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治疗不只针对疾病,更要呵护心灵——访四川绵阳四0四医院副院长王继相

绵阳日报 2014-06-09 01:44 大字

约了好几次,王继相终于有空在四月末的一天上午给了我两个钟头的时间。绝非他“摆架子”,而是他实在太忙,作为一个综合性大医院的业务副院长,他的“忙”不是一般人想象得到的。

采访中王继相不止一次提到一句话,著名的美国医生特鲁多先生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他说,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这也是未来医学的社会责任所在,坐在王继相的办公室里,我忍不住想,如果我有病,我愿意找他治。因为,这样的医生,值得信任。

成为“三甲”医院,意味着要担负更大责任

记者:你如何理解“三甲”医院?创建“三甲”成功后,四0四医院将有哪些方面的改变?

王继相:我们创建的是一个“三甲”综合医院,这在目前国内医疗机构中属于最高等级,实际上它相当于一个医院的品牌,是一个医院医务人员身份和荣誉的象征。品牌效应会给我们带来两方面的机遇:一是对成熟高级人才的吸引力会增大,以前我带队出去招人时,对方都会先问一句“你们医院是什么级别?”二是市场会扩大,百姓的信任度会增加,最近3年,我们医院的业务量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今后对病员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

创“三甲”成功,肯定会给我们医院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就像一个登山队员,登上了新的山峰,视野都不一样了,以前只看得到五公里,现在能看到十公里了。医院的服务范围和影响力都随之会增大,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会相应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会有提升;医院规模会扩大;设施设备配置和人才资源会扩大。

记者:作为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在成功入围“三甲”之际,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王继相:最大的感受就是欣慰,因为付出有了回报。其次就是觉得责任更重大了,就像当年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张孝骞最爱说的那八个字,“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我个人的具体工作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内部管理,首先,我个人一定要心胸开阔,处理问题要大气,不能带私人感情;其次一定要充分放权,要相信下属,同时一定要抓好中层的执行力,特别是临床科室的专业主任。现在我们医院的有些专业非常大,比如传染科,每天的住院病人有200多,门诊有好几百人,相当于一个小医院了,这就必须要抓好科室主任的执行力,学科抓好了,医院也就发展了。另外,在运营过程中,必须不断完善规范医院业务管理的整套流程。只有把这几个方面做好了,业务副院长的职责才算尽到了。

对患者来说,医生的关爱比技术更重要

记者:一般说来,你们的工作分为临床、教学和科研这三大块,在你看来,这三块工作的比重大致是多少?你们如何平衡和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王继相:作为一个地方性的医疗结构,我们医院重点以临床医疗为主,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服务,但教学和科研我们也没有忽略,这三块基本涵盖了我们的整个工作。这三者之间的比重,只能这么说,临床是基础,教学和科研是两翼,如同一只鸟,少一只翅膀都飞不起来。

教学这一块,我们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研究生的教学,现在我们医院有7位导师都招了研究生;二是本科教学,川北医学院有个本科理论班在医院上课,医院还承担了8所医学院校300多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三是继续教育,现在我们医院是四川省的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全是本院医生,我也是教师之一,对本院医生的培训,我们经常送有潜力的医生到全国最好的医院、到他专业最好的医院去培训,有些还被送到国外去培训。同时我们还积极跟别的医院联办一些继续教育项目,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我们对科研也非常重视,这一块目前在绵阳乃至省内其他市州我们应该是做得最好的。我们以临床应用型科研为主,建立了专门的院长基金,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有效地激励各个科室进行科研。检验科和普外科的科研特别出色,得过很多大奖。

记者:目前医患关系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你认为医患尖锐对立的症结主要在哪?在处理医患关系上,你有哪些看法和心得,个人和医院为此作过哪些探索和努力?

王继相:我觉得症结主要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提高,对医疗的要求随之提高,有效的医疗资源满足不了无限的健康要求;二是患者和医生在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患者认为我既然来了医院,医院就应该把我的病治好,但事实上现在全世界对疾病的认识只达到了大约70%,还有很多未知的区域,医生不可能包治百病;三是法制观念淡薄,包括患方、医方和行政主管部门,都还没做到完全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四是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过分注重技术,忽略了人文关怀,导致矛盾出现。

如何处理医患关系,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近年来我们医院也正是这么做的。一是不能怪社会和政府,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就从内部、从自己做起。正如常言所说的“我们无法控制天气,但可以调整心情”。近几年我们医院对此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坚持依法办事,效果很不错;二是积极探索,加强医务人员素质提升,请相关专家来培训,送人员出去学习,提高医患沟通能力,取得患者的信任;三是规范医疗人员的行为,制定临床指南,严格按标准和程序办。现在我们住院病人一千多,纠纷反而比以前几百人时少了。

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医生这个职业?你认为一个医生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现在普遍比较欠缺的是什么?

王继相:我当医生应该说是误打误撞进来的。当年高考填志愿时第一志愿我本来填的无线电专业,想去上成都电子工程学院,结果因为视力不好,必须改志愿,才临时改成重庆医科大学。小时候我家住在剑阁农村,那时广元的410医院经常来我们那儿义诊,每次他们一来我们全镇的人都跑去看,我特别喜欢那种神秘又神圣的感觉。所以虽然是偶然学了医,但从进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热爱这个专业,直到现在。

我觉得医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要有理科的逻辑思维、工科的技术、文科的思想和想象。同时还应当具备高尚的品德,要克己,不能自私;要利人,善于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要有爱心,把患者当亲人对待;要公平,哪怕患者是个叫花子,也要一视同仁。

现在普遍比较欠缺的,还是爱心。我一直很推崇美国医生特鲁多所说的那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治疗不应该只针对疾病,更要呵护心灵,我们在行医过程中要把患者看成是一个人,给予足够的尊重、理解和重视,要学会换位思考。

记者:如果给你一个重新择业的机会,你还会选择做医生吗?

王继相:如果重新让我选择,我还是愿意当医生,因为确实热爱这个职业。我还记得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在心脏外科,当时刚做完手术的病人不能动,我们就经常在手术室里守几天,晚上就坐在墙角的椅子上睡,几天之后病人敢翻身了,才送到监护室去。每次病人治好后,都要给我们送锦旗来,作为医生我们内心的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别人是很难体会到的。1994年我去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进修了一年,回来后承担我们医院的心脏手术。我还记得我成功做了本院第一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那个患者的老公有辆车,之后经常让我去坐坐他们的车以示感谢,我当时那种幸福感也是不言而喻的。

10年前,有个广元来的患者,因为三个瓣膜都有问题,已经被省级大医院“判死刑”,说没法做手术了,后来他找到我们医院来,请求我为他治疗。当时我压力非常大,但还是坚持为他做了手术,那场手术做了8个小时,出来跟他家属说“手术成功”时,我的衣服都湿透了。现在那位病人还好好地活着,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定居到绵阳来了,说就为了以后找我看病方便。他跟所有亲朋好友都说,我是他的“救命恩人”。这样的例子很多。当医生虽然风险很大,但我从来没后悔过。

记者:我们都知道,医生的工作极具特殊性,生活也没有规律,你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关系的?

王继相:说实话,没法平衡,只有家庭作出牺牲。我工作这么多年了,从来没休过公休假,家里的事情,包括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基本全靠妻子。所以在这里,我要向我的妻子以及所有的医生家属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本报记者方发勇/文蒲滔/图)

专家

名片

王继相:四川绵阳四○四医院副院长,心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学士。主要负责医院的医疗、护理业务管理工作。

学术

成就

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胸心外科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绵阳市分会理事,绵阳市食品药品管理协会副会长,四川省及绵阳市医院评审和鉴定专家库专家。从事心胸外科工作二十余年,擅长风心病、先心病、冠心病、食管及肺部疾病的手术治疗,主刀完成心胸外科手术5000多台次,其中食管和肺手术3000多台次,心脏手术2000多台次,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

精彩

语录

●医院创“三甲”成功,如同一个登山队员登上了新的高峰,视野不一样了,以前能看五公里,现在可以看到十公里了。

●临床是基础,教学、科研是两翼,就像一只鸟,少一只翅膀就飞不起来。

●医生是人类生命的工程师。

●很多医患纠纷并不是因为技术上出了问题,而是关怀不够。

●我热爱医生这个职业,虽然风险很大,但从来没有后悔过。

新闻推荐

小伙上网忘锁车万余现金被盗窃

本报讯7月12日,巡警五大队接到广元市民李先生报警称,由于侄子迷恋上网,忘记锁车门,导致其放置在车上的15000元现金在安昌西路被盗。目前此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接警后民警迅速赶到现场,据李先生介绍,他...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