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再到一颗“红心”助脱贫……新华社记者全方位关注广元

广元日报 2017-09-20 01:32 大字

9月17日航拍烟雨朦胧中的剑门关和古蜀道。

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9月18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团记者在青川采访。

9月14日,兰渝铁路协作会秘书长赵均国在苍溪县火车站站台上向前来采访

的记者介绍兰渝铁路当年的筹建情况。新华社记者刘潺摄

9月18日,一列火车驶进兰渝铁路姚渡站。

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

9月16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团在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采访。本报记者郭桂花摄

本报记者唐彪

9月13至18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走进广元,来自新华社四川分社、重庆分社、甘肃分社的30余名记者深入广元城乡采访,用手中的笔、相机和摄像机记录下了广元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区位交通、优良的生态资源。

当前,抢抓国家实施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川陕革命老区振兴、“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广元正加快建设“美丽、开放、活力、畅达、幸福的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其呈现出的“经济持续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干群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纷纷对广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点赞”。

广元的川北咽喉地位将更加凸显

兰渝铁路是与京广线、京沪线并列为我国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之一,为西部地区连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重要通道。

9月13日以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团记者先后深入到兰渝铁路苍溪站、兰渝铁路广元站、兰渝铁路姚渡火车站等地采访,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宣传展示兰渝铁路广元段竣工通车后给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兰渝铁路全线贯通意义重大,对我国西部多省市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新华社四川分社首席记者蒋作平说,苍溪是兰渝铁路的重要发源地。25年来,一代一代苍溪人历经千辛万苦,矢志不渝朝着通车这一目标而努力,为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有了这样的认识,经过深入采访,蒋作平等写下了新闻通讯稿件《百余位老红军与兰渝铁路的不解之缘》,并在稿件中称:“兰渝铁路,这一连接西北与西南最便捷快速的铁路大通道,与苍溪这个四川盆地北部的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有着紧密联系。”

除了蒋作平,新华社记者萧永航、韩振、屠国玺等纷纷看到了兰渝铁路给广元等地带来的深刻影响。

9月16日,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团深入天曌山、广元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地,对利州区生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农产品交易等进行了采访。

在萧永航等记者采写的新闻通讯《从蜀道难到蜀道畅——写在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前夕》中就直言:广元作为古蜀道的一个关键节点,如今正经历着铁路、公路大发展时期,兰渝铁路、西成客专都即将通车,再加上日益密集的高速公路网,广元的川北咽喉地位将更加凸显,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将进一步提高。

在文章的结尾,他们更是感叹:千年蜀道的变迁史,既是一部交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时代的进步史。

据广元车务段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统计,2016年广元全段货物到发量为402.2万吨。广元全市货物到发量为354.2万吨,市境内铁路发送旅客299万人。去年旅客发送同比大幅增加,主要原因是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开通。

广元市重点办公室负责人则表示,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加快了广元市连接西南西北、通江达海的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为加快建成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畅达之城”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了解,随着兰渝铁路、西成客专全线竣工通车后,广元也将形成衔接3条干线即西成客专、兰渝铁路、宝成铁路和1条支线即广达铁路的高普系统并存的“米”字形、“客货分线”、客货并列的格局,形成由西成客专、兰渝铁路、广达铁路和宝成铁路构成的川北铁路交通大枢纽。

“绿色广元”让新华社记者印象深刻

除了让“蜀道难”变“蜀道畅”,在广元采访期间,新华社记者也关注着兰渝铁路沿线脱贫攻坚的推进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关注“广元七绝”之一的苍溪红心猕猴桃时,新华社不仅刊发了组图《红心猕猴桃助秦巴山区苍溪脱贫致富》,还刊发了新闻通讯《一颗“红心”助脱贫——四川苍溪红心猕猴桃成富民“黄金果”》,并称赞:一颗“红心”助脱贫,红心猕猴桃正成为苍溪群众脱贫奔小康的“黄金果”。

9月16日,参与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活动的记者深入朝天城乡,亲身感受和见证朝天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和重要成果。

朝天核桃、曾家山蔬菜等一幅幅丰收美景纷纷成为记者手中“长枪短炮”瞄准的对象。拍下朝天区平溪乡菜更香蔬菜种植基地内体验采摘项目等美图后,新华社记者王全超在图片说明中也写到:朝天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多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有效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

同一天,参与新华社“千里走兰渝”采访活动的记者还来到烟雨中的剑门关等地,用普通游客的身份进行体验式采访。

在新华社记者刘坤、范培珅拍摄的题为《烟雨剑门关》在组图中,既有游客雨中游览的场景,又有若隐若现的剑门关。

写组图说明时,他们描写到:“剑门关居于大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直入云霄,峰峦倚天似剑……”

9月18日,“千里走兰渝”采访团走进青川,深入幸福岛、板桥红旗坝现代农业园区等进行采访。

新华社重庆分社摄影记者刘潺第一次到青川,得知要来青川采访,他特地在网上搜集了青川的资料。

“青川自然资源非常富集,有优良的空气、水和绿色有机食品,气温不冷也不热,适合进行户外活动。”刘潺说,他非常喜欢这个地方,青川生态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刘俊、鄢怀林、罗友军、张敏、梁杰参与稿件采写)

新闻推荐

四川省两人入选2017全国脱贫攻坚奖

本报讯(记者刘佳)9月13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40名获奖者名单。向长江等10人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马锁安等10人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