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苦竹寨 杖挑一滴江南水(三)

华西都市报 2020-01-09 01:49 大字

苦竹寨云海。

寨门全景。魏严朝摄

□熊芙蓉 文/图

端平三年丙申(1236),蒙古三路大军攻宋,其西路军由大汗窝阔台之子阔端统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再次突破蜀口防线,奔袭剑门关,横扫内郡,三次血洗成都。史称“丙申之变”,亦称“阔端入蜀”。

时人吴昌裔在奏疏中说:“盖自越三关,破三泉,摧利捣阆,窥文扰巴,而利路虚矣。毁潼、遂,残果、合,来道怀安,归击广安,而东州震矣。屠成都,焚眉州,蹂践邛、蜀、彭、汉、简池、永康,而西州之人十丧七八矣。毒重庆,下涪陵,扫荡忠、万、云安、梁山、开、达,而夔峡之郡县仅存四五矣。”

利北蜀道失守,蒙军长驱入蜀如入无人之境。宋军不得不再次收缩防线,即在利州以南地带建立防线,姑称作“利南防线”。根据宋元文献,南宋在这道防线主要由安西堡、剑门关、苦竹隘等要塞和从利州撤出的部分军队构成。

隆庆府 朝蒙夕宋之地

余玠入川前,宋蒙军队在大剑山一带展开了拉锯战,剑门关以南40公里的隆庆府成了朝蒙夕宋之地。

隆庆府治所剑州古城(今剑阁县普安镇),为南宋孝宗赵昚曾经的“藩邸”,一升普安军节度,再升隆庆府。孝宗在位27年,隆兴年号使用两年。隆庆府是在孝宗退位以后的1190年升建,名称使用93年,跨宋元两朝,为剑阁县历史上行政建置最高级别。有纪念孝宗“隆兴北伐、平反岳飞、隆兴和议”等“乾淳之治”的功绩之意。隆庆知府费少南上任伊始便整修府城,重修学宫,绕以垣墙,终被元军毁为废墟。

关于隆庆府地形,宋人描绘说:“一径坡地,中贯大溪。太守之居,已在半山。内外居民,悉在山上。其下原野浓淡,若相第次;林壑升降,若有等级。望之若图画卷舒,历历可见。”隆庆府坐落在一个山坡上,无险可据,难以因城为堡,自然无法抵御蒙古骑兵的冲击。

隆庆府移治苦竹寨在1243年余玠入蜀以后。如果忽略不计落入蒙古之手的时间,隆庆府在苦竹寨办公不超过15年。

《广元县志》1994年版载:“1236年置苦竹寨、鹅顶堡寨(原昭化境,今剑阁鹤龄乡)”“宝祐元年(1253)蒙古帅汪德臣攻占利州及苦竹隘,州、县归蒙”“1258年蒙哥驻剑门攻打苦竹寨”。说明宋蒙战争爆发之初即修筑了苦竹寨,或许前期战时守寨,无战则弃,毕竟该寨生活极为不便。

1241年11月,蒙窝阔台汗病死,内部纷争汗位,无暇全面部署对南宋大规模战争,南宋得以暂时休整和调整防御部署。

苦竹寨 第一道防守铁门槛

淳祐三年(1243年),余玠奉命入蜀出守四川。

余玠是南宋末年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入川之前,他在蕲、黄、广、濠州、淮东等地屡破蒙古军,战绩昭著,凭军功拜大理少卿,升淮东制置副使。宋理宗十分赏识余玠,命其为兵部侍郎、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全面负责四川防务。余玠赴任后,革除弊政,轻徭薄赋、整顿军纪、除暴奖贤、广纳贤良、聚小屯为大屯,一番励精图治的提整,四川驻军声势大振。

与蒙军多年交战,余玠同曹友闻一样深知蒙古骑兵善驰突、野战之特点,于是采纳播州人冉氏兄弟“依山制骑、以点控面”之方略,“依山筑城,恃险拒守”之战术,构筑规模庞大的“如臂使指,气势联络”的山城防御体系,有效遏制蒙古“顺流下窥江南”的军事部署。逐渐形成守长江上游以固其下游,守汉、淮以蔽长江的防御方针。

山城有主副之分,相互策应。 其中剑阁苦竹城、苍溪大获城、通江得汉城、金堂云顶城、南充青居城、合川钓鱼城、蓬安运山城、奉节白帝城为主城,宋称“抗蒙八柱”,元称“川中八柱”。苦竹寨,成为蒙军南下的第一道铁门槛。

防御体系建立后,余玠调整兵力部署,移金州(今陕西安康)戍军于大获;移沔州(今陕西略阳)戍军于青居;移兴元戍军于合州钓鱼城,共同防守内水(涪、嘉、渠);移利州戍军于云顶,以备外水(岷、沱)。依山为垒,据险设防,屯兵储粮,训练士卒,经数年建设,逐步建成以重庆为中心,以堡寨控扼江河、要隘的纵深梯次防御体系。同时大挫蒙军气势,一改四川被蒙古军随意抄掠的颓势。以勇猛著称的汪德臣只有龟缩利州。

余玠卒 南宋失去最后悍将

仅1243年、1244年两年间,南宋枢密院宣布,宋军在四川战场上“大小三十六战,多有劳效。”淳祐六年(1246年),余玠依靠新建立的山城防御体系,粉碎蒙古兵分四道入蜀的梦想。朝廷称四川“将士捍御有功”。两年后被任为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给予执政官相同的恩数,仍驻四川。

淳祐十年(1250年),余玠调集四川各路精锐,誓师北伐,企图将蜀口防线推至大散关秦岭一带。一部兵向陇蜀边界出击;自率主力,取金牛道向汉中进发,三战三捷。

次年四月,余玠率军号十万进占汉中西之中梁山,一支潜入秦岭烧毁汉中至大散关栈道后,率军围汉中数重,昼夜急攻。蒙古军修复栈道,各路援军汇聚汉中,余玠久攻不克,只好撤军。

淳祐十二年(1252年),蒙古汪德臣部侵掠成都,围攻嘉定(乐山)。余玠率部力战,再次打退蒙古军。

在余玠的领导下,四川抗蒙形势日益好转。

功勋卓著,遭人嫉妒迫害诬陷。宝祐元年(1253年),理宗听信谗言,召其还朝。余玠知有变故,愤懑成疾,同年在四川暴卒,享年五十六岁。授任于危难且扭转形势的一代忠臣良将,又落得与岳飞同样下场,可悲可叹!

忠烈亡 兵不血刃苦竹寨

针对余玠强有力的山城防御和偶尔的出兵北伐,蒙哥即位后也采取了持久攻防的策略,在沿边一带筑城积谷,置军屯守,作为攻宋前沿基地。重用汪世显之子汪德臣。

“对一块石头的态度,注定是一个英雄落幕另一个声名鹊起”,正如赵晓梦长诗《钓鱼城》中给汪德臣的画像,随着余玠的陨落,汪德臣成长为蒙古新生代名将,以“身廋胆勇”著称。

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宋蒙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四川仍是主战场。蒙军号称10万自六盘山分兵三路进攻四川。蒙哥妄想在踏平川蜀后,与忽必烈的东路军攻下鄂州会师,直驱南宋首都临安。

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蜀中大旱,嘉陵水路不通,运输受阻。蒙军在利州、昭化一带兴建的据点粮草不济,有人建议放弃利州基地。汪德臣将坐骑杀掉,分饷士兵,并激励将士:“国家以利委我视为规蜀大计,当死生以之,奈何轻弃?”率兵攻寨抢粮,招集流亡百姓归家种田,商旅通行,结结实实巩固了利州军事基地。

虽然宋军在利南防线增派了驻军,但汪德臣稍作攻打便俘获了剑门关守将提辖崔忠、郑再生,并让其持檄劝降了苦竹寨守将南永忠。苦心经营的苦竹寨兵不血刃落入敌手,隆庆府上下一片痛不欲生。教授郑炳孙不甘受辱,先杀妻女,怅望大剑山,然后转身,穿上官服向南叩首,拔刀自刎。

苦竹寨不战自降,汪德臣用怀柔之策,发给降兵及家属路费,劝其回家耕种。消息传于附近山寨,副城纷纷陷落,汪德臣乘势而进,川北防御岌岌可危。

□抗蒙名将

余玠

余玠(1197—1253),字义夫,别号隐樵。南宋末年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官至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余玠少为白鹿洞诸生,后投淮东制置使赵葵幕下。嘉熙年间,余玠任知招信军,于汴城、河阴、安丰相继战败蒙古军。淳祐元年(1241年),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蜀时期,构筑山城防御体系,以抗击蒙古军。从淳祐三年(1243年)到淳祐四年(1244年),余玠与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战果显著。后又率军北攻兴元府,还击退进扰成都、嘉定的蒙古军。余玠受任于南宋危难之际,竭力经营巴蜀,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宝祐元年(1253年),宋理宗听信谗言,召余玠回朝。余玠闻召不安,暴卒于四川。

新闻推荐

村里就可办养老保险

构建“城市10分钟+农村5公里”办事圈村里就可办养老保险2019年12月27日,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小伙子李镇甫乐坏了。...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