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重在传承 记苍溪非遗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织造技艺

广元日报 2020-08-30 00:50 大字

保留着传统手工编织技艺的苍溪非遗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张园文/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没有传承人,我们就失去了非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织造技艺为广元市苍溪县特有的传统织造技艺,这项技艺织出的地挂毯也被称为巧手织出的“挂在墙上的软黄金”。

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手工地挂毯走向世界

岐坪真丝地挂毯创始人刘氏十一世孙刘华,2018年被评为四川省手工地毯编织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我们的地、挂毯工艺源于古代民间传统手工艺,经过放稿、配色、染色线、织作、平毛等100余道繁杂的工艺和工序才能制作完成。”刘华介绍。

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之所以珍贵,不仅是选用天然植物的根、茎、叶或是花作原色,还加入中草药配方熬制而成的染料浸过的原丝,对桑蚕丝、榨蚕丝进行生态无公害化染色,产品不但芬芳无比,而且永不褪色;在图案设计上,大胆采用民族艺术元素,广泛取材古今中外名人字画、珍贵器皿、珍禽异兽和田园风光等五百余套定型图案;在工艺制作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工厂严把每一道工序关口,使产品柔顺富有光泽,雅致又不落窠臼,使产品以极强的实用和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赢得消费者和中外客商赞誉。

“这也是苍溪县集体企业原歧坪建筑公司地毯厂曾经辉煌的成功经验。”刘华说,“设备更新,人员变化,丝毯厂发展几十年,形成的生产技术独特,必须延续才能保证歧坪丝毯的特色与品质。”

要想将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一直传承,就要把实用与艺术相结合。如今的苍溪非遗歧坪手工真丝地、挂毯顺利走出国门,销往欧美、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发挥社会效益传承方显长久

1988年,初中毕业的刘华就跟随父辈在当时的歧坪工艺制品厂学习手工地毯编织和经营管理。由于对传统真丝地毯编织工艺的喜爱,在1993年厂子改制时,刘华收购了歧坪丝毯厂并经营至今。

刘华说,“当时接下来这个厂,第一是本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深深情怀,再是想通过创业带动一些老百姓就业致富。”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刘华将以前的工厂扩大规模,成立了苍溪县秀艺毯业有限公司和四川省楼兰嘉禾织物有限公司。2008年,公司生产的产品获得“四川省特色旅游品牌”称号,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岐坪手工真丝地挂毯织造技师受四川省人民政府邀请,在四川馆进行技艺展示,赢得了世界各地游客的赞赏。

2010年,刘华与地毯经销商加拿大籍华人张力新、日本三昌贸易株式会社酒井淳也决定合伙组建四川省楼兰嘉禾织物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苍溪县回水社区建设全木质结构和仿明清建筑风格的“御楼兰”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12月竣工投入生产运营。

如今,御楼兰地毯博物馆、手织地毯研究设计所、5A级购物接待中心和可容纳500人的手织地毯生产表演车间,年生产“则天牌”高级手工丝织地毯10万平方英尺(约9290平方米)、“尼雅楼兰牌”高级手工植物染色羊毛毯5万平方英尺(约4645平方米),每年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是集生产工艺展示、产品销售、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文化产业项目,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

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刘华不忘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困难群众增收致富。苍溪县秀艺毯业有限公司员工何利说:“来这里上班之后,一年收入大概在3万左右,家里的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作为四川省手工地毯编织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华的肩上有着一份责任。“我们当地政府专门成立了培训学校,准备拯救濒临灭绝的传统技艺,从而增加我们的企业生产。”他说,“而我们自身也要创新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加收益,争取把工人的收益增加了,留住一些工人,使这项传统技艺能创收,传承更长久,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新闻推荐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苍溪打造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韩静本报记者常力文“我们这个园区总面积300多亩,今年开始初投产,预计产量六七十吨。”8月上旬,在苍溪县亭子镇长江村现代农...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