬老院,对该辖区内老人进行集中供养。“5·12”地震后,因房屋严重受损,在党委政府及民政部门的关心下,投资80余万元,于2012年建成现敬老院并正式投入使用。2013年初,经利州区民政局、荣山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依托荣山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在荣山敬老院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养老+医疗”的农村养老新模式。

医养结合模式守护老人幸福晚年

荣山敬老院与荣山卫生院仅有一墙之隔。该院总占地面积2635平方米,建筑面积1170平方米,床位60张。敬老院设有棋牌室、阅览室等,可供老人们看书、娱乐。

出了敬老院大门能直接到前边的荣山卫生院。在卫生院的康复理疗科,来自大石镇小稻村的罗宇周老人正在接受理疗。一位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正在为老人进行针灸和按摩治疗,还不时俯下身子询问他的感受。

“像我们这样的老人特别需要一家这样的机构,生病了不用挪窝就能看病,病好了还能养老。”罗大爷说。

如何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安,是民生大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针对农村养老问题,利州区民政局积极探索敬老院“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实现敬老院“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依托荣山镇卫生院的医疗资源,创办了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敬老院,开创了一条农村养老的新路子。

“归园田居”模式让“五保”老人安享舒适生活

“敬老院比家里住着舒心”。对于“五保”老人刘福均而言,敬老院就是自己的家,他从建院起就住在这里。

走进敬老院,宛如走进一个公园。院内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该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规划下,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以院养院”新模式。该院鼓励五保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加劳动,通过养猪、养鸡、种菜,鼓励老人制作手工艺品来增加收入,使老人们劳逸结合,既体现了自身价值,消除其孤独和寂寞感,还能在全年吃上农家菜、农家肉等自给食品,实现了“老有所为”。

荣山敬老院目前居住着19位老人,老人们居住用房明亮整洁卫生,每间寝室门前贴着居住人员、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责任护工的姓名。房间内设有卫生间,有单独的洗澡间,有可供娱乐的活动室,还有残联安装的供老人们锻炼的健身器材,生活配套设施齐全,让老人们生活方便舒适。

敬老院的餐厅墙壁上贴着每天的食谱,一周内饭菜顿顿都不同样,让老人们吃得舒心,吃得健康。

居家医养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在这里,我们得到很好的照料,这里就是我安享幸福晚年的‘家\’”。快90岁的母应恩老人告诉记者,在敬老院有医生作保障,需要吃什么药,医生会及时送来,省事多了。

“有病治病、无病养老,在给老人提供‘医\’的同时,提供好的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让他们在这儿精神上愉悦,生活上幸福。”利州区民政局局长刘晓红说,近年来,荣山敬老院对老年人卧室及公共卫生间进行了维修改造,消除了下水道经常堵塞、卧室环境简陋的现状;对厨房完成电气化改造,改变以前用毛边锅烧柴火煮饭不卫生的现状;安装天然气,增添洗衣机、电视机,统一购置床上及穿戴用品,方便老年人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的打理;对敬老院的老年文化活动环境进行统一打造,改变原敬老院文化活动模式单一的现状;对水电线路进行彻底梳理,确保全院消防安全。(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利州区举行脱贫攻坚知识速测

本报讯(记者任开维)乡镇和区级部门“一把手”对扶贫政策了解的程度怎么样、认识是否存在偏差、贯彻落实的效果如何?是否把扶贫攻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在行动上?为直观地了解这些情况,8月14日,利...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