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西河上的拉拉渡

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27 00:32 大字

□张枥 李果 文/图

12月15日,南部县店垭乡红岭村渡口处,70岁的船工李元生手拽尼龙绳,助力一艘“拉拉渡”行进在水面约80米宽的西河上。这艘“拉拉渡”日平均人流量达到600人(次)以上,大小车辆达到300车(次)以上。

嘉陵江一级支流西河全长700余公里,在南部县境内的流长约204公里。上世纪80年代初,升钟水库建成后,西河被水库大坝分为上下段。上段水位上涨,西河水将店垭乡红岭村分隔成两部分,人们出行主要依靠木船与铁皮船摆渡,交通十分不便。

2005年,红岭村群众筹资打造了一条限载5吨的车渡船,以方便摩托车、农用车、小车通行。村民李元生和邓玉周两人负责摆渡,每3天轮班一次。他们天一亮就去摆渡,天黑才回家。每天中午12点至1点是午休时间,其余时间都在摆渡。

“这样粗的尼龙绳,每4个月就要换一次。”李元生说,每年春节前夕,他们都要对车渡船进行一次大检修,他们的工资来源为外地车辆通行费,标准为小车每次10元,摩托车每次2元。

红岭村村支书何先甫说,店垭乡胜利村、红岭村,西河乡铁炉村、高峰村,太霞乡西水村以及剑阁县长岭乡曙光村、红岩村等8个村的2万多名群众出行都依靠这条车渡船。枯水季节,西河这段水面宽度约80米,车渡船摆渡一次需要10分钟左右。夏季涨水,水面宽度140多米,车渡船摆渡一次需要30分钟左右。平时行船如果遇到刮风,摆渡时间更长些。

“我们希望结束‘拉拉渡\’。”何先甫说,村里修建房屋的人家多了,村里的小车、农用车多了,人们出行对车渡船的依赖更重了,这无疑增加了安全隐患。搭乘车渡船的人图方便,都不愿穿救生衣,尽管从没出过事,但仍不安全。因此,他们准备在河上架设一座长120米、宽6米的钢混平桥,需要资金900万元左右,村上已经自筹资金近200万元。

①“拉拉渡”依靠绳索行进在水面约80米宽的西河上。

②李元生用木棒助力车渡离岸。

③牵拽车渡。

④停泊车渡。

⑤村民上岸去赶集。

⑥因为常年拉渡,李元生双手长满厚茧。

⑦李元生指着附近的一艘游船说,2005年以前,村民的出行就靠它。

新闻推荐

东风劲吹剑门关

——剑阁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速写□冯晓刚“天下雄关剑门关”是剑阁县的名片,带着向往,笔者近日来到了剑阁县。雄关内外,片片梯田覆盖着整齐的地膜,小烟苗露出嫩嫩的苗株。烟地旁边,崭新的民居分外显眼...

剑阁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剑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西河上的拉拉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