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白头村刘书记随身带着“三件宝”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3-18 08:10 大字

“村里来的刘书记真好,能吃苦,好干事,爱帮忙!他把三个宝贝疙瘩随身带:一把镰刀,帮助清杂去乱;一双雨鞋,不怕走烂泥路;一本记事册,记着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3月15日上午,沐浴着春光,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白头村四组67岁的村民胡元明和他66岁的妻子何银兰,正挥臂开挖新房旁的排水沟,脸上满是笑容,两人向笔者夸起了区卫计局派来的“第一书记”刘恒茂。

“有这么好吗?”笔者问道。“他真的好,我们拿锄头的人说不来假话!”胡元明的妻子言语中略显着急。胡元明是胡家沟聚居点的土坯房改造户,新建的砖混结构房子快要入住,有客厅、厨房、厕所,面积110平方米,比原土坯房少一大半,却是窗明几净、通风向阳,不受阴暗、潮湿、漏雨的苦了。儿子长年在外打工,平时只有老两口在家。去年胡元明不慎摔伤腿,每月靠领170元养老金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是典型的贫困户。刘恒茂三天两头跑来关照他们。

“既然下来了,就要扎下根,办好村民的事情,一起让大家有产业、有钱用、有好房住、有好路走,达到小康!”去年9月,刘恒茂来时对村民作出承诺。访农户、搞调研、订规划、抓发展……件件事情,他都不含糊。在土坯房改造上,怎么改、缺钱咋办?这些棘手的问题,他不分白天黑夜,不怕跑路受气、吃苦受累,反复听村民建议,理顺怨气,直到群众满意。他经常误点吃饭,回到住处就吃碗方便面,有时村民非留他吃饭,他必付10元钱。在聚居点、产业园清杂去乱时,他掏钱买了一把镰刀带头干,还搬来“援兵”——外出务工的老婆免费干。10多天,他与大伙贴心干,双手磨起血泡、磨起老茧,磨出情谊。从此,镰刀成为他随身带的宝贝疙瘩。

城里人穿雨鞋是件新鲜事。白头村条件差、泥路多,一到雨天,刘恒茂放心不下道路、产业、园区、房屋等建设情况,穿着皮鞋冒雨去现场察看,皮鞋变“水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他买了一双雨鞋,随身带着,再不怕下雨下雪走泥路了。去年12月的一天,天飘着雨雪,胡元明因腿受伤又卧床不起,胡元明的老伴发高烧下不了床,正在老两口无助时,刘恒茂冒雨前来,买来感冒药,送来吃的,让老人感激不尽。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刘恒茂总是把帮扶记事册随身带着,方便随时记录,大到全村脱贫发展规划、61户贫困户的一对一帮扶事项,小到村民建房建棚、生病的情况。“不光记在上面,更要件件落实。”这是刘恒茂的口头禅。

在胡元明引路下,笔者来到有200多亩的药厂梁产业园,栽满的核桃苗半人高、露出新芽,紧挨的山林地里搭起养鸡养鹅大棚。恰遇刘恒茂正与贫困户朱福杰在商讨投放鹅苗的事情。“马上投入鹅苗2000只,前15天厂家技术员来指导,养75天出栏,厂家负责回收,扣除鹅苗钱,一只最低赚10元,一茬赚1万多元,一年养三茬能够赚3、4万元。”朱福杰扳着指头算,笑得合不拢嘴,“短期项目靠养鸡、鹅、猪、羊,中长期项目靠管护葛根、核桃树,赚着钱、走好路、住新房,奔向小康,过上美日子!” 任小昌

新闻推荐

舞动“两板斧” 劈开荒村财富门

□潘静雅特约通讯员郭桂花“全村70%的劳动力都外出务工,田地撂荒30%,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而自从开展精准脱贫以来,‘两板斧\’就让老百姓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4月20日,说起村子的发展,广元市利州区...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