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就做最好”
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这五年
本报记者赵超通讯员刘春菊
11月8日,气温骤降,柳工全球研发中心装载机研究院内,研发人员紧盯电脑,认真思考。他们研发的856E-MAX电动装载机广受市场好评,如今正着力研发系列电动装载机:在国内大规模销售的5吨级电动装载机正快步走向国际市场,6吨、7吨级以及一系列小型电动装载机,有的正在设计,有的已经完成设计进入样机测试阶段。
“以前一直研究传统内燃装载机,电动装载机是个全新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柳工装载机业务群装载机研究院副院长杨锦霞说,尽管内燃装载机与电动装载机外形上看不出多大区别,但只有研发人员才知道,这是两码事儿,小到电动空调的安装,大到整机控制系统,电动装载机与传统内燃装载机截然不同,且业内无此先例,一切只能靠自主研发。
为此,柳工成立了由广西特聘专家、高级工程师朱斌强担任项目负责人,41位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856E-MAX电动装载机研发团队。面对一道道难题,研发团队不断探索,多次验证,攻克了电驱动系统匹配、电驱系统极端低温高温环境应用、电驱平台5G远程遥控等30多项技术难关,自主研发了电驱动专用变速箱、整机智能控制器、多个高压系统控制总成、各类电驱液压专用液压件以及整机底盘等关键零部件,探索出全球领先的装载机电动化经验和规律。
2020年6月7日,第一台样机正式装配完成,接下来是反复多次整机联合调试。战高温,8月酷暑,研发人员顶着烈日在户外测试,一次次测取高温条件下的运行数据,经过调试,电动装载机行走更加平顺,铲掘更加有力;斗低温,在柳工自主开发、行业一流的工程机械低温测试实验室里,团队工程师穿着厚厚的棉袄在零下25摄氏度的环境中调试机器性能。
为满足川藏铁路施工段隧道特殊工况的迫切需求,研发团队几度进入3900米的折多山隧道、海拔3800米彭错桑多隧道,一次又一次在艰难的极限条件下采集数据、捕捉问题、排除故障。“要做就做最好。”抱着这样的信念,团队在高原恶劣条件下完成一个多月高强度的连续测试,电动装载机表现卓越,填补了国家在该领域产品的空白。
在研发团队的努力下,856E-MAX电动装载机的使用可实现尾气零排放,相比传统内燃装载机,客户使用成本可降低三分之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3吨/年。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性能,856E-MAX电动装载机一举斩获“2021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技术创新金奖”。
目前,柳工856E-MAX电动装载机正服务于川藏铁路、青岛海底隧道、绿色港口等国家重大项目建设。
新闻推荐
征文主题:①我最喜欢的一本书②打新冠疫苗的感受征稿对象:广西区内中小学生投稿地址:ngzbxjz@163.com发布规则:来稿将逐一点...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