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今日广西> 正文

十年历程 携手前行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硕果累累

广西日报 2021-11-08 07:34 大字

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2021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 2011年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创新与绿色发展”。 2012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绿色发展”。 2013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区域绿色发展转型与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区域合作:新挑战和新机遇”。 2015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 2016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绿色发展与城市可持续型”。 2017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修”。 2018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大数据驱动生态环保创新”。 2019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推动区域绿色增长:生态城市建设与海洋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的最佳实践”。 2021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筑新型区域绿色发展路径”。

蓝皓璟

2021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是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也迎来了第十届。中国与东盟各国风雨同舟,携手前行,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交流合作,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今年5月28日,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启动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得到广泛关注,取得显著影响和成效,为合作年全年活动打下良好开端。作为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年系列活动之一,中国—东盟绿色与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2021年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于10月25—26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以“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筑新型绿色发展途径”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4个平行分论坛,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旨在落实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成果,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框架2021—2025》实施,重点围绕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就绿色发展相关的战略、政策、行动计划和倡议等进行交流。东盟国家环境部门、驻华使馆、中国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企业等3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1凝聚绿色发展共识十载合作硕果累累

回顾历程,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生态环境领域交流与合作从无到有,由点到面,持续深化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举办10年以来,合作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已成长为双方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实施活动的主要载体,论坛也已逐渐成为区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级别环境对话平台;合作共识不断达成,已实施两期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及相应的行动计划,今年5月双方通过新一期五年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为未来合作规划蓝图;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持续创新,组织30余场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活动,建设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信息共享平台和生态友好城市发展伙伴关系,在环境政策对话、环境信息共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推动绿色发展、包容性发展成为区域发展共识。

今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将可持续发展确定为合作年主题,充分显示了双方领导人对该领域合作的重视。聚焦优先领域,促进共赢合作,通过政策对话、能力建设、联合研究及试点示范,实施好新一期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加强沟通,推进凝聚共识,利用双方现有的合作平台,深入交流探讨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及区域热点议题;拓展创新,培育合作新增长点,抓住绿色复苏的机遇,深挖合作潜力,为区域绿色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中国—东盟使团大使邓锡军认为,中国和东盟践行30年以来始终秉承的优良传统与伙伴精神,围绕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中国与东盟双方在扶贫、环保、教育、文化、灾害管理、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持续推进交流合作,不断完善合作机制,挖掘合作潜能,使绿色发展伙伴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有力促进了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质升级。

为进一步提升广西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推进广西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与国家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经共同商议,确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双方将在国际合作、红树林保护、绿色环保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更多的合作。

2聚焦环境政策对话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聚焦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的具体领域,与会嘉宾通过高层环境政策对话,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研讨,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取得更多的新进展。

在主论坛“推动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进程,助力可持续发展”主题高层对话中,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围绕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提出了三点建议:积极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促进区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增效;加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将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作为区域合作的重点;加快建立中国—东盟蓝色经济伙伴计划,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

斯德哥尔摩研究所亚洲中心副主任Chayanis表示,生物多样性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它能够提供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生物系统的服务。总的来说,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让自然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一部分。

在“中国—东盟气候投融资圆桌对话:气候韧性与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上,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厅长陈亮表示,气候投融资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模式创新作为重要的路径,并更加聚焦于引导和促进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下一步,广西将继续扩大开放,深化与东盟国家金融交流合作,积极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发挥气候投融资引导作用,使更多社会资金投向绿色低碳产业和项目,推动形成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八桂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生态优势金不换”金字招牌成色更足。

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2015年巴黎协定、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通过之后,实现气候韧性、低碳发展就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各个国家的一个共识,尤其是亚洲国家,作为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全世界的一个引擎。

在“携手应对气候挑战,合作推动绿色发展”主题高层对话中,文莱达鲁萨兰国发展部副部长、拿督马祖克·穆赫辛表示,气候变化的挑战也提供了创新和可持续增长的机会,建设智能和高效的城市,进一步抵御气候变化,中国与东盟在气候变化应对措施和解决方案方面的共同愿景和一致方法,将进一步向低碳可持续有复原力的未来进行过渡,进一步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中心位置。“十三五”期间广西生态环保领域累计投入2300多亿元,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并始终保持在全国前列。下一步,广西将制定更为周密的方案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构建创新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红树林是重要的沿海生态系统,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东盟地区是全球红树林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因此,开展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区域红树林保护合作对于保护沿海居民免受气候变化影响,保障沿海社区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红树林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整个沿海地区的气候适应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对沿海资产的破坏,对此,阿拉善SEE生态协会会长孙莉莉认为,保护红树林不仅能够有效固碳,也可以保护鸟类栖息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红树林湿地的修复,在减缓生态环境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减缓适应、防灾减灾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与东盟各国都开展了大量基于自然环境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这些经验可以作为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合作,尤其是南南合作等渠道,向更多发展中国家介绍和推广。

什么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项目开发与执行总监ClarissaArida对此进行了介绍,就是采取行动,保护和修复自然及人为的生态系统,为解决环境问题及为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对于如何解决生物多样性流失的问题,ClarissaArida则表示,通过建立东盟遗产公园项目,可以有效保护不同生态系统以及陆地和海洋的动植物。

在中国—东盟区域红树林保护合作实践方面,深圳红树林保护基金会项目总监徐万苏对此进行了经验分享。她认为,在红树林保护的问题上,绝对不是仅靠政府或者保护地,还需要考虑如何让社区参与进来,采用多方合作的方式推动红树林保护,探索红树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力量,吸引大量公众参与到红树林保护工作中来。

当前,中国和东盟国家都面临着工业化和全球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的问题,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换、产业合作已成为各方面开展环境治理技术升级转移,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重视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追求高品质的环境治理产品和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为环保产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与挑战,也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广西加快推进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示范平台、中国—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广西)等合作平台建设,积极推动本地环保龙头企业“走出去”,与东盟国家在项目开发、供应链管理、产学研结合、资本运作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

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更好地聚焦技术创新、构造创新合作的良好环境成为大家共同探讨的重点话题。对此,“中国—东盟环境技术合作与创新”分论坛特别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共同交流,就环保技术合作和创新进行了共同探讨,为广西环境技术合作与创新发展出谋划策。与会嘉宾还共同启动中国“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广西分平台。

未来,广西将借助“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技术资源优势,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减污降碳重点工作,开展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保技术对接、推广技术咨询、技术交流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共同助力广西更高水平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展望下一个10年,绿色可持续发展合作将为中国—东盟国家进一步加深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连接区域内民生与发展合作。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聚焦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政策,应对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管理,为构建中国—东盟绿色发展伙伴关系,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作出更多积极贡献。

(本版图片由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提供)

新闻推荐

广西油茶产业年产值317亿元 广西油茶林面积823万亩,茶籽产量30万吨,居全国第三

本报百色讯(记者王艳群)11月2日,全区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百色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广西实施油茶“双千”计划以来,油茶产业...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