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音乐传道者 ——记攀枝花音乐教育工作者杨书通

攀枝花日报 2014-08-13 04:33 大字

□本报记者 唐波 见习记者 周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也是他从事音乐教学23年来一直奉行的守则。

23年来,在他一对一的辅导下,200多名学生从他这里走向了社会。尽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工作,但音乐带来的美,已经深植于他们的灵魂。

他没有美妙的歌喉,也没有绚烂的琴技,有的,只是眼镜片后面的默默注视,以及发现有天赋的学生时激动的神情。23年,人生的三分之一,他就一直这样担负着一个音乐传道者的责任。

他就是市少年宫副主任、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杨书通。

“杨家将第37代孙”

“没想到吧,我还是杨家将后代。”采访当中,杨书通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这位44岁的中年人,中等个子,带着眼镜,身板硬朗却又是书卷气十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带着一份来自血脉的淡淡自豪。

他说他看过族谱,如果从杨令公开始算,他是杨家将的第37代孙,书字辈。他说族谱中并没有杨宗保这个人,或许那是说唱艺术虚构的人物。

这位未经证实的“杨家将第37代孙”,现在的职务是市少年宫主抓业务的副主任,还有一个身份是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但他更看重的,是身为一个音乐传道者的责任。

1970年,杨书通出生于广元,1991年绵阳师专音乐系毕业,分配到攀枝花市矿务局十三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三年后,被调往市师范学校。2000年,市师范校撤并,杨书通调入市第三高级中学继续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并兼任三中团委书记。2005年,又从三中调入市文化宫任团委书记及少年宫副主任。

23年,尽管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动,他却一直在音乐教学一线工作。

刚参加工作时,杨书通就作词作曲谱写了《巴山情》系列作品。到市三中后,又尽职尽责投身于由100多名初高中生组成的三中管乐队的训练中。他带领的三中管乐队经常参加市里文化活动的义演,还在三中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级中学时,顺利接受专家组的验收,得到一致好评。

除了正常的音乐教学外,杨书通这些年在课外带的学生不多,属于重质不重量的范畴。为了对学生负责,他一直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一年也只能带十多个学生。在课堂上,他是个亲和力很强的老师。他说:在教学中,只有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学生逐渐喜欢音乐,从而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去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

传道“十字经”

每到周末,市少年宫便会淹没在一片人海之中。

7000名少年儿童,加上护送他们的家长,组成了一幅“望子成龙”的社会现状图。

望着这样的图景,杨书通既欢喜又感慨。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强烈竞争意识,使家长们不惜血本把孩子们送进各种培训班,期望通过各种培训,使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职位竞争中占据一线优势。能发现孩子的天赋自然最好,不行,就当培养孩子的一个业余爱好,再不济,也能让孩子陶冶性情、强身健体。

家长们灼热的眼神让杨书通倍感责任的重大。虽然他不赞同这样的做法,但他能理解家长们的焦虑感。

作为主抓业务的副主任,杨书通只能尽力让市少年宫各种培训班的场地设备更安全舒适,配备的教师更优秀尽责。庞大的学员基数使杨书通忙得脚不沾地。但在业余时间,他还是尽可能担负一个传道者的责任。

“习惯,兴趣,知识,能力,快乐”是杨书通带学生的“十字经”。他认为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一定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力,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得到快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表明这样的观念:“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杨书通一直秉承这样的观点,他认为,普通音乐教育不以培养音乐特长为其目的,更不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它的首要目标是育人。

作为一名从事音乐教育行业很多年的老师,如今他的学生中只有极少部分从事与音乐相关的职业。在课堂内外,他都是一名有亲和力的老师,因为孩子只有喜欢老师以后,才会更好地学习。杨书通提出“音乐最好是当做兴趣来学,因为音乐能练就孩子内心的独立思考,增强人运动和协调能力。其次,在培养孩子的特长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去培养,如果孩子喜欢就该全力支持。对有天赋的孩子要好好培养。不论干什么,孩子都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师者的人格力量

曾有一个孩子,参加培训班时因为调皮好动,被愤怒的老师斥为“没有天赋,赶紧回家”。两年后,孩子的家长托人找到杨书通。几次课后,杨书通发现那孩子其实天赋不错,学得飞快,很快成为杨书通的正式弟子。

杨书通常把这件事拿来警醒自己,这也使他对市少年宫的培训老师要求更严格。

长年的音乐教学,人生阅历,以及深层次的思考,使杨书通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教学理念。他认为,音乐教学中要实践改革,急切需要解决一个重要的观念问题:真正把美育作为音乐教学的根本内容。这样,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就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贯穿着审美因素,以能让学生产生美感,作为评估一节音乐课优劣的最高准则。彻底改革过去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教学法。这样,音乐教育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操,从而达到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杨书通认为,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师者,只有具备强大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

如今,杨书通和当初同是教师出身的妻子有着幸福的家庭,刚上高一的儿子,喜欢美术,更喜欢打篮球。他也不会强迫儿子学音乐,而是始终尊重儿子的兴趣爱好。

虽然他是个职业的传道者,但在家里,他更是一个好父亲。

新闻推荐

甘肃锑污染事件受污染水体开始流入四川境内

新华社成都12月5日电(记者萧永航)记者5日从四川省广元市环保局了解到,据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结果显示,自5日零时开始,嘉陵江大滩监测断面锑浓度出现超标现象,表明甘肃锑污染事件受污染水体开始进入...

广元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元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