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悠悠梨乡红土情——苍溪县国土部门扶贫纪实

广元日报 2017-07-05 01:27 大字

邓志勇

一组数据揭示了苍溪国土部门扶贫攻坚的努力:5年时间,国土民生工程助力扶贫,投资近10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35个,整治土地42.05万亩,建成标准化良田29.3万亩,新增耕地4.43万亩,打造出17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千亩园区61个、百亩产业示范园120个;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1个,拆旧房2120户,建成新村聚居点43个,新增耕地周转指标3197亩;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1处,应急排危除险约346处,避险搬迁449处1403户,惠及全县贫困村130个2.3万贫困人口。

土地整治,助力脱贫

在永宁镇兰池村,年年种稻,不是怕旱,就是怕涝。过去永宁镇农民没少为水发愁。“荞子坝因地势低,排水渠长年失修,稻田像个‘水袋子\’,雨水一大就遭灾,眼看到手的粮食泡在水里,你说着急不着急!”与荞子村相邻的兰池村却在山上,“水在坝下流,人在山上愁”,每到灌溉季节,村民们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水库抽水上山;库存水经过“超期服役”的土渠流到田里,已变成一股细流。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机械轰鸣声,田坎归并,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如今,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下湿田由“一季田”变为“两季田”,“望天田”灌溉有了保障。过去贫瘠的坡地变成了优质农田,零碎的田块已被新田园代替。

在白驿镇,昔日的铁炉村,村民祖祖辈辈走泥巴路,天一下雨,道路稀烂,小孩上学大人要用箩筐挑,肩膀背,农副产品卖不出去,生产资料难运回。通过项目实施,硬化了村道、生产路和连户路,小孩上学不再接送,农村公交车开进村里,农副产品再也不愁运不出去。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苍溪的山山水水。走进项目区,大范围的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它播下了现代农业的种子,整理出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增减挂钩,集中农居

来到漓江镇风峨村,放眼远眺项目区,一座座单家独户的土坯危房变成了一排排漂亮的集中农居,镶嵌在群山绿野中。这个点石成金般神奇的抓手,就是国土部门的增减挂钩项目,它让村民告别了土坯房。

近年来,苍溪巧用“增减挂钩”土地政策,提速老区脱贫攻坚步伐,把土坯房变成美丽新村,把烂泥田变为高产地。按照“国土搭台、政府主导、农户参与、民主公开”的工作思路,探索新模式。

居住岳东镇药柏新村聚居点村民黄清华和家人从此搬出了土坯危房住进了小洋楼。在药柏村有3个组106户378人与黄清华一样住进新洋楼。黄清华对现在的情况表示非常满意:“吃水不用担,煮饭不冒烟,耕田不用牛,出门泥不沾,养老就医保险在身边。”

截至目前,苍溪已规划27个增减挂钩项目区,涉及近120个行政村。增减挂钩搬迁2910户8970人,地灾避险搬迁449处1403户。

土地有界,大爱无疆

5年前,苍溪县国土部门踏上了对口定点扶贫的征程。联挂帮扶的有5个村:新观乡向阳村、玲珑村、五柏村,白驿镇檬垭村,东溪镇庙子村,这5个村共有贫困户193户677人。

县国土部门采取超常举措,举全局之力,形成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强大声势。5位党组成员任工作队长,5名优秀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150名干部职工下村入户。他们冒严寒、顶酷暑、跋山涉水、走村串户访贫问苦,国土民生工程申报和实施,扶贫开发用地报批,国土地政策法规宣传,扶志扶智齐头并举,输血造血科学衔接,亮点特色精彩交织。

“你看,山坪塘标改了,渠系配套了,村民们选择自己想发展的产业——核桃、山羊、猕猴桃、生猪、鸡、鱼……正在落地生根。”新观乡向阳村贫困户张仕文掰着指头给我们讲起了国土部门帮扶后全村的变化。

在玲珑村,候新德等6户贫困户提前一年脱贫。现在侯新德种植了10亩红心猕猴桃,养山羊70只,去年卖了40只,还养了鱼3000尾和60只鸽子,孩子大学毕业后在绵阳也找到了工作。去年年底,不算孩子的工资收入,他家收入达5万多元,人均收入1万多元。生活有了起色,并且顺利脱了贫,还修起了楼房。

在扶贫路上,在贫瘠土地上,2016年,苍溪国土部门自筹资金432万元,投入村道路建设、堰渠整治、人畜饮水、土地整理、产业发展等建设,为新观乡发展加注了强大动力。截至2016年底,向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73元,实现了整村脱贫目标。

新闻推荐

苍溪县龙王镇建党96周年刷存在感自豪感使命感768名党员腰挺了气壮了使命意识更强了

本报讯(记者傅尹常力文)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6周年之际,苍溪县龙王镇党委进行的别开生面庆祝活动引起了记者注意。没有轰轰烈烈的庆祝场面,没有热热闹闹的文艺表演,除了一次简短而庄重的优秀党员表彰会外...

苍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苍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