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粮欲增收 农机下田路需通
代表委员热议“种粮难赚钱”,建议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本报记者 许静
“我们村早就是个无粮村了!”来自雅安市名山区百丈镇王家村的党支部书记殷昌俊是省人大代表,在问及种粮能否赚钱时,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全村1700多人一共有2200多亩地,人均不到一亩三,如果种茶叶,一亩收入3000元左右,换成种玉米,一亩只有两三百,“农民一算账,自然就晓得种啥子了。”
殷昌俊的观点,与省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滕采模的一份提案有相似之处,四川调查总队通过对11个县、45个村、450户农户的调查走访发现,有72%的被调查农户认为种粮食的效益太低而不愿继续种田。“我在农村调研时也听到了一些话,感触很深呐!”省政协常委、民革四川省委副主委曹丰平说出农民爱说的三句顺口溜:“要想奔小康,必须背井离乡”、“在家种田,不如外出挣钱”,外出的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则是“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
如何破解这一现状?
代表和委员们提出了诸多建议和举措,但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一点: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相关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四川省农机化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增速,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2013年,四川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45%,低于全国10多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仍位列全国倒数。
是什么挡住农机产业发展的“路”?
省人大代表、广元市苍溪县云峰镇韩家坪村一组农民任田坤梳理出了这样一个逻辑:种粮要赚钱,必须要有规模;要规模种田,就必须要有农机;农机要下田,就必须把“路”整平。“现在好多地方田埂高、道路窄,田间机耕道通达率不足30%,大多是‘以埂代路\’,农机下田‘路\’不平。”
除了现实中的农机下田之“路”受梗,农机产业发展之路也需要伸展。
“现在很多地方都愿意在招商引资中引进汽车制造业,为何不能引进一家大型的农机制造企业呢?”曹丰平表示,他曾经在山东参加过一次全球性的农机产品展,山东的时风集团、五征集团都是做农用机械的,企业规模动辄百亿元级,让人十分艳羡。“川内还是有很多单位在生产农用机械,但四川农机产业应有顶层设置,全省统一谋划。”曹丰平表示,原来一些高校还有农机系,现在已难觅踪迹,“不管是确保粮食安全还是迎接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四川都应把农机产业做大做强。”
此外,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研究员王笳也提出建议:因为四川省丘区面积占比太大,对机具的适应性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建议政府在适用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农机具研发上给予扶持,为农机下田扫清路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莫东鸣向凌峰记者侯静)“我剪的是一匹招财马,今年是马年,祝福大家马到成功!”1月28日,苍溪县唤马镇的小广场上,10位剪纸艺人摆开台子剪纸献艺送祝福。在艺人们身边聚集着100多名群众,大家等着领取...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