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使的坚守——记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元日报 2017-07-11 01:20 大字

医护联合查房

安永峰

编前语: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几乎人人谈“艾”色变。但是,却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每天坚守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无怨无悔,用亲切的微笑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用滚烫的爱心驱走他们心中的黑暗、用美好的青春换来他们生命的希望。这群人、这个团队就是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与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同期诞生。前身为广元铁路医院,2004年5月从成都铁路局整建制移交广元市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并增挂广元市传染病医院牌子,主要负责辖区内居民和成都、西安铁路局在广铁路职工及家属医疗保健任务,并承担着全市传染病救治、转诊任务。感染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了传染病救治任务,为镇守川北门户筑牢坚固屏障。

精诚协作如一家

团队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坚守就是团队的品质。感染科每一名医护人员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爱院如家的奉献精神。在这里,人人相互传递着正能量,用阳光的心态,执着地追求诠释着职业精神。虽然谈“艾”色变,但依然选择在这个团队中快乐工作、快乐成长!

2014年的一天,科内收治了一名艾滋病患者,双目失明、颅内高压,当救助站将患者送入医院时,病人身上的呕吐物恶臭难闻,也没有亲人陪伴。当班的医护人员立即分工协作,紧张有序地展开各项救治工作,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路,清理呕吐物。很快,病人面貌焕然一新,随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感染科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医护人员平均年龄29岁。因为年轻,他们有活跃的思维。但也是因为年轻,他们面临着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大部分医护人员孩子尚小,家务的琐碎与工作的压力经常交织在一起。但他们却少有了年轻人的娇气和浮躁,他们每天都用心用爱呵护着每一位传染病患者。

90后护士小王,刚分配到科室时,家人不是很支持,朋友不是很理解,自己心理压力非常大,但她却一直不愿意让科室其他人担心。在一次科务会中,小王主动说出了担忧。一个人的忧愁大家分担。科室其他人员一方面细心做小王和她家人朋友的思想工作,一方面培训她传染病防护知识和技能。一周后,小王家人和朋友都表示理解支持,小王也很快调整好了工作状态,融入到了这个团队中。

传染病救治,尤其是遇到重特大传染病患者抢救时,需要的是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而正是感染科每一名医护人员相互支持、精诚协作,数十年来,科室未发生一例医疗事故,未发生一例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感染,科室连续数年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和优质服务团队。

“五心”服务显大爱

防治“艾滋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是一场只有爱心才能战胜的战争。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始终秉承“细心、爱心、耐心、精心、热心”这“五心”服务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对病员不离不弃,精心治疗、护理着每一位传染病患者。

艾滋病患者是个特殊群体,刚诊断出来时,他们的心理焦虑、情绪低落,易激怒、冲动,不能接受这一现实。2013年科室收治了一名艾滋病患者。入院后,家人对他爱理不理,他本人也少言寡语,面对疾病十分消极。住院第三天,责任护士杨佳琼偶然发现患者眼角有泪痕,她没有放过这一细节,耐心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患者轻轻摇头,杨佳琼并未离去,看见床单边缘有少量血迹,于是翻看被子一角,发现患者床单、被套内侧有一滩鲜血,原来患者趁家人不在时割腕自杀,杨佳琼一边按铃叫人,一边迅速帮病人止血,防止了悲剧的发生。事后,科室专门成立了关怀小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辅导,经过一月余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科室继续随访治疗2年,患者基本情况良好。

患者生命高于一切。感染科常常面对艾滋病患者的一念之差,医护人员用心用爱付出,或许就是他们的重生,也是保障了社会的和谐。2016年7月,科室收治了一例新发艾滋病病人,年仅30余岁,患者情绪十分低落,完全不配合治疗,其家人也感到恐惧,不愿陪护。第二天,患者突然离院,其家人告知医护人员放弃治疗。医护人员知道,患者有权利拒绝治疗,但更清楚地明白,生命是神圣的,他放弃治疗,就放弃了所有希望,同时,社会上也多了一个传染源。护士长李雪芬反复拨打患者电话,终于接通了电话,知晓了具体位置。李雪芬立即打的前去,耐心劝说,宣讲艾滋病知识,给他信心,但患者坚决放弃治疗,一边抱怨命运不公、一边扬言报复社会,已处于崩溃边缘。一个柔弱的女子,面临危险,李雪芬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她在路边和患者足足交流沟通了3个多小时,患者从沉默到痛哭,再到倾诉,终于趋于平静,最终接受了抗病毒治疗。目前患者工作、生活一切正常。

一直以来,感染科为艾滋病患者搭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取得来自家庭的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向他们讲解相关防护措施及传染病知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患者隐私权,遵循无关人员不问、不说、不传患者隐私、不歧视患者的“四不原则”,维护患者自尊。面对卧床的重症感染性疾病患者,医护人员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解决病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每一个问题。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70多岁全身衰竭的患者,副主任医师张建军查房了解到患者腹胀,不思饮食,已有3天未解大便,经过检查,判断患者是便秘导致腹胀,于是给患者使用开塞露,没有效果,再用肥皂水灌肠,仍未解决问题,张医生判断大便过于干结,患者体弱也无力排便,于是决定亲自用手帮患者抠出大便。当时,患者家属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张医生仔细抠出很多干结粪便后,患者腹胀迅速缓解,愿意进食了。患者家属找到科主任说:以往只知道医生看病下医嘱,不敢想象会干如此脏活,你们对患者真是太好了!

病人的满意就是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最大的追求。近四年来,科室拒收红包近万元,共收到锦旗15面,感谢信55封。一名75岁的老人,亲笔写了一封长达7.16米的感谢信,被《广元日报》刊载,至今被传为佳话。

素质过硬出成绩

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惑除疾。科室全体人员均规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追求技术进步,科室通过每月一次理论培训及操作训练考核、质控检查等方式强化“三基三严”学习,使每一位成员都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形成一股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工作中,每一个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狠抓环节质量,注重细节管理。2008年收治护理H1N1留观者300余人;2009年参与朝天区中心小学儿童集体食物中毒救治100余人;2010年参与朝天疯狗连伤7人事件救治处置;2013年科室全体人员备战H7N9流感的救治工作,得到省暗访团的高度肯定;2015年科室成为广元市“中东呼吸综合征”定点收治病区;2017年科室成为市H7N9定点收治病区。

目前,科内设有全市标准化示范门诊HIV门诊,集健康咨询、诊断治疗、心理辅导、行为干预为一体,门诊管理艾滋病病人200余例,每年发放抗病毒药物1000余次,HIV门诊平均每年采血近200次,每月随访HIV感染者200余人次,建立“爱心之家”HIV病员QQ群,通过相互聊天,正面引导,有效缓解了病员的心理压力。住院病区每年收治近100例HIV机会感染病人,治疗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2016年,科室完成母婴阻断16例,成功率达95%;今年已紧急处置了全市4例HIV职业暴露,未出现一例因职业暴露而导致的感染。

只有经历过冬日艰辛的孕育,才会在春天开出灿烂的花朵。科室主任、主任医师谢辉先后被评为铁道部“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广元市“首届名医”;2016年先后获得四川省公共卫生先进个人、广元市先进工作者。张建军被评为“最美下西人”。李雪芬先后被评为广元“最美女性”“市卫计委十佳护士”。2015年,感染科被评为市重点专科,护理组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

平凡的岗位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感染科全体医护人员也将一如既往的坚守防“艾”第一线,当好人民健康卫士,为艾滋病患者守护美好的明天,为把广元建设成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让会员职工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本报讯(记者刘怀英)近日,市总工会召开会员普惠性服务工作协调会,就工会会员普惠性服务三方合作、服务项目开发、会员卡制作发行等工作磋商并形成初步共识。会议传达了省总工会近日召开的工会普惠性服...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