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基层20年,骑烂摩托5辆,调处纠纷2000余件一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别样人生

广元日报 2017-09-18 01:35 大字

本报记者胡博

在云峰镇,有一对“冤家”结为亲家的故事被传为美谈。故事的主人公正是龙毅成功调解的一起意外死亡事件。

2007年,云峰镇木梁村十组母广恩帮八组寡居的李姓村民翻建猪圈。因为老猪圈年久失修,翻建过程中,一扇突然倒塌的土墙砸向了母广恩……他去世了。

当时,母、李两家都很贫穷,都有一个14岁的女儿在上学。母家的妻子陈菊先因小儿麻痹症已丧失劳动能力,丈夫是家里唯一的经济依靠。刚死了丈夫寡居的李家,日子过得同样紧巴。司法人员还没有介入调解,两个孤儿寡母的家庭就先干上了。陈菊先哭得死去活来,要李家赔人赔钱。李家翻新猪圈养猪致富的愿望落空,还出了人命。李家女主人三次跳堰自尽,幸被及时救起。

龙毅闻讯后,10余次分别上门做工作,稳定双方情绪,实地了解两家的经济收入情况,并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同时救助这两个家庭。在获得双方信任的前提下,龙毅动员李家每年向母家支付5000元,连续支付5年,保证母家的女儿顺利成年。协议顺利签订后,龙毅并未就此罢手,而是一直跟踪关注两家的生活状况。李家女主人再婚,生活条件稍好,龙毅动员其主动增加了补偿金。李家还时不时地到母家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在长期的接触中,两家的女儿成为了好朋友。更可喜的是,李家的女儿小菊还与母家兄弟的儿子处上了对象,并结为了夫妻。曾经的“冤家”,就这样结成了亲家。

龙毅常说,基层调解员就是帮老百姓顺那一口气。20余年,他经手的2000多起案子,没出现一例当事人反盘起诉的事例。

“做事,就是要有股子冲劲、耐劲”

身旁一摞摞的卷宗,桌上厚厚的记事本,响个不停的电话,知道一个人20多年的繁忙。还有那放于司法所外的旧摩托车,虽是他三年前换下的第6辆,可同样见证了一个人风里来雨里去的身影。

2009年,他被省法建办授予“四川省法制建设先进人物”荣誉称号;2010年,他被国家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2011年,他作为全市政法系统6名英模之一,在广元市巡回讲演10余天……他,就是苍溪县司法行政系统的人民调解员龙毅。

“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站岗”

1964年生于苍溪县城的龙毅,20岁时被招进县丝绸厂当工人,1995年进入司法系统工作。熟悉他的人,都认为他有负责感、能担当。

2010年7月,苍溪县紫云工业园区建设及石家坝、赵公坝的开发陆续展开。云峰镇的紫云、张王、皇观等4个村近600户村民的征地拆迁补偿是工作的重点。此时,为了征拆补偿,村与村、组与组、家族与家族、户与户、人与人等各种矛盾交错纠集。龙毅所在的云峰司法所受命承担了相应的调解工作。

刚进场,龙毅这样的司法公职人员常被村民们误解是来“找麻烦”的。他们被人推推搡搡,甚至还有人指着龙毅的鼻子,放狠话“你今天要是处理不公道,叫你站着来,躺着回去。”龙毅无所畏惧,他心里装着的是公平公正,他的手上有法律这个最有力的武器。杨某再婚,刚娶进门的媳妇带来的娃不能得到全个人的补偿;石某户口迁走想再回村领足全个人的补偿也不行……在龙毅的指导下,涉及征拆的个人补偿分配细到0.5、0.2个人头上。例如0.2个人的补偿,就是针对那些曾经是当地的村民(也为村建设做过贡献),且户口转走未满10年的村民。0.5个人补偿,包括的正是那些近3年内才再婚迁入当地的村民……

驻征拆现场的5年,龙毅常常每天零点后回家,第二天天不亮又必须赶到现场。一日三餐没有定时吃过,石家坝的陶家垭与张王村路口小卖部就是他临时充饥的地方。有时在小馆子吃碗面;小食店关门了,就叩开商店泡碗方便面。正是因为龙毅与同事们全程依法公正参与,近600余户村民无一户对国家的补偿标准有异议,上亿元补偿金顺利地发放到村民手中。

“调解工作,就是帮老百姓顺气儿的”

龙毅半路进入司法系统,新工作所需的法律知识、公职人员的从业资格,都是靠他一股子冲、耐劲儿自学完成的。1996年,他取得西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函授文凭;1998年,他考取了国家公证员资格;2004年,他通过全国司法考试,取得国家法律执业资格。而这期间,龙毅正在边远的万安乡(现并入白驿镇)、永宁镇工作。白天,他要与同事们一起进村入户调解纠纷、解决问题。“过关斩将”的这些自学成果,全是他在乡间小屋灯下熬出来的。(紧转A2版)

新闻推荐

将达成铁路和兰渝铁路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南充乃至川东北的铁路枢纽中心,并预留宝南铁路、成达万客运专线和南充轨道交通一、三号线的接入条件南充火车北站:兰渝铁路最大中

(记者张蓉萍)9月11日下午,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记者前往兰渝铁路南充火车北站通过航拍、视频采访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对南充火车北站的前世今生进行了立体采访。“2015...

苍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