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月中旬阆中峰占乡的农民徐小林背起行囊恋恋不舍地前往

四川日报 2012-03-30 19:09 大字

3月中旬,阆中峰占乡的农民徐小林背起行囊,恋恋不舍地前往新疆。往年的这个时候,他在新疆的生意已经开始一个多月了。但是今年,他在老家多呆了近60天。龙年春节,徐家班灯戏在停演25年后首度恢复演出,吸引了几百位乡亲。作为徐家班灯戏的传人,他希望把这个唱了百年的灯戏班重新恢复起来。

这60天里,他忙着整理徐家班资料申请非遗,为灯戏寻找演出场地。临行前,他对留在老家的哥哥徐思贵说:“只要场地问题一解决,就赶紧通知我回来!”

□王玉贵 本报记者 吴晓铃 文/图

百年徐家班 无奈停演25载

川北灯戏,是一种流传了两百多年的民间戏曲,小人物演给小人物看,因为草根,地头院坝都可以表演,插科打诨信手拈来,深受平民百姓喜爱。2006年,川北灯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昆曲、秦腔、川剧等大剧种比肩齐名。

阆中峰占乡,是著名的“灯戏窝子”,而徐家班,清末民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我的曾祖父徐玉山,现在是徐家班目前能够追溯到的‘祖师爷\’。”徐小林说,小时候,他经常听父亲徐廷兴讲,曾祖父是那时有名的端公(神汉),十里八乡都邀他去请神,然后唱灯戏。在徐玉山的影响下,徐廷兴也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戏篓子”。他8岁就随着爷爷跑戏班,不管哪种角色都能唱,不论什么乐器都能演奏,“摆个故事,他就可以唱成一出戏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看灯戏还是当地百姓的主要娱乐方式。徐廷兴的关门弟子文小丽回忆,1987年,她第一次看到徐家班演出就被深深吸引,便死活跟着灯班走了。那时候徐家班有20多人,“一年四季就在阆中周边的南部、旺苍、苍溪、蓬安等县的乡村巡演。吃住都在农家,主人家吃啥我们吃啥。”

在农家院坝铺一张晒粮食的竹席,或者把打谷子的拌桶反扣在地上,就可以成为灯戏的舞台。“那时候,我们演一场戏,既要唱灯戏又唱川剧,一张戏票只卖一角钱,看戏的人多得很。”灯戏的辉煌,文小丽至今记忆犹新:黄昏时分,“灯头”(灯戏班的班主)就要招呼下面的人“树杆子、挂天灯”,在高高的竹竿或木杆上,挂起一个写有“灯班”名字、里面点着几盏桐油灯的圆形或椭圆形灯笼,同时还要奏响鼓乐,让十里八乡的村民都知道,要唱灯戏了!等夜幕降临灯戏开演,农民们提着灯笼火把,围着场子观看,台上台下灯火辉映,蔚为壮观。

只是,随着农村电视的普及,灯戏渐渐萎缩。

徐思贵至今记得那场最后的演出。1987年9月,父亲徐廷兴已经重病卧床,也许觉得时日不多,希望孩子们能够为他唱一台灯戏。“那天晚上,我和侄女徐爱琼、侄女婿母正奎,还有文小丽等,在家里为躺在床上的父亲唱了一场戏,先是灯戏,接着又是川剧,整整3个多小时。”没想到,那次演出竟然成了一场绝唱。

龙年再团圆 看哭老观众

徐廷兴去世后,20多人的徐家班就散了。徐思贵的母亲把“不好收拾”的戏服和道具,以400元贱卖给了苍溪县的一个戏班。徐小林1990年外出打工,只身前往新疆投奔亲戚,在那儿一干就是20多年。徐思贵留在老家,为婚丧嫁娶“吹吹打打”,挣些烟钱。“灯戏”两个字,只有徐思贵还会偶尔提起。

龙年春节前夕,峰占乡文化站竣工。当地政府向徐家班发出邀请,希望峰占乡土生土长的灯戏能够唱起来。

徐家班参加《竹篮记》演出的4名演员有3名在外打工,他们纷纷从北京、新疆和西充赶了回来。“最初根本就没有想到能回来得那么齐整,还安排了‘替补\’演员。”徐思贵说,直到开演前夕徐家班的“嫡系”弟子才聚齐,来不及排练就登台。尽管他们灯戏已经丢了25年,唱词却仍然能够脱口而出,字正腔圆;手眼身法仍然能够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渗到骨子里的灯戏,咋忘得了呢?”

那天的演出在峰占乡新落成的文化站坝子里。舞台有些寒酸,天上扯张塑料棚避雨,台上挂个帘子就是幕布,没有任何灯光布景,灯戏就唱起来了。闻讯前来看戏的乡亲们在台子下站得密密匝匝。

《竹篮记》讲述的是一个恶媳妇嫌年迈的老人成了累赘将其撵出家门,扔给老人一个竹篮让他讨口谋生。偏偏老人的儿子惧内,不敢与妻子顶撞。幸好孙女聪明伶俐,捡回竹篮并称“好好收藏”,儿媳妇询问原因,孙女说“有一天你老了的时候好送给你”。一语惊醒梦中人,儿媳妇幡然醒悟,一家人重归于好,和和美美。寓庄于谐的灯戏,看得台下观众泪眼婆娑,却又笑从心来。当地60多岁的陈素琴婆婆笑着擦拭着泪痕,百味杂陈地说:““二三十年没有看到这场戏了啊!”

徐家班的梦 重立百年灯牌

龙年春节的这场灯戏演出,把徐家班传人内心蛰伏多年的灯戏热情再度点燃:“能不能在25年之后,把徐家班的牌子重新亮起来?”

徐小林说,在新疆做生意,挣得肯定比在家乡多,“但是我们徐家唱灯戏已经100年,现在灯戏就断在我们这一代,心里实在有点难过。如果能恢复灯班,哪怕钱少点都愿意。”

2月25日,峰占乡政府向上级部门递交申请,希望将峰占这个川北“灯戏窝子”里的灯戏,纳入非遗的保护范畴。申请详细陈述了徐家灯班的传承情况:徐家灯班第三代传承人目前有10人,除了文小丽是70后,其余9人皆为60年代生人。徐家后人在申请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延续的不仅是徐家的荣耀,我们还有要释放的灯戏梦想和激情。”

徐小林特别希望政府能够有对灯戏的相应扶持政策,“比如刚刚修好的乡文化站能够给灯班划出一席之地,让我们可以开个茶馆做点经营,这样就可以挣点钱来养活戏班了。我们还可以招收学员,培养灯戏新的传承人。”

阆中市灯戏作家侯兴国非常支持徐家班重新恢复。在他看来,百年徐家班,有根子,至今还有班子,难能可贵。

在老家等了近两个月的徐小林,为了生计不得不继续前往新疆。但是他期待着申请能被批准,“到那时,我当年学的一身技艺,就又可以派上用场。”

新闻推荐

莫东鸣记者徐凯文图苍溪县陵江镇发生里氏级地震

本报讯(莫东鸣记者徐凯文/图)苍溪县陵江镇发生里氏6级“地震”,地震三级应急响应立即启动,防灾警报急促,学生和群众紧急疏散——日前,苍溪县举行2012年“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记者在持续两小...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