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班主任老师 让他跟师娘学医术

达州晚报 2014-01-25 14:46 大字

17岁时,高中辍学在家的他,一次偶然机会与医学结缘;26岁时,他因成功救治一位精神疾病患者被乡亲称颂;50岁时,经过努力,他获得临床医学专科毕业证书并考获助理医师资格;57岁时,他参加了成人教育考试,被四川大学录取;60岁时,他终于拿到本科文凭,成为川大的一个奇迹。

他叫黄必全,是渠县一位平凡的精神疾病医生,他那坎坷的奋斗史激励着不少前进中的年轻人……

黄必全从事精神疾病医治纯属机缘巧合。

黄家四个子女,出生于1948年的黄必全排行老三,因家庭贫困,黄必全从小学习就十分刻苦,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渠县中学,但高一时因种种原因被迫辍学回家。当时,班主任老师不舍刻苦好学的黄必全,问其有何打算后,介绍他去跟自己在医院工作的妻子免费学医术。

“师娘李景荷是我的授业恩师,是我的大恩人。”回忆起当年,年过花甲的黄必全还有些激动,“那时我还是一个毛头小子,李老师有空就叫我去,给我讲解病理生理基础知识,还赠送给我了一些医书。我每次带书回来,都会刻苦攻读,力求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黄必全跟随李景荷学医不久,李景荷就作为单位代表被派往当时的万县进修精神疾病学。但学成归来后,她工作的医院却不具备开设精神疾病科的条件。踌躇满志的李景荷有些失望,她随即想到了好学的黄必全,把自己的讲义和学习心得全部赠送给了他:“精神疾病病人很可怜的,治好一个,帮助几家人,也可以为社会做贡献。”听到老师这样说,黄必全从那时起就立志当一名精神疾病医生。

“一根针一把草”的村卫生站

李景荷老师倾囊相授,医学基础(病理、生理、诊断,望、触、叩、听)和临床的内、外、妇、儿科,以及她自己擅长的针灸等,她都毫无保留地教给黄必全,碰上诊治疑难杂症时还会叫黄必全去临床观摩。一边跟随老师学习,一边钻研精神病理,慢慢地,黄必全已经能为村民治疗伤风感冒等小毛病了。

“‘一根针一把草\’,是那时生活的写照。”黄必全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药品较少,进城也不容易,必须到山里采摘草药。到1970年,22岁的黄必全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信赖的医生了。“公社(乡)干部让我到村卫生站工作,不用下地挣工分,专门为村民看病。”回忆往事,黄必全感觉很骄傲,“在当时的环境下,这个职业是很令人羡慕的。”

在村卫生站工作期间,黄必全没有忘记老师的嘱托和自己的志向,继续钻研精神病学。手里的书看完了,他写信、发电报订阅新书籍,还根据新书上的出版广告四处联系购买其他医学教材。一本接一本,凡是关于精神疾病的书黄必全都会想方设法买到手。“每次寄回来一本,他就没日没夜地看,饭都不吃。家里有没有粮食,他也不管,把钱都全部用来买书了。”黄必全的爱人毕文珍说起这些往事,眼中还有些埋怨。

黄必全专研精神病学的事村民们略有所闻,当时,有人曾笑他不务正业,但他并没因此放弃。1974年4月13日,这是黄必全永生难忘的日子。那天,邻村几个村民吵吵闹闹地把一架滑竿抬到黄必全面前,一个汉子拉着他的手说:“黄医生,救救我的老婆,她发病了,乱摔东西、乱咬人,我们都没办法了。”

黄必全先安慰了患者家属,让他们不要慌,放下心来。但他自己毕竟没有临床经验,心中还是有点紧张。定定心神,黄必全仔细询问了家属病人发病时的症状,反复推敲后,他设计好治疗方案,精心治疗了一个月,患者完全康复了。之后,患者一家欢天喜地来感谢他,黄必全第一次从心底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60岁拿到本科文凭成传奇

从此,一个传一个,“黄必全能医精神疾病”的名声传开了,不断有人送精神疾病患者前来,黄必全也来者不拒。随着病人的增多,黄必全自家的住房改建成了临时病房。后来,渠县人民政府还特别拨出救助金2500元,帮助黄必全扩建病房。这不但解决了燃眉之急,还给了黄必全很大的精神鼓励,更加坚定了他投身精神疾病医疗的信心。

与此同时,黄必全结合病症继续钻研,订购了《中华神经学》、《精神医学》、《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等各种书籍和相关光盘、磁带,“即使在上世纪80年代,我一年用于订书的钱也有上千块,几乎是我的全部收入。”黄必全说。

出于对知识的渴望,不惑之年的黄必全于1989年参加了北京燕京函授医学院学习,三年后顺利毕业。1998年,50岁的黄必全不服天命,又报名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了整整五年的工夫,取得了临床医学专科毕业证书并考获助理医师资格。

“活到老学到老”在黄必全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2005年,已经57岁的黄必全参加了成人教育考试,被录入四川大学青羊校区临床专业本科学习,2008年1月,60岁的黄必全成功拿到了本科文凭。这是川大青羊校区的一个奇迹,他的事迹得到全校师生的赞誉。

多年的求索,黄必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精神疾病医生了,经他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无数。

精神疾病专科医院的黄医生

如今,黄必全工作的医院坐落在渠县锡溪乡石咀村,这也是该县首家精神疾病专科医院。

记者前往采访时,院子里几个患者漫无目的地来回走着,目光呆滞,不时自言自语。病房里,几个人挤在一起,有的坐着、有的躺着,傻傻地望着突然来访的陌生人,过道上的几张病床上也睡着病人。记者走过时步子下得很轻,生怕吵醒或是激怒了他们。

“目前我们医院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有135个。”黄必全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平凡的精神疾病医生,除了工作上的辛苦,更多的是收获到了感动。“记得去年快过年的时候,几个陌生人背着一些农产品、提着几只大公鸡直奔医院来找我,还操着外地口音。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千里迢迢从广元市剑阁县赶来的,是为了两年前的事。黄必全回忆,有一次和同事出诊归来,发现路边有一个叫化子模样的人。通过攀谈,黄必全断定对方是个精神疾病患者,于是把他带回医院哄着梳洗干净,并找来衣服给他换上。但他总是胡言乱语,问不清来历。黄必全于是将他养起来慢慢进行医治,差不多治了三个多月,对方终于说清了自己的情况。“我们通过派出所让他的家人来接他。”黄必全说,原来这位精神疾病患者和家人失去联系近10年了,见面时全家抱头痛哭的场景,让人非常感动。

“像这样的事每年都有两三起,更多的情况是一些老百姓发现无家可归的患者后,有的亲自送到我们这里来,有的打电话让我们去接。”黄必全告诉记者,虽然他有些时候会倒贴医药费,但他认为无怨无悔,因为良心上并没有因此过意不去。

“以前那么苦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生活好了,就更应该多治一些患者,多拯救一个家庭。”黄必全说,看到患者经过治疗,健康地走出医院大门,他感到无比骄傲,非常有成就感。谈到未来的目标,黄必全称,希望给予患者更多的帮助,更多的爱。

(廖亚飞 谭欣怡 本报记者 汤艳燕)

60岁拿到大学文凭的

渠县精神疾病医生

新闻推荐

误入传销窝点 电话中向家人“发暗号”

受朋友之邀到江油玩,殊不知却因此被骗入传销团伙。近日,18岁的广元市剑阁县少年小勇凭借自己的机智,利用“放风”机会打电话暗示家人报警,最终被警方救出。目前,小勇已返回学校复读高三。轻信朋友邀约...

剑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剑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