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真帮实扶暖心窝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21 00:23 大字

在省侨联援助下修建一新的村委会。 李建生 摄

在省侨联的帮扶下,刘会生的养殖业越做越大。 李建生 摄

——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帮扶玉罗村小记

□易佳 邹贤良 文/图

“搬到安置点后,吃水要到3公里远的地方引水过来,遇上天旱,还供不上吃。当初修房子用水,也是找车从外面拉回来的,现在好了,吃水用水问题都解决了。”5月11日,广元市昭化区丁家乡玉罗村2社的刘思胜说起近来的开心事,高兴劲儿藏都藏不住,“多亏了省侨联的帮扶,又拿钱又支招,解决了我们的吃水问题。”

落实到真金白银,温暖在百姓心田。两年来,玉罗村老百姓的心让四川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以下简称“省侨联”)给捂得暖暖的。

玉罗村辖6个村民小组,206户1012人。总耕地面积814亩,是典型的纯农业村。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涉及该村搬迁移民570多人,占全乡移民人数的一大半,基本上是整村搬迁。

“现在的2、3、4社均属移民安置点,移民后扶工作千头万绪,省侨联的帮扶加快了咱们玉罗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步伐,更为乡上开展移民后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丁家乡党委书记刘大学说。

据了解,省侨联与玉罗村的“渊源”始于2013年。那年7月,玉罗村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省侨联一行10余人走进了玉罗村,拉开了对该村长达3年的移民帮困扶贫工程序幕。

开座谈会听意见、入户调查了解实情……为将移民扶贫工作扶准扶实,省侨联于当年7月至11月,先后3次进村摸排情况,“摸”出该村移民搬迁后在产业培育、交通建设、安全饮水等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3社移民安置点人畜饮水问题的解决,可以说是去了我的一块心病。”村支部书记刘思权介绍,这两处村民自2011年搬进来以后就没有“轻松”吃过一天水。“以前大家分散居住,几家人一口小水井,吃水完全没问题。搬迁后集中居住,用水量骤增,与安置点同期建设的两口蓄水池又严重漏水,大家只有用水管从远处引水。遇上天旱,连水管都是干的,只有大桶小壶地背水吃……”说起这两年来的饮水难,刘思权有说不完的话。

当省侨联在了解这个情况后,制定了制漏修缮方案,并拨付援建资金63000元,委托广元市外事办敦促解决2、3社移民吃水难的问题。两口蓄水池已于今年4月底修缮完成并投入使用,彻底解决了71户348人的生活用水问题。

“不只是吃水问题,省侨联这两年来可是帮咱们玉罗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有个叫赵建中的副主席亲自带队就来了3次,每次来不解决个实际问题不会走人!”玉罗村民刘炳树提起省侨联直竖大拇指。

“2013年他们来的时候,看到我村正在修建活动阵地,当即支助了我们5万元经费。”刘思权接过话头,“省侨联的刘以勤主席虽然没有亲自来村里,但电话打得勤,经常了解情况,并说村里有什么急事难事就直接给他反映。”

土坯房变楼房、生活条件大改善的刘方顺也有道不尽的谢意。“那是2013年冬月里的一天,风很大,冷得让人直跺脚。他们还亲自到我屋头来看望,又送东西又拿钱。”60多岁高龄的刘方顺至今记忆犹新,“老伴儿当时拄着拐棍在地里扯猪草,我这个病秧子正在堂屋里生火取暖,省侨联的赵副主席问了我的情况后,当场硬塞给了我500元钱。”

刘老汉多年患病,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常年就只有他和双目失明20多年的老伴儿张丽华。像刘方顺一样的特困户全村共有12户,省侨联当天逐户慰问看望并发放慰问金6000多元。据了解,当天,省侨联还在村委会集中慰问了全村200余户老百姓,从成都给玉罗村民们带来了价值3万多元的新春慰问品,家家有份。

3社的产业大户刘会生也是受惠者之一,“从公路到我的养殖园有60多米入户路不通,不管是运饲料还是卖鹅,都不方便,省侨联第一次来看我的养殖园,就说要把这发展产业的‘最后一公里\’给我打通,不到半年,就‘畅通无阻\’了”。

发慰问金、修水池、建产业入户路、捐救护车……不求多,但求实,近两年来,省侨联为玉罗村老百姓办了30多件实事,受惠群众近800人。

为了让省侨联帮扶的每笔资金落到实处,用在刀刃上,乡纪委和村廉勤委加大了项目和资金的监督,保证各环节公开透明,全村未发生一起干部违规违纪事件。

丁家乡乡长黄光洲说:“一直以来,丁家乡把村务公开、干部履职、廉洁细胞建设等纳入全乡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内容,使得省侨联的各项帮扶举措都实打实地落在了老百姓身上。”

新闻推荐

村廉勤委监督有效扶贫工作开展有力

“帮贫扶困的一举一措,都惠及到了我们老百姓。像我这样的家庭,也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楼房,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啊!”5月17日,广元市昭化区白果乡狮子村三组村民朱绍贵,站在刚修好的新房前激动地说。精准...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真帮实扶暖心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