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在地”经验 让新时代诗歌具有八桂辨识度 第五届广西花山诗会侧记
五年,只是弹指一挥间。
五年前,首届广西花山诗会在崇左市举办,寓意广西诗人以骆越文明为起点,在花山获得不竭的灵感,写就新时代广西诗歌的宏大篇章。
五年后,9月28日,第五届广西花山诗会暨新时代语境下的诗歌创作研讨会在玉林市召开。
会上,林森、王夫刚、敬丹樱、吴小虫、石才夫、石朝雄、杨兰桂、朱山坡、田湘、房永明、黄鹏、冯艳冰、陈爱中、丘文桥、吉小吉、张立勇、刘春、邓学云等作家、诗人、评论家围绕“新时代语境下的诗歌创作”先后发言并展开研讨。
五年一小步,广西诗歌一大步
广西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石才夫在致辞和研讨中说,花山诗会自2017年在广西崇左举办以来,至今已是第五届,可喜的是,今年的花山诗会,一些报刊自觉自醒,主动加入到文学大合唱的阵营中。广西民族报除平时每月一期《芭莱诗会》,一个整版的诗歌专版外,这次动用8个版面,刊发了全国和广西81名诗人的诗歌作品,真正称得上是“大手笔”。
通过举办花山诗会,广西诗人的创作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从广西进行的原创作品扶持三年来的情况就可见一斑:2018年,全区82名作者的作品得到扶持,其中诗歌作者26人,占总人数的31%,扶持总分数中,诗歌所占比例23%;2019年,全区93名作者的作品得到扶持,其中诗歌作者30人,占总人数的32.3%,扶持总分数中,诗歌所占比例19%;2020年,全区133名作者的作品得到扶持,其中诗歌作者59人,占总人数的44.4%,扶持总分数中,诗歌所占比例28.5%。透过数字,不难发现,获得自治区原创项目扶持的诗人越来越多,每年所获得扶持的比重也越来越重。同时,令人欣喜的是,在全国越来越多的大刊名刊中,广西诗人的身影是愈来愈常见,发表作品是越来越频繁。
其次,广西的诗歌活动线上线下,非常活跃,花山诗会、桂林诗会、诗意岭南、黄姚诗会、芭莱诗会、三江诗会,一个接一个,令人目不暇接;自行车、漆、扬子鳄、三个A诗群等线上诗歌活动频频,诗人之间互相抱团取暖,令人欣慰。可以说,花山诗会举办五年来,广西诗歌迈上了快车道。
广西民族大学教授陈爱中对广西花山诗会举办以来的广西诗坛,做了一个梳理:
首先,运作优良的写作体制。在广西文联和作协的协调下,《南方文坛》《广西文学》《红豆》《广西民族报》等报刊较为重视对诗歌的刊发和研究,形成创作、阅读在刊发平台上的良性互动。花山诗会、黄姚诗会等常规诗歌采风活动的举办,有力地推动了诗人之间的交流。诗歌与地域风景、诗歌与民族文化、诗歌与时代精神很好地融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广西的诗歌写作广泛吸收国内外的诗歌营养,并脚踏实地,创作出属于新时代语境下“八桂气派”作品。
其次,老中青搭配得良好的诗人年龄群落,说明长期以来广西文联、作协对八桂大地诗歌队伍的经营是卓有成效的。
第三,多元化、具有较高辨识度的写作是当前广西诗歌写作的特征,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预言性写作等,现代汉语新诗领域中的各种美学形态都能在广西诗人的写作中找到对应的文本,而广西多民族融合的和谐文化生态,又使得这种诗歌美学的融合呈现出较高的民族辨识度。
诗歌写作应主动介入新时代
《草堂》诗刊编辑吴小虫说,我们讨论的题目是《新时代语境下的诗歌创作》,那么新时代语境是什么?这种语境,稍微归类,便可说出几种。比如:2020年以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思维和现实生活,经济下滑;世界整体的局势在改变,阿富汗问题;地球的整体生态脆弱,让人担忧等,诗人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视野。这是我们存在的地球上的语境。第二,诗人如何介入新时代?新诗百年,我们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我们也应看到当下诗歌内部的孱弱。就是与当下快速变化、强大的现实相比,我们诗歌进入了一种“室内风景的奇观”的格局里。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甚至大部分在艺术上属于一次性快餐的消费。诗人们如何自我突破,这或许是一个艺术的难题,也是如何介入新时代的难题。第三,诗人在新时代的担当与责任问题。首先还是要把握时代的脉搏。关注当下,也要关注往事。如果我们能挖掘那些往事,这也可以说是对当下的一种见证和补充。第四,诗的当代性的问题。什么是现代诗?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当代性。什么是当代性,直接、看见、当下、此刻。但这个当代性,要求我们诗人具备深厚的历史眼光。这是一种可靠的美学呼应和精神介入。
中国诗歌网编辑部副主任王夫刚说,有人对诗歌有误解,但诗歌存在的价值不容置疑。分析诗歌语境,常见的有政治、经济、文化语境,而在文化语境、文学语境之下,当下“微信语境”很是盛行,要正确理解。新时代有新时代的特点,所以对诗歌语境的把握很重要。诗人们在创作书写时代的过程中,既要作为当事人,又要作为观察者,跳出惯性思维,不要只谈时代,更要展现诗人的智慧。这种智慧实际上也是一种对生命的负责,以及对其思想深度的挖掘和维护。花山诗会已经到第五届,在全国诗坛慢慢形成了品牌,也越来越有影响力,建议要在诗会上取得一定的诗学共识;要对广西诗人的创作文本进行验证、强化,而不是诗人们之间的“见见面,喝喝酒”。
广西民族出版社社长、总编石朝雄提到,“融合”是新时代诗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政治上集中统一领导,经济上东西差距、城乡差距缩小,教育上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有教无类”的目标;文化上正本清源,守正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纸媒与数字媒体线上线下联动融合;民族关系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出民族大融合的态势。因此,新时代诗歌是大可作为的。
壮族作家创作促进会会长、广西散文学会副会长黄鹏表示,诗人要认识新时代,了解新时代,反映新时代,书写新时代。在新时代语境下,诗歌创作首先要让诗歌回归本质,其次要提高诗歌品质,提升诗歌的美学价值。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学》副主编冯艳冰说,一个写作者如何去认识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非常重要。这种认识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学思想、创作格局以及深入思考。写作者必须要直面时代,将自己的切身感受融入创作中,以更多的角度、更深邃的眼光写出具有厚重感的作品。
当代诗人,要写出有辨识度的好诗
《天涯》杂志主编林森在发言中表示,当下诗坛有点撕裂,有人完全无视时代,排斥时代,整天沉湎于“小我”的写作中,不可自拔;有人则完全没有消化,未经思考,就将一些事件直接搬进诗中。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独一的,比如初唐时的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说到盛唐时,我们就会想到李白;到杜甫时代,就会想到他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到晚唐时代,则会想起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们应当介入时代,留下历史印记,重新了解我们脚下的土地,将历史与现实进行有效结合,才能让诗歌写作体现出时代鲜明的辨识度。同时,林森提出,要做一个真正了解这个时代、反映这个时代的诗人,要做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诗人,先做一个善良的人,才能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要重新思考所处地域历史、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妈妈从山里干活回来/给我带了一把狗尾草/还有一次,我在摘打碗碗花的时候/爸爸递给我几朵紫色的大蓟/这都让我感到难过/我的父母,当了几十年拙朴的农民/突然这样天真、浪漫/这让我想要流泪。我宁愿他们永远保留/那点粗野,认为花草尽是无用之物……”《星星》诗刊编辑敬丹樱以诗人康雪的《出嫁后》为例,指出什么样的诗歌才能打动人。她认为,新时代的诗歌写作突出表现在“新”上。新鲜的抒写题材、新奇的视角发掘、新颖的美学呈现。要使出浑身解数打通诗歌时代性写作与诗人个体经验写作间的壁垒,实现圆融贯通。其次,要从个体出发,匹配个人经验、个人角度,更容易写出不一样的诗歌。再次,诗人的在场性很重要。还有,个性化的诗歌语言,不可或缺。诗人只有意识到诗歌的时代性,并且把它作为写作的一种自觉方式,才能写出真正有血有肉的作品。
桂林日报新媒体中心编委刘春说,一个诗人要有独立的人格,要有自由的灵魂,学会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有担当,有情怀,只管脚踏实地写就是了。
玉林师范学院教授、卓越写作人才班导师张立勇说,创意写作以写作的方式进行思维训练,初学者需要的是开始写的勇气,教练者也要有写作的师范,工坊制则可以渲染“我们在写作”的氛围,写我看到的,加上我自己的理解,在写作中发现并解决写作的问题,在互相鼓励的氛围中循环上升,慢慢实现“认识自己,反思自己,超越自己”的目标。教写作先要把自己教会,培养出专业作家是高兴的事儿,不当作家,能用文字很好地表达自己所思所感,也是我们喜闻乐见的结果。
新闻推荐
广西举办银企融资对接活动 15家民企现场签订总额13亿元合作意向协议
本报南宁讯(记者/谭卓雯)10月12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自治区两新组织党工委会同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南宁联合举办“党旗...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