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交易不温不火遇尴尬
1.63亿亩确权林地三年累计流转仅1023万亩
“叶子变票子,林权证变信用卡!”集体林权确权到户后,林农的这个美好愿望,却没变为现实。
三年来,四川累计流转的林地仅占确权林地面积的6%。林农顾虑多,投资者也多在观望,交易不温不火。
林权进入市场流转交易后为何“水土不服”?林地如何才能变成活的资产?
□本报记者 刘云云
林农有顾虑 交易显冷清
四川2010年10月底就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改革,1.63亿亩集体林得以确权,当年林权流转面积就达510.7万多亩。但直至今年上半年,才累计流转了1023万亩,仅占已确权林地面积的6%。
国家林业局调查显示,林改后,全国林地亩均产出值由2003年的139元增加到2011年的445元。但该局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报告也显示,目前只有5.58%的流转林地经过资源评估,仅有近20%的农户有流转林地的打算。
苍溪县东溪镇林农向光存手里,攒着15亩林地一直没动:“不少人流转给业主的价格才二三百元一亩,一流转要几十年,我心里没底。”
价低、周期长、面积大,林权流转中这三个问题让林农有顾虑。在四川林权交易网和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西南交易中心网站上,滚动的交易信息中几乎没有低于千亩的转让,动辄几千亩,甚至上万亩,要流转的使用期大都在30—70年;流转价格,除去那些基础设施完好、有半成材或成材林木的林地,大多每亩在300—500元之间。
卖方嫌价低 买方怕活钱变死钱
“不温不火,很多林业投资者都不敢轻易出手。”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西南中心林权交易部副总经理贺碧昆感受到了这种氛围,“两年以来,我们作为交易中介,大概只做了几万亩的流转。林地收益算账,其实是很高的。”以中幼林的柳杉林为例,长到16年就可以作工业原料,市场价格是每立方650元,扣除成本外,每亩利润为1.2万元,若以20年承包期算,每年每亩纯收入600元,而以现在市场流转价,不过每亩1000多元,最多1500元,“林地的实际价值,远远高于现在评估出来的价值。”
可不可以采取最低流转价来托底保护林农?省林业厅林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据,林业部门没有权力来约束交易价格。但这会埋下隐患:将来随着林地价值升高,可能产生纠纷。“所以现在更鼓励的是林农以转包、入股等方式来经营林地,而不是‘一锤子买卖\’,做一次性转让。”
投资者不愿参与又是为何?成都九木林业有限公司目前在全省已拥有了36万余亩的林地,但董事长邹和忠却感到头疼,甚至有些后悔,“林权抵押贷款不容易,只能闲置在那里,投进去的活钱变成了死钱,还怎么来盘活这些林地?”
“就我们接触的投资者来说,他们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资产固化,林权不能很好地进行融资,”中国林业产权交易所西南中心林权交易部业务经理黄俊说,“所以很多都持观望态度,并不急于下手。”
探索合作社模式 建担保收储公司
目前,成都、广元等地出现了一些林业合作专业社,林农以林地入股、业主以资金入股,共同来整合林地,收益按照股份来分红。这是“不让农民过早失地”的一种探索,但森林资源的经营潜力远未充分挖掘。
在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林权流转和投资已越来越热。浙江的民资林权投资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家具厂商纷纷寻觅储备用材林,2000亩以上的用材林已经很少了。
“林权能够流转起来,配套的服务一定要跟上,”贺碧昆提醒。
林地的价值要有科学的评估。目前,全省有资质的林业资产评估机构仅在成都有一个省级机构。
林业信息共享机制需建立。在浙江丽水,每个林农都有一张IC卡,此卡一刷,其林地的详细信息和林农信用度等便一览无余,利于金融机构对抵押贷款的林木进行贷后监管。
建立森林收储机制。黄俊说,解决好抵押物的处置问题对于银行很重要。一些省份的做法是,建立相应的担保收储公司,林农或林企以林权向担保收储公司进行抵押,由后者为其贷款提供担保,一旦借款人无法归还贷款,担保收储公司代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同时,采取拍卖抵押林权等方式收回代偿资金,“就降低了金融部门林权抵押贷款风险。”
“投融资渠道不畅,影响了林业投资者的积极性。”贺碧昆则建议要鼓励和引导各金融机构,创新林业投资信贷产品,并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对林权抵押贷款实施优惠利率。
“只有建立起信息发布、市场交易、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权抵押贷款、中介服务、法律政策咨询等一系列链条后,才有可能把林权资源盘活。”省林业厅林改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罗明忠记者徐凯)“你们抢险来得快,幸亏你们停了电,要不然将会损失300万元……”2月18日上午8时40分,面对供电所负责人,苍溪县歧坪南阳信用社主任很感慨。2月17日上午9时46分,苍溪供电公司歧坪...
苍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苍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