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行吟川北(三章)

达州晚报 2015-10-17 13:05 大字

·符纯荣·

阆中古意

一座古城,用一成不变的脾性,理顺了数千年纷乱时光。

青石板上,深深浅浅的堑痕,装订成日月星辰寓意深刻的册页,落满风霜雨雪没有答案的追问。

榕树枝头,一道夕光迸射开来。

状元坊内外,步履匆匆,驱动多少清瘦功名,埋汰多少玩世不恭。

光阴如逝,声如波涛。在喧嚷中驻足,谁能侧耳聆听:那鎏金笔画中,梦幻般优美滑过的流苏;那磨损的石面,烟尘般清绝的记忆。

其实,稍加留意即可看见——

危楼百尺,飞檐斗拱,只比青瓦黄土安顿的民间略高一点;一排排大红灯笼,有一部分光照,是借来保宁醋的浓香而持续点燃的;除此之外,张飞牛肉的精彩演绎上天入地,最终归拢于每一扇打烊的门闩声里……

无论悄然来过,抑或远去经年,我相信自己一直坐在那里。

嘉陵江水缓缓流动。风声牵引的微澜,彻夜不息。

一碗川北凉粉的凉与辣,翻找出远古巴人多舛的身世,加深了历史亘古的秘密。

红军渡

被艰苦岁月打磨的一个名词——

红军渡!

郁郁葱葱的苍溪大地,嘉陵江上,浪花飞溅。

八十年了,那些动人心魄的故事,镌刻在坚毅的石头上,根植于深情的沃土。历久弥新的,是江水一遍遍洗濯的红色情结。

在红军渡,江风呼啸、号角鸣响。我看见无数前赴后继的身影,将波涛踩在脚下,冒着炮火,勇往直前。

那是1935年春天,苍溪县塔子山下:一支穷人的队伍,肩负着理想,挥舞着刀枪,在嘉陵江上稳操桨橹,将劳苦大众的瘠薄命运奋力摆渡。

600里江防,天险横亘,重兵虎视。一条固若金汤的防线,却被一夜强渡的十万雄师扯得粉碎。

向西,强渡嘉陵;随后,折转向北,抗日救国。

一面鲜红的旗帜指引的方向,是挽救民族危亡的万里长征,是太阳升起的崭新黎明。

与红军塑像合影,我努力将腰身站得挺拔。

那一刻,我的血液奔突,带着飞波逐浪的声音。

剑门关

1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首《蜀道难》,让巍峨剑门由此抵达唐诗的高度,一直屹立至今。

凭险据关,借史留名。

摩肩接踵的背影,或许有一个,正是当年仗剑远游的李白。

2

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悬空的木板,依附于时光某一个节点上,使往来者成为恍如隔世的过客。

云岭翠廊,风过无痕。

木质的声音,掺和着阳光的斑点,零碎而不绝,在雄关漫道之上闪烁经年。

3

木牛流马,邮路官差,盐帮北去,荔枝南来……

云端上的通天大道,加上朝代的烽烟、岁月的驱赶,成就一幕晓畅而绝美的高速记忆。

鸟飞过,翅膀唤醒落叶。

随意拾起一片,可读出孔明的睿智、姜维的忠诚,梳理出三分天下、泾渭分明的纹理。

而更多的隐秘,藏匿于阳光照不到的地方,留下无从窥探的遗恨。

4

我们一步一步向上。身体内的水,将海拔提升不下百米。

——是否到了高处,才能更好地看清前生今世,悟透大地上的事情?

往复于悬崖峭壁两边,风将蜀地以及另外的省份,同时吹动。

雄关傲立在上。面朝云端,我们没有停下脚步。

风一再越过,又等候在不远处。仿佛我们之间,有一场前世的约定。

新闻推荐

打出脱贫“组合拳”楼房沟展新姿

□武胜记者站文伟江琪绿野葱葱,梨花朵朵。阳春三月,走进武胜县烈面镇楼房沟村,乡间小景在眼前流转,公路蜿蜒,一栋栋白墙青瓦的楼房,千树万树绽放的梨花,诉说着变迁,描绘着希望。省级贫困村楼房沟“第一书...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