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东湖22年造标杆 探访广西最大胡萝卜生产及出口基地

广西日报 2022-03-04 23:52 大字

东湖胡萝卜又迎丰收季。

本报记者莫迪文/图

目之所及绿意葱茏,一颗颗黄澄澄的胡萝卜拔土而起。

“拔萝卜,拔萝卜,嗨哟嗨哟拔萝卜……”沐浴着春风,走进东湖农场公司胡萝卜产业核心示范区,不由让人哼起了那熟悉的旋律。

与儿歌中所唱不同的是,一抓一扯间,一把萝卜在手,拔萝卜看起来并不费力,这份“不费力”的活儿一天收入可以高至500元。

初春暖阳下,东湖胡萝卜迎来了第22个丰收季。

始于2000年3月,示范区已发展到18150亩,成为广西最大胡萝卜生产及出口基地。

2月7日,节后上班首日,一份“成年礼”欣然而至:2000吨产自东湖农场的无公害胡萝卜出口东盟国家。

“自胡地来,故名胡萝卜。胡萝卜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经过千百年的栽培,因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的‘常客’。”东湖农场公司总经理黄文宁介绍。

广西农垦旗下的这个基地2009年就已获无公害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认证,2016年出口备案成功。

多项“荣誉”加身,“湖”萝卜成为广西业界标杆。

田垄上,一排排胡萝卜整齐摆放,场面喜人。细看发现这里的萝卜和平时所见不同:根部是圆的,身上圆滑无凹点。

“首先和土质有关。”生产经营部副经理刘凤春解释道,这里独有的红沙壤土再用农家肥进行土壤改良膨松非常利于胡萝卜的生长,更容易拔,这也是东湖胡萝卜“一家独大”的主要原因。

“种子丸粒化,采用播种机,一台机器一天种15亩左右,以前人工播种,3人一天才种一亩;株距一致,再辅以水肥一体化,种出的胡萝卜甜度提升的同时色彩更上层楼。”刘凤春介绍。

农场职工黄振晓租种农场土地28亩,是第一批种植者,尝到甜头后扩租附近农民承包地发展到100亩。“今年亩产可以达到6000公斤左右,拔完萝卜后抓紧时间种西瓜。”黄振晓介绍,萝卜种植只需要120天左右,前种蔬菜,后种西瓜,一地每年可轮种3—4造作物。

在黄振晓们的辐射带动下,周边3个乡镇1603户农民发展胡萝卜种植2.5万亩,产值2亿元。

离开萝卜地,记者来到果蔬采后清洗分拣中心。

进入沉沙池,经过8次清洗,再分级打包,一袋袋清爽干净的胡萝卜装车起运。这个分拣中心投资1900多万元,现有6条胡萝卜全自动清洗线,年清洗能力达5万吨。

在现场,记者偶遇广西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负责人,他为胡萝卜果蔬汁饮料而来。

东湖农场公司董事长曾晓吉说,东湖胡萝卜种植已经走过22年,目前正着手延长产业链,以萝卜汁为主料的饮品作为终端大有可为,基地计划与成功研制胡萝卜饮料、脆片、饼干、面条的上述研究所合作生产。

此举也是减损良方。据介绍,胡萝卜种植业损耗率较高,每亩损耗高达1500公斤。黄振晓告诉记者,品相差一点的胡萝卜,老板不收购,只能烂在地里或者拿去喂猪,这部分的损失让农民很无奈也很心疼。

不仅如此,农场还盯上了萝卜叶,正往有机肥生产方向努力。

“胡萝卜不但能吃,而且能喝,全产业链方能行稳致远。”曾晓吉表示,22岁的“湖”萝卜再出发。

新闻推荐

精心布局 主动出击 广西国企抢滩RCEP市场

广西汽车集团与日本ASF株式会社签署合作协议现场。1月12日,RCEP生效后,柳工“首单”工程机械设备出口泰国。2021年,南南铝加...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