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乡土才有乡愁流转 石佛村千人义务投劳建园现场见闻

广元日报 2018-12-20 01:01 大字

本报记者张欣刘怀英江涛

14日中午一点半,吃过午饭的月山乡石佛村八组村民,又拿着锄头回到田间干活。

“我们做的是义务工!”村民罗光华说。

这片田地属于村上今年成立的罗汉山猕药套种专业合作社,村主任赵承国告诉记者,村民时常自己带着菜、肉来上义务工。

放眼望去,务工的村民们大都头发花白,正在覆膜的张文芳今年已经82岁,可他们一个个都干劲十足,今年9月合作社成立以来,平均每天都有200人上工,很多村民清晨4点就起床,一早来到工地,干到下午五点半才收工。

积极性从何而来?

“村里有了集体产业,就能留住年轻人,才能留住我们的村。”63岁的贫困户刘国宗说出了众人的心里话。

在苍溪,石佛村地处边远,发展一直滞后,连集体产业都没有,一直是“稻黄种麦,麦黄种稻”的传统耕作模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1400多亩地,40%都撂荒,荒草长得几乎比人还高。

今年6月,赵承国在群众大会上提出发展集体经济,村民们一时不能接受。但当7月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出去考察的时候,大家几乎傻了眼。“那时候才知道,我们集体经济比‘邻居’运山镇落后了整整30年!”村民唐文学说。

考察回来没几天,村民们的想法就空前统一起来:“把荒地平整好,把苗木栽好,吸引业主来流转!”抱着这样的想法,村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砍杂去乱、开挖建园、清沟平厢……

11月,合作社遇到困境。“买苗木,供伙食,这些都需要钱,可是村上已经拿不出钱了。”赵承国记得很清楚,11月26日,他在村里大会上讲起这些,贫困户赵树勇第一个站出来,当场拿出了200元。50、80、100、500……现场100余人捐款近两万元。“没带钱的就跟带了钱的借,有个生产队长身上1000多元钱一下就被借光了。”

家里困难的也不甘落后,罗兴德、邓守安等10余户村民共捐出400多斤米,村民赵登宇捐了50斤肉。

“不等不靠,甩开膀子自己干”村民们口口相传的这句话成为石佛村发展的写照。

村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不到四个月,420余亩的园区栽上了猕猴桃苗和大雅柑橘苗,金龟山100亩土地栽上了猕猴桃苗。

地平整好了,苗木栽上了。在外务工多年的村民赵大学、严大兵被大家的热情点燃,果断回到村里发展。“以前在外面包工程,一年能挣几十万到上百万吧,”严大兵骑着摩托车给村民们送树苗,“9月回来看到正在开挖的园区,心里很高兴,觉得也有前景,就回来了。”

“看着一望无垠的园区,我很满意。”刘国宗说,“为了改变我们村的落后面貌,只要能做一天,我就要带头支持!”

曾经荒芜的土地变为发展的良田,曾经空心的乡村“头雁”回巢,干劲十足。这片乡土,充满希望。

新闻推荐

回水小学 党员干部开展“四新”大讨论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苍溪县回水小学党支部再次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近日,该校特别邀请了陵江镇党政办负责人,来校作“...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