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山菜”变成“高端菜”曾家山蔬菜运往澳门

四川日报 2016-07-14 07:34 大字

□张玉伟本报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

经过30多个小时的运输,7月12日晚,从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山蔬菜基地开出的两辆冷链物流车,经珠海通关运往澳门。广元到澳门2500公里,不愁销的曾家山蔬菜,为何盯上了澳门人的餐桌?

60多个城市抢买曾家山蔬菜

曾家山,是一片海拔陡然抬升到1600米的台地,方圆518平方公里,低温气候加上喀斯特地貌,年年旱涝不均。夏迟春早,阴冷湿润,种粮不成就种菜。从本世纪初开始,朝天区委区政府发出“蔬菜扶贫”号召,扶持农民变种粮为种菜,至2015年底,曾家山蔬菜复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80万吨,产值达8.5亿元,带动产业核心区农民人均蔬菜收入12000元以上,成为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先后跻身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等。“曾家山蔬菜”创建为四川省著名商标,4个产品获无公害认证,7个品种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说实话,曾家山蔬菜根本不愁销,很多从各地来的菜贩抢到要,有的自己开着车到山上来采购。”曾家山上平溪乡“严大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严大琼说,这些年,曾家山蔬菜已远销重庆、西安、广州、福建等11个省市的60多个大中城市,在广元本地都很难吃到曾家山蔬菜。

“高山菜”变“高端菜”

曾家山蔬菜如此好卖,为何要舍近求远,主动对接澳门市场呢?“这是我们自我加压,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在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看来,现在市场好,不等于未来依然好,现在农民靠菜脱贫致富,不等于未来靠菜持续奔康。

事实上,确实有菜农已产生小富即安心理,有的想压低成本,不愿引种新品种,有的管理上松懈,反正菜稍差点也能卖钱,对客户要求的采摘、包装不按标准办。

在朝天区农业局副局长、蔬菜专家舒兴宝看来,曾家山经过10多年“蔬菜扶贫”,又到了蔬菜转型升级发展期,不论是蔬菜品种还是管护、仓储、加工、运输等,都要适应新的市场变化,包括电子商务和更广阔市场。朝天区提出,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变“高山菜”为“高端菜”,打造现代生态有机绿色蔬菜基地,抢占高端蔬菜市场。

2015年,四川省与澳门签订蔬菜供澳协议,朝天区借助这一平台,主动对接,请来四川省检验检疫局、省农业厅以及广元市检测机构和专家,针对供澳蔬菜标准,对曾家山土壤、空气、水质等多次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曾家山周边几十公里都没有污染源,富硒土壤资源丰富,种植出的蔬菜品质好。当年底,曾家山被纳入四川省首批蔬菜供澳生产基地,首期筛选曾家、麻柳、两河口3个乡镇10个村新建供澳蔬菜基地,面积6000亩,年种植有机蔬菜2万吨,直供港澳,菜品包括白菜、甘蓝、辣椒等12个品种。“供应澳门,检测特别严。”广元市金田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汪东说,要成为供澳基地,不但前期有多次检测,还有平时种植过程中的抽检和采摘、装车储运的现场抽检,前后一共有82道检测检查程序。为此,广元市朝天区制订了“供澳蔬菜生产标准”,严把生产流程和收储管理过程,形成基地有准出、企业有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质量安全追溯机制。

下山进城还要“出海”

“对澳供应蔬菜,虽然前期供应量并不大,但我们很看重,因其对品种、品质、种植、运输过程的严格标准,对引导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有帮助。”朝天区区长伏玉琼说,“我们不单要曾家山蔬菜下山,还要进城和出海。”

这次首发的两台冷链车,只运了60吨,随后还将源源不断。汪东说,最迟明年底,他和其他蔬菜公司,准备向日本、韩国市场进军,专做高端。

根据规划,下一步,朝天区还将在省市相关部门指导下,强化直供产地环境、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严格实行产地准出制度,扩大曾家山生态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建成曾家山蔬菜供澳基地3万亩,年产量达到10万吨,朝天区将建成包括曾家山在内的高山蔬菜种植面积40万亩,成为全国知名、全省最大的国家级高山露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让“曾家山蔬菜”走向海内外。

新闻推荐

绘就建设美丽四川新蓝图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出台记□本报记者董世梅王成栋这是四川发展史上的重要一刻:2016年7月28日上午,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