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看那日新月异的大洋村——记苍溪县陵江镇大洋村第一书记杨斯涵

广元日报 2017-05-16 04:08 大字
用上了自来水,杨斯涵和贫困户一样高兴。

本报记者刘敏文/图

“大洋村,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爱这里的山水,更爱这里淳朴的群众。300多个日日夜夜的陪伴,让我看到大洋的焕然一新。越来越漂亮的村庄、越来越富裕的群众,我心有所安。”军人出身的杨斯涵虽是一介女流,却是名副其实的“女汉子”。

杨斯涵是苍溪县陵江镇扶贫移民办干部,2016年6月,在刚刚接到任该镇大洋村第一书记的通知时,她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摩拳擦掌准备干一番成绩,然而现实却与她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大洋村距县城24公里的路程,65户154人的贫困人口,破旧不堪的村委会,泥泞难行的通村路,更谈不上有什么支柱产业、致富门路,当时的大洋可谓一穷二白。

“雪上加霜的是,个别干部群众认为我不谙农时、不习农事,对我不服也不满。”这让杨斯涵工作一开头就举步维艰,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为了不向现实低头,杨斯涵重塑信心,抓紧一切机会,上坡下坎调研,进组入户走访,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交流,短短一月便全面了解了大洋村的自然环境、村情村貌、人际关系等,说出来的情况、谈出来的思想、提出来的方案迅速赢得了干部群众的认可和信服。

依靠着军人的那份激情、担当和干劲,杨斯涵在大洋村牢牢地扎下了根。定规划、修道路、通水电、建产业……哪里有需要,她就会出现在那里,经常是雨天两腿泥、晴天一身灰。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秉承着如此坚定的信念,杨斯涵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通过积极向上争取和整合项目资金,新建村组道路16公里,标改山坪塘6口,改水291户、改电291户,天然气安装156户,改厨改厕291户,结束了大洋村不通自来水、天然气的历史;村内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安全住房保障率达100%;全村新建“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其中新建65平方米卫生室1个、75平方米文化室暨广播室1个;全村网络、电视户户通,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实现两个

100%。

在大洋村,现在随便问到谁,脱贫致富关键靠什么,大家都会毫不犹豫地说“靠产业”。但在前些年,大家都是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对产业发展不理解也不支持。没有产业发展,大洋的脱贫致富就是一句空话。杨斯涵深知这个道理,但是跑断了腿、说破了嘴,群众心动了就是不行动,通过一次次的交心谈心,她了解到真正的症结在于群众害怕担风险。“他们家底薄,经不起折腾,更承担不起风险。”杨斯涵总结道。

在与镇村领导进行深入研讨之后,杨斯涵决定按照效益主导、镇村主推、群众主体,干部自觉建、大户自动建、群众自发建的“三主三自建”模式,“四面开花”、多元发展,通过一番努力,240亩的瓜蒌园、100亩的核桃园、210亩的牧草园初具规模。

产业发展起来了,畅通销路便迫在眉睫。

经过学习和论证,杨斯涵和村委会的干部一方面充分利用村党组织打造外联平台,利用专业合作社打造内聚平台,引进业主实现规模化经营,包装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并组织种养大户、致富能手等参加县域内外展销活动,积极推介大洋产品,化零为整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电商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打造远销平台,让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好,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今天的大洋村,一穷二白的模样已经渐行渐远,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美好蓝图正在逐步实现。“每每看到贫困群众幸福的笑容,我感到一切苦累都烟消云散。扶贫路漫漫,任重而道远,我愿一直扎根大洋,尽己绵薄之力,造福一方百姓。”笑容不仅洋溢在大洋村老百姓的脸上,也洋溢在杨斯涵的脸上。

新闻推荐

苍溪县全面开展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

为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苍溪县全面开展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一是积极动员部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苍溪县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各镇将乡镇食安办规范化建设工作列...

苍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