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攻坚的“陵江答卷”——苍溪县陵江镇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广元日报 2017-05-19 04:27 大字

见到陵江镇笋子沟4组66岁的何安祥时,他正在给新房安装防护栏。2013年,勤劳的他养了2800只鸡,但是当年浙江一带发生禽流感,导致他家的鸡亏了7.5万元,随后他和老乡外出打工将欠款还上。2014年春节,他给果树修枝时从树上掉下来导致左腿韧带断裂,治好后仍行走不便,由于家庭困难,当年被镇上精准识别为贫困户。因为异地搬迁,他向亲戚借了15万元,自筹3万元,通过小额贷款5万元,修建了300余平方米的小洋楼。不仅如此,通过产业扶贫项目,他除了种植100余株脐橙树外,还养了2000只鸡,月收入超过2000元,每年增收1.5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近年来,陵江镇像何安祥这样顺利脱贫的群众达到3000人。

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陵江镇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的扶贫新路子,不遗余力补齐同步全面小康最大民生“短板”。截至目前,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218人下降至2016年底的2806人,贫困发生率由10%下降到4%。

年均减贫1345人

高位打造脱贫攻坚起跳平台

贫困人口一日不脱贫,实现全面小康就无从谈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陵江镇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在实地调研中逐渐成型,即打破村组行政界限,将全镇农村连片进行规划,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大规模重点解决阻碍发展的共性和突出问题,实现公路连通、产业连带、新居连块、服务到户。

随后,一场以着力改善贫困村社发展条件,逐步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扶贫攻坚战全面打响,“1+N”贫困政策“大礼包”不断落地。

针对扶持生产和发展就业一批,全镇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3817万元,每户发放产业扶贫周转金3000元。通过年底产业验收,给予产业发展好的贫困户,按比例发放奖补资金,极大调动和激发贫困户自主脱贫内生动力。

针对易地扶贫搬迁一批,通过资源整合、项目补助、产业配套、跟踪服务等方式,依托各村(社区)特色种养基地,超前谋划、同步安排产业发展项目,推行“一户一圈”“一户一店(农家乐)”“一户一棚”等新模式。比如,太丰村为每户配套建设一个户办产业小庭院;大洋村利用水库优势,帮助易地扶贫搬迁户建起一户一院的农家乐式院落;白观村利用处于城郊的地理优势为每户建房户配套建设蔬菜大棚。同时坚持多措并举,通过劈山填沟、平整河滩、土地置换等方式,尽量降低用地成本,解决贫困群众搬迁用地困难。强化“两线”控制,绝不让贫困户因修建房屋而返贫。截至2016年底,全镇135户456人的易地搬迁户中,已有95户318人住上了新房子。

针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全镇对因病致贫的3250人、因残致贫的352人,按照一人一策,着力打造医疗救助“四道屏障”。一是加大对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力度,完成46个未达标村卫生室建设任务,贫困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全覆盖。利用财政专项资金优先为每个贫困村卫生室配备1台健康一体机。二是强化乡村医生培训,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按照每村不少于1名专职医生,并经常性邀请市县专家到村开展培训。三是保证贫困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率100%,并按政策享受“九免一减一补助”,让贫困群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四是实行一对一签约服务,确保每名贫困户有1名医生对接服务,组织卫生院医生定期到各贫困户家进行定向医疗服务,让大病得到控制、小病及时得到救治。自2014年以来,全镇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人数由3602人下降到1200人,极大缓解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不断深入,财政惠农政策持续跟上,陵江镇立足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平台,争取到中央、省各类财政扶贫资金5300万元,扎实推进贫困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农户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充分发挥了专项扶贫的主力军作用。

坐在青瓦白檐的新房前,太丰村三组的何春祥这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屋里头,增收致富不再愁。何春祥如今的幸福日子,得益于近年来各种惠农政策共同作用、各方力量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大扶贫带来了大变化。

——经济全面发展。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底的8500元增长到2016年底的12000元,增长41%,年均增幅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7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4年的2.51缩小到2016年的2.07,农村人口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2014年以来,全镇农村道路通畅率达100%,标改山坪塘120口,新建人饮工程6000余户, 通天然气8000余户。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及基础设施建设,321户1148人生存条件大幅改善。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成了46个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启动实施“宽带乡村”,农村信息化进程加快。

扶贫机制深入变革

减贫动能不断凝聚

扶贫没有终点,改革没有止境。

确保2020年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仅靠常规措施和手段很难实现,扶贫工作必须添动力、增效率。秉承创新精神,陵江镇始终在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和扶贫之策。从试点到推广,从雏形到模式,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总结,立足该镇实际,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大重点。

“这是一条生命路,我们这些老人们都要多活几年。”太丰村四组的贫困户何开清十分感动地说。

陵江镇太丰村,是全镇六个贫困村之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自县交通运输局和陵江镇第五小学结对帮扶以来,帮扶单位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共协调资金370万元,硬化村组道路14公里,太丰村村组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入户路硬化达到90%,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如今道路通到了每家每户,核桃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初具规模……谁能想到几年前这个被称为“三不通”(不通网络、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的小山村,一下子成了富裕村。这些变化得益于该村第一书记赵春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持。

“没有好支部,就没有带路人”。在外出务工成主流的今天,建设一支“永不撤离的扶贫工作队”成为扶贫攻坚的头号工程。该镇通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培训提升、后进整顿、下派年轻后备干部挂职等措施,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发展经济组织、集体组织、群团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

在太丰村4组,62岁的李俸孝2015年患上食道癌,妻子谭守芳2005年患上了乳腺癌,原本经济较好的家庭因两个“癌”而被纳入低保,两人没劳动能力,此次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自筹1万元,加上政府补贴的5万元,从土坯房搬进了这辈子都渴望的砖房……

何春祥也是搭上土坯房(危旧房)改造的列车,土坯房通过风貌改造,一变而成了新的川北民居。

“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一代人修几次房、代代人为修房忙”,这是陵江镇农村部分因房致贫群众的真实写照。2016年底,全镇像李俸孝、何春祥这样因土坯房(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的脱贫群众有321户。

一定要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围绕同步全面小康目标,坚持“先难后易”,以改造农村危旧房(土坯房)为突破口,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市场体系、社会管理,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产业发展也是脱贫攻坚的一把利剑。走进陵江镇大洋村瓜蒌种植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石桩映入眼帘,10余村民正在园里给瓜蒌挂网。2016年,该村成功人士、村主任阳科贤流转土地120亩,投资60余万元,兴建了第一批瓜蒌种植基地,还免费为周边农户提供种苗、技术,引导村民参与种植,让更多贫困农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种植瓜蒌近100亩,其中贫困户36户,推动了大洋村贫困户产业的稳定增收。

见到太丰村四组53岁李俸平时,他正在园里收割韭菜。2016年,他靠自家种植的韭菜、莴笋、蒜苗等蔬菜,一年收入2.5万元。

该镇大力发展核桃、猕猴桃和有机果蔬、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全镇特色种植业基地达2.35万亩,兴办农家乐200多家。

脱贫攻坚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陵江镇15.3万人口中有城镇居民9.5万余人,占总人口的62%。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8万人,残疾人9600人,重病患者2000余人。该镇在奋力抓实农村脱贫的同时,同步推进城镇贫困人口脱贫解困。将全镇219户纳入了首批城镇***对象,29位县级领导干部、77个县城正科级部门“一把手”、20家爱心企业负责人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十大专项扶贫行动”让困难户得到了实惠。2016年7月至今,58户173人享受了廉租房救助,67人次享受到医疗救助政策,救助资金58万余元,21人享受到免费教育或教育救助,32户免费安装水、电、天然气和闭路电视,所有帮扶对象都享受到水、电、气、闭路电视费用减免,减免资金35万余元。

打开电视,坐在干净整洁的沙发上尽情享受着那份闲情,陵江镇东城社区5组居民,60余岁的陈建兰满是惬意。“以前的住房,阴暗潮湿,墙壁被烟火熏得黢黑。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谈起以前的住房,陈建兰感觉有些“不堪回首”。因为腰椎结核致脊柱变型,鉴定为二等残疾,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她,2016年被识别为全县首批城镇精准贫困户,由县卫计局对接帮扶。看到贫寒的家境,该局拿出1.5万元对她家屋顶、墙体进行重新打造,电视、沙发由县城一家具厂爱心人士提供,装修后的家焕然一新。该局局长每月还资助其女儿生活费500元直至大学毕业。同时县委、县政府还给她提供50平方米的公租房。

无独有偶。西城社区困难居民杨治良一家7人,房屋面积只有40多平方米,家中两人残疾,因家庭贫困,三兄弟40多岁均未成家。通过实施住房保障扶贫行动,今年8月,三兄弟每人分到一套50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为方便他们互相照料,三套房同在一楼,并挨在一起。杨治良逢人便说:“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住上城里的高楼大厦”。

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机制,让扶贫救穷的钱花在刀刃上;完善金融服务机制,创新形式为贫困人口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的特惠服务;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广泛动员汇集更多扶贫资源……一系列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创新机制相继出炉,成为解决突出问题、推进扶贫工作提质增效的根本动力。

“一系列改革让基层扶贫更有干头,我们一定甩开膀子好好干,不拖全面小康的后腿。”陵江镇党委书记权利说。

范波 本报记者 刘怀英 刘敏文/图

新闻推荐

苍溪以有力有为有效的行动 全力打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战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记者侯东)“要增强搞好环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要以有力、有为、有效的行动打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战,进而全面推动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近日,苍溪...

苍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苍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