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好村组路 村民赶场不穿水鞋了
□莫东鸣 本报记者 向朝伦 程文雯
9月6日,苍溪县文昌镇宝寨村三组道路硬化现场,搅拌机隆隆作响,村支书宋富修在施工现场忙前忙后,还不忘跟村民聊几句,“从今以后,我可以把水鞋扔掉,只穿皮鞋下村组了。”宋富修说。
51岁的宋富修被村民称为“双鞋支书”。
距离县城81公里,距离镇上25公里,文昌镇宝寨村是苍溪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全村21.8公里的村组道路曾全是泥路,坡陡路窄,坑深草密,不仅汽车没法通行,骑摩托车也颠来簸去常熄火。山多谷深的乡村,路不行,做啥都难,当地村民不满意,9年换了7个村党支部书记。
2012年底,搞了20多年乡镇农技员工作的宋富修,高票当选为宝寨村党支部书记。一上任,宋富修就忙开了,走村串户,调查了解。
走村串户,宋富修有个习惯,出门穿皮鞋,顺带一双水鞋,到坑多泥泞的路段,或者草深露水多的地段,就换水鞋,干路上再换皮鞋。要是去的某段路全是烂泥路,就把皮鞋脱下来,放在路边的石窝或涵洞里,办完事回来再换上。宝寨村五组村民徐文勇对烂路印象特别深:路上有的沟槽半米深,有的杂草齐腰高,特别是下雨天,一迈步鞋子就容易陷入泥里,即使晴天,草上的露水也会把裤管湿透,很多村民赶场得穿长筒水鞋。
烂泥路人行困难,车子进不来,拖拉机常被困在路上。农民养的猪,翻山过沟抬到镇上卖,来去需一天,村民养的土鸡土鸭,种的粮食、山货等,运不出,只能自产自销。路,成了制约宝寨村脱贫致富的瓶颈。
第一要务,修路,硬化。2014年开春,宋富修一会皮鞋一会水鞋轮换着赶路,到村民家到村干部家商量,怎么改线、怎么拓宽、怎么夯实、如何硬化、资金怎么解决、村民如何出工出力……资金不够,他反复跑县里争取资金,并向在外务工有一定实力的村民发出倡议,他与村民一道截弯道、挖路基、砌片石、抹水泥,一干就是一年多,穿烂了5双水鞋。现在,21.8公里的村组道路全部硬化了。
修路的同时,宋富修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产业。从2013年春开始,宋富修发动村民种魔芋,有村民犹豫不决,他就自己先租地种,把20多年当农技员的经验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村民动心了。2014年,宋富修又与大家商量着,在昔日荒草丛生、乱石满坡的山梁和荒地上改土建园838亩,种植猕猴桃,如今,800多亩猕猴桃枝壮叶绿,两年后就可投产。
村民日子渐渐好过了,“双鞋支书”却病倒了,去年底,宋富修被诊断出患了恶性淋巴肿瘤,朴实的村民纷纷前往看望,希望他在家休养,但他不肯,依然在村上忙这忙那。
前些年,村里大部分壮劳力都外出务工,如今路修好了,20多户村民回乡创业,种植魔芋、猕猴桃,在外打工10多年返乡种猕猴桃的六组村民刘俊军说:“路好了,又有‘双鞋支书\’技术支持,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方小虎向朝伦熊润频踩着推土机履带碾压后的一线硬土,转过一个山弯,坡下就是三会村贫困户潘大良的家,土墙青瓦的一栋老房子,旧虽旧点,但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路那么稀你们都还来,快屋里...
苍溪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苍溪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