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 张仪筑城留遗珠

成都日报 2021-04-26 02:45 大字

今天的北湖生态公园美景依旧

川西“第一禅林”昭觉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重修昭觉寺志》记载的“昭觉八景”之“芳池洗月”,说的正是“白莲池”

陆离/文 甘霖/图

北湖,顾名思义,就是北边的湖泊。很多地方都有“北湖”,它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点方位,更有一种文化的概念,蕴含着一个城市空间的布局。成都北湖,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成都历史文明的参与者。随着成都历史变迁,北湖又被叫作万岁池、北池、白莲池……无论是它的前世或者今生,始终是成都一抹迷人的亮色。

秦万岁池

成都建城的见证

公元前316年的一天,一场关乎古蜀国命运的战役在葭萌关(今四川剑阁东北)打响。以相国张仪、主将司马错为首的秦国军队,击溃蜀王亲自率领的守军。兵败遁逃的蜀王最终被秦军杀死,古蜀国由此灭亡。

公元前311年,随着秦国对巴蜀的统治趋于稳定,一场浩大的工程便由此开始——成都“筑城”。秦国主持“筑城”的官员,历史上一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由蜀守张若主持;另一说是由秦相张仪、蜀守张若共同参与。但我们可以明确的是,秦人按照秦都咸阳的建制修筑了成都,即把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城,是蜀郡太守官舍区域;西为少城,是商业区,市张列肆,商业繁盛,设有盐铁官管理盐铁税,市官管理市场。

当时的成都城并不大,“周十二里,高七丈”,但从当年十月开始动工,直至第二年九月方才完工。或许是因为修筑城墙耗时颇久,竟留下了一个关于筑城的传说。相传,张仪修筑成都城并不顺利,当时建城的主要方式是夯土筑城,在取土修筑成都城时,城墙筑了又塌,塌了又筑,屡筑屡颓。正当负责筑城的张仪一筹莫展时,忽见一只大龟绕城而行,张仪顿时大悟,便按照大龟的爬行路径筑城,最后终于大功告成,因此古成都又名“龟城”或“龟化城”。东晋《搜神记》亦有类似的记载。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筑城“屡筑屡颓”另有原因。古代的成都平原河港密布,沟渠纵横,由岷江水系千百年冲积而成,其地多为黑泥沙石。这种土质松软,黏性极差,不适合用于夯土筑城。张仪最终也是从别处取土。成都郊外的黄泥黏土,虽然肥沃不及成都平原上的黄泥沙土,但其黏合能力出众,确是修筑城墙的好材料。

史料记载也为当代学者的推断提供了佐证,《华阳国志》记载:“其筑城取土,去城十里,因以养鱼,今万岁池是也。”由此可见,张仪最终选择去城门十里之外取土,方才修建了古成都城。城门北外取土后留下的大坑,蓄水成池被人用于养鱼,形成了万岁池。

张仪筑城而遗留下来的这些池子,最终竟成了成都的名胜古迹。和万岁池有着相同经历的,还有城东的千秋池、西北的天井池、城西的柳池和城北的龙坝池,这些城池犹如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古成都城池外。其中,千秋池和万岁池经常被一同提及,因此成都又有了“东千秋,北万岁”的说法。直到清代,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还曾记载:“万岁池,在府治北十里。张仪筑城,取土于此,因以成池……又千秋池,在华阳县治东五里,相传亦为张仪所凿。谚曰:‘东千秋,北万岁’,谓此。”

盛唐名胜

杜甫游湖吟诗

唐代以前,相传万岁池是刘禅、孟昶等帝王的游乐之地,故名“万岁池”。《华阳国志》载“(万岁池)其园囫之”,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历朝历代都是皇家的园林。唐开元年间(713年—741年),万岁池又增添了一段传奇,从而名声大振。

据《蜀中广记》记载:唐开元中,有僧人每日傍晚在万岁池旁诵《法华经》,夜里见一老叟来听。僧人觉得奇怪,问之,老叟曰:“我池中龙也。”在古代传说中,龙为可以呼风唤雨的神兽,于是僧人说:“如今四方干旱,为何不降雨?”老叟答曰:“凡降雨,必须要‘天符’,如果没有,天则会诛杀之。今日我愿意为上师降雨,但请上师安葬我。”是夜大雨,至明,池边有一条大蛇被斩为两段。僧人取蛇身焚化,为其立塔,被称为龙坛。

唐天宝年间,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在万岁池筑堤坝,蓄水用于灌溉。通过这则史料,我们可以得知唐代的万岁池已非“御用”,成为周边百姓灌溉土地、士人官员游赏玩乐之地。万岁池因为在成都北门,唐宋时期也被称为北池。岑参就曾在春日游北池,留下了“日暮舟中散,都人夹道看”的诗篇,可见当时北池游客之多。

唐广德二年(764年)秋天,万岁池又迎来了一群游人,为首者是郑国公、剑南节度使严武,同行的还有严府幕僚、时年52岁的杜甫。一首《陪郑公秋晚北池临眺》流传至今:“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采菱寒刺上,踏藕野泥中。素楫分曹往,金盘小径通。萋萋露草碧,片片晚旗红。杯酒沾津吏,衣裳与钓翁。异方初艳菊,故里亦高桐。摇落关山思,淹留战伐功。严城殊未掩,清宴已知终。何补参军乏,欢娱到薄躬。”诗圣向我们展现了唐代北池的绝美风光:北池水云相连,格外辽阔,池边有华丽的馆舍可以遮蔽秋风;有鹤依凭于水中,荷叶于天空相映池中;池上有运送莲藕的小船,池边长着茂盛的碧绿野草;船上的小旗被晚霞映红,鲜艳的秋菊刚刚盛开。

到了唐贞元年间(785年—805年),万岁池还成了“官府认定”的游览胜地。贞元四年(788年),唐德宗下诏说:现在天下太平,百姓小康,每年正月的晦日(即正月最后一天),三月三日定为国家节日,各地文武官员要选当地文化风景胜地游赏玩乐。时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韦皋便积极响应唐德宗的号召,把成都的万岁池、学射山作为游赏之地。司空曙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在韦皋幕下任职,在此期间,多次陪宴于北池,其《晦日益州北池陪宴》描写了当时北池游乐的盛况:“野闻歌管思,水静绮罗香。游骑萦林远,飞桡截岸长。”北池周围歌管丝竹声中,穿绮披罗的游人在水上、在岸边漫游。林间,人们骑马纵游,水上飞桡表演正酣。

宋代北池

媲美杭州西湖

宋代,万岁池方圆十里,能够灌溉三乡田地,成为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依旧保持着作为游赏胜地的功能。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万岁池因年久积淤,妨碍灌溉,龙图阁待制兼成都知府王刚中亲自负责,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百姓因此称颂:“王公之甘棠也。”

宋代游万岁池主要集中在每年的上巳日前后。据元人费著《岁华纪丽谱》记载:“三月三日,出北门,宴学射山。既罢后射弓,盖张伯子以是日即此地上升。巫觋卖符于道,游者佩之,以宜蚕避灾。轻裾小盖,照烂山阜。晚宴于万岁池亭,泛舟池中。”

《茅亭客话》中则记载了宋代官府在上巳节与民同乐,“时当春煦,花木甚盛,州主与郡寮将妓乐出城,至其地,车马人物阗噎。有耆宿鲜于熙者,与朋友数人,于万岁池纵饮。”三月三日,主政成都的官员带领僚属嬉游于万岁池,同往的还有乐妓歌吹,乘车骑马,好不热闹。成都百姓着丽服,泛舟万岁池中,宴饮于万岁池亭。

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范成大受任为四川制置使,在此期间,他常常到万岁池游玩宴饮,并留下了《上巳前一日学射山万岁池故事》《上巳日万岁池坐上呈程咏之提刑》等诗。此时的万岁池游人众多,“游骑不知都几许?长堤十里转轻雷”。在范成大眼中,万岁池风景甚美,“绿岸翻鸥如北渚,红尘跃马似西池”,甚至和长安曲江水景相比也毫不逊色。在诗人笔下,成都万岁池的景色堪与杭州西湖媲美,淳熙十五年(1188年),京镗任成都知府时就说:“锦城城北,有平湖,仿佛西湖湖畔。”

清代白莲池

庄严梵音下的圣地

明末清初,连绵的战火摧毁了繁华的成都,万岁池这个城北最美丽的明珠也失去了光芒,华丽的阁楼、精美的池亭、灌溉的堤坝都成了一片废墟,白鹤、小舟、游人不见踪影,就连曾经绵延万顷的麦垄也变成了荒芜的杂草。

同样被战火摧毁的,还有万岁池的老邻居——昭觉寺。昭觉寺建于唐,盛于宋,被称为“川西第一禅林”,然而清初时,当一个叫作王璲的读书人来此,只见“荒烟乱后居民尽,古寺钟残旅梦遥”的荒凉景象。一片废墟中,一位名为丈雪通醉的僧人,发下宏愿要恢复昭觉古寺。康熙二年(1663年),在成都城尚在重建之时,昭觉寺已经初具规模,于是成都便有了“先有昭觉寺,后有成都城”的说法。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为成都恢复了元气,成都北门外炊烟阵阵,佛寺威严矗立,根据当时的记载,昭觉寺田产的范围“前抵驷马桥,后达白莲池。左抵升仙铺,右达大团山”。

为何昭觉寺的周边多了一个白莲池呢?原来,白莲池就是过去的万岁池。白莲为佛教圣物,传说往生净土的人就化生在七宝池的莲花中。昭觉寺的中兴开山祖师丈雪通醉是双桂堂破山禅师的弟子,破山常常借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花,来表明自己的心迹,如《移新荷口占》所言:“种自污泥开白莲,就中无染是天然。应知浊世多贤圣,岂在随方又逐圆。”大概是由于跟随破山学法的缘故,丈雪也对白莲情有独钟。一日,南明宰相吕大器的儿子吕潜来到昭觉寺拜访丈雪。当时昭觉寺的重建还未完成,吕潜听取了丈雪的重建计划,并记录在他的《宿昭觉寺》一诗中:“手植尺藤今作杖,句题片石早成编。为怜归客时招隐,拟向池头种白莲。”“拟向池头种白莲”,说明在昭觉寺重建以前,丈雪就计划在万岁池种植白莲了。曾作为上巳节饮宴之地的万岁池因此得以重建,并更名为白莲池,成了昭觉寺的莲花池和放生池。

城北遍种白莲的风尚,一直延续到了后世。乾隆时期,四川三大才子之一的李调元来到成都城北,坐在驷马桥歇脚喝茶,看见满池的莲花,诗兴盎然:“秋阳如甑暂停车,驷马桥头唤泡茶。怪道行人尽携藕,桥南无数白莲花。”城北种白莲之盛,可见一斑。

今天的北湖生态公园,湖面可见白鹤凭依水中,仿佛杜甫诗中的“独鹤元依渚,衰荷且映空”,从弯曲的楼梯登上阅湖长廊,至最高处极目远眺,“北池云水阔,华馆辟秋风”,眼前景色亦如当年诗圣笔下的描绘,明珠不会被光阴蒙尘,时间也从未减去北湖的绚丽色彩。

新闻推荐

跟着榜样不断向前

□陈吉林(绵阳)屈指算来,我快70岁了,入党也40多年了。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之年,我不由得回首过往,检视自我的所作...

剑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剑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