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手工制作毛笔108道工序金台毛笔只剩唯一传承人

南充日报 2017-05-19 04:06 大字
①冯宗福展示制笔工艺

②制作笔管

③制作笔头

④冯宗福出门务农

●本报记者 梁洪源 文/图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顺庆区金台镇活跃着一群以制作毛笔为生的手工艺人,鼎盛时期,几乎每家每户都制作毛笔。他们多以家庭为单位,白天操持农活,晚上老老少少就围坐在油灯下制作毛笔。每逢赶场天,村民们就把制好的毛笔拿到镇上,卖给来自各地的毛笔生意人。

5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金台镇采访,当地唯一的传承人冯宗福介绍了金台毛笔的制作流程及历史渊源。

“制作一支上等毛笔,需经过大小108道工序,而且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工艺标准。”今年70岁的冯宗福告诉记者,各类毛笔的制作都须经过铰笔筒、煮麻、除脂、拣齐、切毛、梳均、干修、粘锋、刻字、挂绳等工序,每道工序里又包含很多小工序,概括起来分“水盆”和“干活”两大工序。经过108道工序制作出来的毛笔不仅色泽上乘,笔头柔软饱满,而且书写起来也婉转如意。由于质量上乘、名声在外,遂宁、苍溪等地的生意人都来金台收购毛笔。

“生意最火爆的时候,商家坐在家门口守着做,完工一批就收购一批。”冯宗福说,那个时候没有电脑,人们写字常常使用毛笔,毛笔供不应求。他和其他制笔人根据市场需求,学会了斗笔、排笔、帚笔的制作工艺。

金台毛笔不仅工艺高超,其历史也颇为悠久。冯宗福告诉记者,金台毛笔起源于秦朝,相传被尊奉为“制笔始祖”的蒙恬遭赵高迫害后,部分身怀制笔技艺的族人为躲灾避祸,逃难至今天的重庆、四川等地,其中一支族人来到南充金台,并把制笔工艺传授给当地人,金台毛笔由此而来。时至今日,蒙姓仍为金台镇大姓之一,其中土地垭村、蒙承宫村90%以上的村民都为蒙姓。

然而,随着毛笔这一书法工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金台镇昔日红火的制笔场景随之消失,只有冯宗福还保存着成套的制笔工具和制笔技法。“虽然我也有20多年没动手制笔了,但制作毛笔的手艺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冯宗福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保存制笔工具,就是希望有一天把这门手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年轻人,让金台毛笔得以传承。

“现代科技制造出更多的书写工具,人们的书写习惯也渐渐发生改变。市场需求锐减导致金台镇很多造笔高手改弦易张,重新选择谋生机会。”顺庆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保存这项弥足珍贵的民间技艺,区文化馆已组织工作人员着手对金台制笔流程进行影像拍摄、用料登记,并修建了金台毛笔藏馆,用以收藏保存仅存的毛笔制作工具。

新闻推荐

苍溪以有力有为有效的行动 全力打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战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记者侯东)“要增强搞好环保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工作紧迫感,要以有力、有为、有效的行动打好环境保护工作攻坚战,进而全面推动全县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近日,苍溪...

苍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苍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