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课堂造境,不可扭捏作态

华西都市报 2015-08-04 00:51 大字

■ 剑阁县剑门关初级中学 杨雪琼

课堂上适度的创设情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增添课堂情趣,激活学生思维,增加课堂深广度。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境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300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也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

李文老师教学《背影》时,采用情境教学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片段一:

教学伊始,李老师播放歌曲《父亲》,全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着,随着歌曲的结束,李老师深情地导入课文,“父亲是一颗星,陪我放飞梦想;父亲是一把伞……现在回想起父亲对我的许多好处,我总是泪如泉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李老师继续以此音乐作为背景,深情范读课文。

这一情景的设计,李老师根据课文主题设计一段深情独白,为学生学习课文张本,为学生奠定了一个体验的基调。教师借助音乐渲染,语言描述创设情境,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片段二:

师:能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父亲背影的,请同学们品读第六自然段。你们能理解“蹒跚”一词吗?

生:注释中有解释,指腿脚不灵便,走路不稳的样子。

师:这个词传神细腻地刻画出了父亲的肥胖、颓唐、难过、不便和年老体弱,与后文“大去之期不远矣”相照应。请一位同学表演父亲“蹒跚”走路,艰难攀爬月台的动作。

(一个身材瘦小,但很机灵的男孩站起来,“一瘸一拐”地走到讲桌前,右脚一抬,轻松就站在了讲桌上。台下全体师生哄堂大笑。)

此处教师又采用图画再现情境和表演体会情境这两种形式。课件展示教学插图,一张黑白版的老照片式的图片(一个臃肿的黑色背影正努力地攀爬月台)。这个男同学表演蹒跚、攀爬,却显得滑稽、轻巧,完全没有表现父亲的动作特点,此时教学效果又如何?引来了满堂哄笑,课堂立刻陷入了混乱之中,学生议论纷纷,俨然没有了先前的深沉,打破了教师努力营造的凄凉、悲伤的氛围。此处的造境是课堂教学的败笔,一丑掩百美,很令人惋惜。这是教师在研读教材过程中的失误,让课堂创境显得扭捏作态。片段三:

教师为了让学生能体会父亲的凄凉晚景,作者的伤感,播放电影片段。低沉的倍大提琴响起,电子白板的清晰度很低(白天光线强烈),影片拍摄较早,视觉效果极差。学生几乎看不见什么,又谈什么体验,但是教师一如既往地把视频播放完,这一造境又有何价值?岂不是为了造境而造境。片段四:

师:我深切地怀念着我的父亲,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是父亲一把屎,一把尿把我拉扯大……(教师讲述自己的父亲,同时,教师又出示几组图片,然后学生写写自己父亲的背影。学生交流。最后在歌曲中结束教学。)

为了帮助学生体验天下父母同然,老师又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父亲,老师的讲述是真情的流露,因为她体会到了,她经历过了。而学生听得一脸麻木,学生根本没有走进教师创设的情感体验之境。这一环节设计是否起到感染、同化学生的效果,那是可想而知,老师成了课堂“表演”的主角了。

整堂课,教师采用了多种造境技巧,本想让学生体验这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去体验作者的感情,却没有根据课堂变化作灵活调整,使情境失去了积极意义,显得扭捏作态,所以我们不能为了造境而造境。

新闻推荐

11 名消防官兵列队默哀:亲人不在,咱送他们走

消防官兵向遇难者致哀广元消防供图现场抢救伤员广元消防供图事故车辆已面目全非回忆起23日凌晨的那场生死救援,姚伟恒至今心情沉重。作为剑阁县消防大队翠云大道中对中队长、作为23日凌晨...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